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些水下的发现不仅表明,原来的南马都尔实际上比现在的陆地更大更广,而且也为波纳佩史前文明提供了一个比碳14更可靠的时间基准。
在南马都尔附近,发现沉陷的石柱和巨石的水域可以达到75英尺深。
亚瑟博士和他的队员发现,至少有一排石头建筑消失在大约95英尺深的洋底沙土中,这暗示了波纳佩考古遗址的最大深度可能达到100英尺,但自从冰河世纪结束以来,海平面还没有那么低。
如果现在这些水下巨石的位置,是在佩妮特和那卡佩岛之间,那么唯一的解释只可能是在12000年以前,这个地方是一片干燥的陆地,但现在覆盖上了100英尺的海水。
尽管在波纳佩没有发现挺立的塔楼,但水下的遗址或遗址群并不是与南马都尔迥然相异的,这表明了在被海水淹没之后,人们又重新修建起了一个更新的、不同的城市。
但是,用玄武岩巨石修建的从海底到陆地的连续排列建筑,似乎是一个整体计划的一部分。
很明显,南马都尔运河一定是在现在水下石柱和巨石完工并被淹没之后很久才开凿的:因为12000年前,这条运河的位置在海面以上100英尺。
因此,只有在大约5000年前,海平面已经达到现在的水平时,它们才能发挥作用。
这样看来,南马都尔是公元前10000年前,人们在海平面以下100英尺的地方建造的。
冰河期以后,海水上升,居民们只好不断增加城市的高度,在不断上升的海平面以上修筑房屋,他们必须与太平洋侵蚀陆地的速度保持同步,直到公元前3000年太平洋水位达到现在的高度。
这些考古发现的建筑物高度都不同,95(或100)英尺、75英尺、20英尺和10英尺……这表明,古代建筑工程师们力求与不断上升的海水保持同步。
但是,这些因素还是可能出现误差,因为调查者认为是运河的建筑,可能是其他的什么。
目前还没有发现任何像水闸或者闸门的东西来明确证明,这就是水道的一部分。
也许他们是完全不同于运河的东西,可能是很大的盆地或索德勒尔人存储神圣器物的地方。
虽然这些都不能告诉我们南马都尔究竟是多久前建立的,但是它的第一层、也就是最老的一层建筑表明,它一定是在冰河时代结束之前适应海平面高度而修建的。
波纳佩周围的水下考古发现表明,尽管后来几千年都有洪水来袭,但从很明显的连续的建筑来看,这个地方至少有人曾经生活到公元前4000年末,但是什么时候被遗弃的至今无法确定。
碳元素测定法只能测到15世纪或几百年前,这对于它的修建者或它居民的信息没有一点帮助,并且只能表明人们——当然是现在密克罗尼西亚人的祖先——在创造者遗弃这里之后很久,才偶尔在这里居住。
在广阔太平洋上,距离南马都尔1300英里开外的日本与那国岛,也有一个沉陷的石头平台,在深度和年代上都与南马都尔很像。
它们相隔千里,但是却修建在同一时代,这个谜团让两个遥远的地方联系在了一起。
奇尔德雷斯和他的队友发现,南马都尔附近一个9英尺深的暗礁上,用十字形、方形、闭合和开放的矩形来装饰的巨石上只有一半长满了珊瑚。
他们这一重要发现证明这些岩石雕刻是人造的,因为在波纳佩的山区内部也发现了相似的表意文字的存在。
因此,水下遗址和陆地被直接联系在了一起。
更引人注目的是,从日本调查人员的照片来看,与那国岛沉陷的建筑上,至少有一个十字图案和不少方形的图案。
日本和加罗林群岛水下建筑上相同的岩石刻画,在他们之间建立了重要的联系,也为他们真实身份的确定提供了重要线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