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老的印度人是精明的测量员,他们在人口稠密的城市建设公共浴池、现代铅管品制造,以及在复杂的城市规划上使用标准的度量衡系统。
他们的港口城市罗塔尔(Lothal),是连接整过印度洋及以外的巨大商业网的货船出入之地。
苏美尔人(Sumerians)把遥远的文明称为美鲁哈(Meluhha)。
这个名字也许与公元前4000年末,次大陆的居民如何称印度流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考古学家已经认出他们的14个市中心,他们不仅是有关联的城市,而且是一个政治上统一的文化的一部分。
公元前1700年左右,印度流域文明在来自北方的雅利安人(Aryan)征服者的践踏下结束了。
很久前,莫亨佐达罗就已经发明了书面语言。
在19世纪晚期被发现以来,都没有人能翻译它。
到了1932年,一位匈牙利语言学者纪尧姆德海韦西(Guillaume de Hevesy)在巴黎法国金石与美文学院(the Academie des Inscriptions et Belles-Lettres)宣读了一篇论文,说道:印度流域及复活节岛的手写体间存在有联系。
它基于226个印度河流域字形和字形变体,以及519个复活节岛字形,在745字雕文中,总共发现了174个完全相同或实质上完全相同的字形。
他的对比研究揭示了两种手写体使用了同一样额外要素系统。
这也显然是两个手写体间存在联系的强有力的视觉证据。
拉帕努伊的荣戈-荣戈,像印度流域的手写体一样,是图形文字或表意文字的混合,是一个一个音节发音的。
两种都是牛耕式转行书写法。
德国著名的人类学者耶尔威海涅格勒登(Herve Heine-Geldren)曾注解:相邻的行与朝下的符合间相互关联,这是我从复活节岛以及哈拉帕间发现的唯一布置。
与德赫维西(Hevesy)的推测相比,两种手写体之间关于字的编排,有着远为惊人的相似之处。
在与波利尼西亚社会发言人NM比利莫亚()谈及信德(Sind)历史社会时,德赫维西的大多数同事都说:如此多的相似不可能是偶然产生的共鸣。
著名的亚述研究者斯蒂芬H朗顿(Stephen )证实了德赫维西提到的相似,宣称这些相似的确是非凡的。
40年后,比尔巴林格(Bill Ballinger)在20世纪70年代,富有表现地写了关于南马尔多的文章,他依旧推断完全相同的字符太多,绝不是巧合。
这两种书写系统间的相同字符,不会有完全巧合的可能。
但这些相似之外还有很多疑点。
印度流域的第一个高雅文化兴盛于公元前3000年前早期至17世纪初期。
考古学家们相信,霍图马图是在5世纪上半叶的某个时候登陆拉帕努伊的。
在他出现前,印度流域文明已经灭绝了2000多年,因此,文化承继人从印度次大陆出发航行,穿过广阔的太平洋,到达世界另一端的小岛是不可能的。
也不是复活节岛居民在公元450年左右把荣戈-荣戈带到了印度,因为到那时为止,这个手写体被使用已经超过了20个世纪。
莫亨佐达罗与复活节岛人类起源相隔2100年,增加了由两者之中任一一个地点间13000英里的直线距离。
这些巨大的差异与荣戈-荣戈,以及印度河流域手写体间不容置疑的根本关系,是不一致的。
时间上和空间上相隔甚远的手写体的比较,暗示了两个显然不同的文化间有横越海洋的联系,这一细微迹象,强烈刺激了那些相信早先的人类从来不敢离家太远的专业学者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