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欣赏的力量(4)

2025-03-31 02:19:18

曾参是出名的贤人,曾母应该最了解儿子,却也无法抗拒别人错误言语的连续影响。

那么,我们为什么会不自觉地被别人左右呢?心理学理论告诉我们,人的判断和决策过程,是由人格中的自我部分,在综合了个人需要和环境限制之后作出的结论。

这种决定和判断就是平时我们常常会说到的主见。

一个自我认知比较健康、完整的人,通常就是我们所说的有主见的人。

但是,人不是完美的,每个人的自我都有着或多或少的缺失,而人又有着自我完满的一种本能,当我们的内在存在缺失的时候,我们就会本能地开始向外索取欣赏,希望能够弥补那部分缺失,这就给外界影响留出了空间和机会,给别人的暗示提供了空间和机会。

当我们被他们,特别是被我们喜欢、钦佩、信任的人欣赏或批评时,就会和我们的自我认知形成互动,对我们的自我和主见起到辅助性的推动、补充作用。

倘若我们自己的内心已经有了比较好的自我认知,我们就会有选择性地去选择积极暗示--无论是正面的欣赏,还是负面的批评。

但如果我们的内心自我认知缺失比较严重,就需要很多很多的积极暗示,但如果事与愿违,身边全是批评,我们就很容易丢失自我,成为人云亦云的随风倒。

而没有自我的生命,又怎么欣赏自己,欣赏他人,怎么会有积极的发展呢?欣赏--破解注意力的局限性我曾给学员们做过一个测试:我房间的墙壁是用蓝色的墙布装饰的,我请大家环顾四周,仔细观察,并说,一会儿我会让大家闭上眼睛,靠记忆说出哪些东西是蓝色的。

一分钟后,我让大家闭上眼睛,我问他们:请问这个房间里哪些东西上有红色和绿色?全场一片哑然。

大家统统不记得屋子里还有其他颜色:包括我桌子上的粉色闹钟,窗台上插着六枝红玫瑰的白色玻璃花瓶,以及墙上两张一米见方、主题是郁郁葱葱绿色树木的环保宣传画。

这种现象发生的根源,就是我们的注意力的局限性。

当我们专注于A点,势必会忽略掉B点,以及C点。

我们的专注程度越高,我们的局限性就越高,我们会忽略掉的东西就越多,而被我们专注的那个点就会被高度放大。

人际关系中也是如此。

当我们把注意力放在某人的缺点上时,势必会忽略掉他的优点。

当我们高度放大对方的缺点时,那些缺点就会变成我们心上的一堆蛀虫,让我们越来越心烦,越来越懊恼,然后充满了厌恶、不满和愤怒,恨不得对方立即从自己的世界里完全消失才好。

我反复要求咨询者找出矛盾冲突方的优点,实际上,就是迫使咨询者把注意力转移到对方的优点上。

当我们发现曾视如水火者也有很多闪光之处时,我们的内心深处就会滋生出欣赏,感受愉悦,然后产生更多的宽容和耐心,自然而然地包容对方和自己的不同。

此时,即使对方还有不尽如人意之处,我们也会以一个客观而中立的角度来看问题,就事论事,想办法解决问题,而不再是以情绪化的态度来处理。

但如果不幸相反,我们就会陷入一个负面情绪的恶性循环。

同时,欣赏他人又从欣赏自己开始。

一个不能够欣赏自己的人,不会从内心深处真正去欣赏他人,对别人所有的挑剔,实际上都是在挑剔自己,在心理学上,这叫做投射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