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欣赏的力量(6)

2025-03-31 02:19:18

同时,欣赏他人时,还要了解对方的性格,才能有的放矢。

平平和宣宣性情截然不同。

平平不苟言笑,宣宣则言语幽默。

如果我们用亲切或是玩笑的语气欣赏平平,他一定会认为这是嘲笑或戏弄。

所以,我们和平平沟通时,就必须使用非常正式的语气和措辞。

然而,如果我们用电视新闻般字斟句酌的语言去欣赏宣宣,结果就会适得其反,宣宣会认为我们话中有话,一定隐藏着什么阴谋,结果好意的欣赏被全盘否定。

举个例子,比如平平和宣宣都衣着得体,我们就要严肃地对平平说:你今天的着装搭配非常到位,而且突出了职业化特点,很好!但我们欣赏宣宣时,则要用诙谐轻松的语调说:哟,你今天要去走秀啊?这么时尚,真不愧是咱们这儿的时尚先生,呵呵。

欣赏需要有清晰准确的表达,这样才能真正做到传情达意。

即欣赏的精准性。

欣赏是否有效,不在于量而在于质。

抓住关键点,针对对方的心理需求,把话说到那些点上,才能让我们的欣赏清晰准确地表达出来。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得意之处,希望自己最突出的优势能被他人认可、欣赏、羡慕,甚至是一点点嫉妒。

如果我们能够在和对方开始谈话之前,或是开始谈话的前三分钟之内快速捕捉到这些特点,了解到让对方引以为傲的事情,然后在随后的谈话中貌似轻描淡写地谈到这些事件,表达我们的欣赏,对方就会非常乐意和我们继续交流。

这就是很多谈话从最初的五分钟延长到五小时的重要原因。

那么,如何捕捉到对方突出的优势呢?这就需要我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广开渠道,或者平时多留意观察对方的兴趣爱好,甚至把你的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时常温习,每一次的温习不仅让我们能记忆牢固,同时也能够增加我们的欣赏度,让我们的欣赏言由心生,呈现出强大的力量。

欣赏的第四个要素,是欣赏者的态度。

中国有句俗话叫伸手不打笑脸人,几乎没有人会对着一个欣赏自己、认可自己的人痛斥,即使对方自己并不看重,即使是表面上要维持威严,甚至要做做样子批评对方不应该净说恭维的话,心里也早已经乐开了花。

但是,此时我们要万分注意,不要让欣赏变成一种献媚,让被欣赏者对我们产生轻视心理,或者因为我们的欣赏说得太轻易、太多,而产生骄傲情绪。

我们欣赏他人时,一定要有具体的事例,表达时语气可以轻松,但态度一定要真诚,否则就会变成嘲讽。

同时,当我们举例说明欣赏时还要言简意赅。

话说得太多,被欣赏者就会忽略重点,不得要领,结果反而成了一次非常糟糕的沟通。

欣赏的第五个要素,是最容易被忽略,也是最难完成的--持续性。

当我们在一段时间里以欣赏的心态去看待同事、友人和家人时,是比较容易的。

我们或多或少总会产生一些好奇心,促使我们去体验尝试。

但一段时间之后,新鲜感开始退却,我们就会在不知不觉间,重新回到原来熟悉的抱怨状态中去,所有的努力全部白费!这也是为什么很多人开始尝试欣赏,却最终功败垂成的根本原因:缺乏持续性。

那么,怎样才能坚持呢?我们可以把欣赏分为三个阶段,记在本子上,经常翻看,督促自己执行:如第一个阶段偶尔说一句欣赏的话;第二个阶段经常使用欣赏的语言;第三个阶段让欣赏成为一种习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