一、小肥羊引领草原肉业我们力图探求让小肥羊得以实现快速扩张和财富增长的秘密,红红火火的餐厅似乎能够有所揭示,但却又感觉遍布全国的几百家店面无法说明全部的原因。
那么,在这个以提供优质服务为竞争力的餐饮行业里,又是什么力量支持着小肥羊呢?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小肥羊能够从中国餐饮业中脱颖而出,在某种程度上,其实离不开其以工业化的方式打造出的优势力量。
而这种优势力量既依赖于小肥羊肉业源源不断地输送,也来自于小肥羊火锅佐料的规模化和产业化生产。
1.羊肉市场潜力巨大小肥羊公司所用羊肉来自锡林郭勒草原上的优质肉羊品种——乌珠穆沁羔羊和苏尼特羔羊,这两种羊是经过大自然优胜劣汰的选择而生存下来的优质肉羊,并因其生长的地理优势,而具有肉质鲜嫩、不腥不膻的特点。
小肥羊从1999年就开始在锡林浩特建立自己的肉源基地。
小肥羊是最早用羔羊肉做涮品的,羊羔往往6个月就出栏,这既响应了国家退耕还牧休养草原的号召,也增加了牧民的收入。
与此同时,为确保肉品在生产环节中的品质,小肥羊公司于2004年4月成立了肉业公司,全面控制和保障小肥羊专用肉的质量。
在临近牧场的内蒙古巴彦淖尔市与锡林浩特市,两个总投资近3亿元的现代化屠宰基地显示着小肥羊新的雄心:羊的年屠宰量在这里高达300万~500万只,而在整个内蒙古,羊的蓄栏量也只有5600万只。
在小肥羊看来,精细化、规模化的产品开发可直接提高羊肉的附加值和增加产品细分品类。
羊身上不同部位的肉有不同的价格,最好的肉是靠肋骨周边的,在西式产品里这个部位的肉价格最高,其次是后腿部位,再次是前腿其他各部位的肉。
如今小肥羊公司可以将羊分割为40余个部位,公司的目标是在数年后将一只羊分解为200余种生肉产品。
这听起来有些令人咂舌,不过这的确是小肥羊经过一年产品研发后的结论,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将极大提高小肥羊的核心竞争力。
基于从牛身上获得的启发,肉业基地的技术人员发现,从羊后腿上分离出的包裹股骨的肉是羊身上唯一可以生食的肌肉,并称之为黄瓜条。
在包头,每100克黄瓜条售价高达48元,而在上海则可以卖到78元。
事实上,羊肉市场很大,但直到现在,内蒙古还没有成熟的加工品牌,行业集中度低,无一家市场份额能够达到10%,整体仍处于无序竞争状态。
2007年,内蒙古的羊肉加工量为80万吨,草原兴发鼎盛时期一年羊肉的销售收入可达8亿元。
从这个角度看,市场潜力的确大得令人遐想。
2.羔羊早出栏,一举可多得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行政项目总监何志英表示,2008年内蒙古小肥羊肉业有限公司活羊屠宰加工较2007年相比,又提前了5天。
这一方面带动牧民提前进行羔羊育肥出栏,同时,可以缓解草场干旱少雨带来的过度载畜压力,也可以为牧民增产增收。
依照传统的养殖观念,把羊养到2~3岁龄的成年羊后方可出栏,这样就造成大量的羊要过冬。
而太多的过冬羊不仅增加养殖成本,特别是会对草场造成过度消耗,不利于草原植被的恢复。
如果羔羊在6~7月龄出栏,不仅保护了草场,也有利于减少牧民饲养成本和过冬羊的风险。
另外,羔羊期出栏,加快了牲畜的周转,可加大品种改良的力度,使草原休养生息符合国家退牧还草政策,最重要的是达到了草畜平衡。
此外,饲养羔羊做到了当年接羔、当年出栏,所以减少了投入,降低了饲养成本,增加了收入。
据测算,牧民原来放养1000只羊的收入,现在只需放养800只就能达到,既节省人力、物力,又有利于草原的生态平衡。
据不完全统计,仅羊肉一项,小肥羊公司每年就为内蒙古的锡林郭勒盟、巴彦淖尔市周边旗县农牧户增加6亿元左右的收入,大大改善了农牧民的生活状况。
有人说,草原、羊和火锅之间,小肥羊是最佳的契合点。
确实,小肥羊凭借草原资源得以发展,但不是消耗资源,而是促进了生态的循环发展,也促使草原经济得到了一个大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