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9 不简单的婚约夫人,实不相瞒,我是个有婚约在身的人,只怕杨小姐还不知道这些事情吧...而且,光凭着一张照片就决定下来,实在是有些......既然已经不可能回绝,黄浩然只能使用拖字诀,不管是将决定权交到那位杨文娜小姐手中还是在照片上面做文章,为的都是拖延时间。
只要不被夫人快刀斩乱麻的将这桩婚事定下来,总归还是会有转机的黄浩然的这番话没有出乎夫人的预料,事先夫人就想过黄浩然可能拿出来推搪的借口,现在说的这个基本上也是最有力的一个,算是能摆的上台面说的话。
不过既然夫人已经料到了黄浩然的借口,又怎么会没有相好对策呢?当黄浩然还在心中考虑他的这番 莽撞言会不会惹恼了夫人的时候,夫人已经施施然的开了口:你身上那由父母包办的婚姻,直接登报宣布无效就是了好在你只是订婚,说出去也不会遭人非议,我想杨家小姐定然是可以理解的......至于你们两人之间的事情,自然也是急迫不来的。
我这里只是问问你的意思,若是佑臣愿意,我便将这杨家小姐认作干女儿然后接到武汉来住一段日子,好让你们彼此熟络。
你就放心吧,杨森娶得夫人各个都是美人,杨小姐的母亲更是其中的佼佼者,女儿更是青出于蓝,和佑臣你配成一对正是佳偶天成定当传为美谈......别看夫人像是在规劝黄浩然接收杨森的女儿,可实际上她却是在向黄浩然开价码。
夫人这是在告诉黄浩然,你可不要觉得娶杨森的女儿是委屈了你,第一家庭早就为你做了安排要知道夫人可是很少收人做干女儿的,在此之前,也只有陈辞修的夫人谭祥这一位。
亲自做媒,是夫人帮最高当局笼络人心、网罗亲信将领的重要手段之一。
谭祥的父亲谭延闿是最高当局的密友,和宋家也是相交甚久。
谭延闿是清末进士出身,曾任国民**军第2军军长、南京国民政府主席、行政院长,平时经常到最高当局的官邸漫谈,每来必携女儿谭祥同行。
谭祥又名曼怡,是谭延闿的三女儿。
1905年生于长沙。
她品貌端庄,聪慧出众,曾就读于上海教会女校,并到美国留过学。
因谭延闿曾认宋母倪桂珍为干娘,所以谭祥虽仅比夫人小8岁,但论辈分,却是宋美龄的干女儿。
再加上谭祥善解人意,很会讨人喜欢,称最高当局为爸爸,称夫人为妈妈。
所以夫人对她也极为钟爱。
1930年谭延闿患脑溢血病故,生前曾嘱托最高当局和夫人,为谭祥物色才识卓越、前途远大的乘龙快婿。
由于当年谭延闿曾说服了宋子文答应了夫人和最高当局的婚事, 夫人感激这份恩德,自然责无旁贷为干女儿选择佳婿。
最后夫人和最高当局决定在她们比较看重的两位年轻将领胡宗南和陈辞修中选择一位作为谭祥的夫婿。
在这次为谭祥选择夫婿的过程中,便可以清楚的看到夫人和最高当局的政治智慧。
在夫人和最高当局的眼中,婚姻这条纽带是十分重要的政治工具。
和曾经结过婚的陈辞修相比,当时还没有结婚的胡宗南实际上要更加适合娶谭祥,但夫人和最高当局考虑胡宗南是黄埔军校的一期学生,对最高当局忠贞不渝,根本不必再用谭祥来绑住胡宗南,于是决定让胡宗南落了选。
而陈辞修则是早期与反蒋的邓演达关系极深,以后才投靠最高当局。
为了笼络陈辞修,夫人和最高当局决定将谭小姐许配给陈辞修。
当然陈辞修这个人比较有才干,深受最高当局的器重和赏识也是,夫人和最高当局愿意把谭祥介绍给陈辞修的重要原因。
在陈辞修和谭祥两个人的婚事确定之后,最高当局立即晋升陈辞修为第10军军长,当然宣布的原因是陈辞修在中原大战中有功得以晋升。
而真正的原因,则不足以外人道也。
陈辞修和谭祥大婚之后,夫人的这个干女儿便成了最高当局和陈辞修紧密合作、相互信任的一种推动力,从此陈辞修紧跟最高当局,甚至得到了小委员长的称呼。
现在夫人要收杨森的女儿杨文娜为干女儿,而且直接告诉黄浩然是因为要将杨文娜许配给黄浩然她才决定这样做的,实际上就是在提醒黄浩然,只要能够娶到夫人的干女儿,就等于是踏上了一条青云路陈辞修不是被人称为小委员长吗?去了杨文娜之后,黄浩然未必不能成为候补委员长,至于晋升军衔和扩充实力那更是易如反掌的事情不仅如此,这些日子围绕在黄浩然身边的负面消息也定然会一扫而空很简单的道理,武汉政府里面的大员们现在或许敢惹黄浩然这个没有靠山的陆军中将,但他们以后却万万不会敢在惹最高当局的乘龙快婿的头上动土不得不说夫人开出的这个价码非常的诱惑仅仅是娶一个如花似玉的二八佳人,便可以得到如此多的实际好处,这个世界上的男人应该都会点头的这根本就是一箭双雕的事情嘛至于黄浩然刚才说的婚约,夫人根本就没有往心里去想想也是,当初最高当局向夫人求婚的时候还有一个结发妻子陈洁如呢最后还不是一纸休书了结了吗?作为民国最著名的新女性领袖,夫人的思维可以说是相当的前卫在对待男人过往情史的这个问题上,夫人一贯采取的是既往不咎,婚后严管的八字方针所以在黄浩然心中认为足以动摇这场婚约的原因,在夫人的眼中却根本就是无关紧要的小事!夫人都已经将话说到这个地步,黄浩然还能有退路吗?在长达两分钟的内心挣扎之后,黄浩然轻轻的点了点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