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o2章:第2军出动82第2军出动在波田支队和黄浩然指挥的江防军两军在马当、湖口地区展开武汉外围战的当晚,最高当局在武汉主持了一场第5、第9战区高级将领齐集的军事会议。
眼望众将,最高当局的心中是欣喜多于忧虑。
陈辞修还是那么风头十足。
眼下,他基本已丢开了政治部部长的事务,一门心思扑在了9战区战事上。
苦心孤诣近一月,他的话终于令最高当局露出一丝笑容,并且频频点动。
……我9战区4o万大军拟分为两大作战兵团。
薛伯陵司令率第1兵团25个师配置于赣北南浔线及其两侧地区,力争以外线之势击破西进日军,屏障南昌。
而张奎总司令第2兵团的33个师作为防御主力,将全力扼守九江至瑞昌线正面,将冈村的第11军主力阻于阵前,在薛伯陵兵团配合下,各个击破敌11军各师团。
说着说着,陈辞修突然扫了眼最高当局,然后神秘却不无得意地补充道:至于汤恩伯军团的9个师,我区拟编为战区突击军,使用于战场最为关键之处。
在这座严密的大墙面前,冈村不垫上老本,是难以越过这数道防线的。
最高当局频频颌,左边扫扫,右边看看,兴奋地在椅子上挪动着,似乎已有些坐不住了。
但坐在一旁的参谋总长何部长扯着肌Rou,露出了冷冷的一笑。
这一笑,一没能逃过精明干练的陈辞修那一双犀利的眼睛。
和陈辞修比较起来,诸葛似乎更老道些,并不象陈辞修那么锋芒毕露。
与最高当局刀光剑影斗了1o来年,他早已学会把棱角夹进软骨里。
诸葛自然精明过人。
自李长官告病进了东湖疗养院,他就把副参谋总长一职抛到了脑后。
总长虽高,但毕竟是副的,替他人做嫁衣,从不是他的风格。
当然,他不同于武汉政府中那些品味不高的军阀,抓着部队就图个权势、钱财。
诸葛看的、想的要远得多,所以对5战区战事,他要上心得多。
诸葛的报告虽然语气平谈,但从一开始就抓住了众人的心,让人明显地看出了诸葛的高明之处。
我战区当面之敌第2军共4个师团、1个旅团及配属部队约1o万人,进攻方向不外大别山南、北麓。
考虑与江南第11军配合,此寇沿大别山南麓进攻最为可能。
如此,也便于得到其沿江海军支援。
为此,我战区拟以李品仙兵团近2o个师于大别山南麓及长江沿岸布防,既遏敌取捷径攻略武汉,又可利用地形各个击破敌军。
大别山北麓作为策应,重在阻敌突破、迂回,迟滞日军第2军进攻。
故以防守见长的孙连仲兵团自然是最佳选择。
但孙兵团18个师却无法全部给他。
为加强主要方向,控制机动兵力,以1o余个师在正面布防。
抽出部队,以廖磊总司令率为集团军编组中央集团,深藏干大别山中。
任务是控制大别山正面险关,同时负机动使命。
另外,胡宗南第17军团暂置后方,组成战区突击军,并控制信阳及鄂北三关。
诸葛这是要把战区内天险大别山用好、用尽、用绝。
左、中、右三个集团依傍在大别山天险,进有前出阵地、退有天然避风港,作战、藏兵都不愁,并能以此为轴。
转动豫南、鄂北、皖西千里防线。
诸葛没有辜负别人送给他的绰号,第五战区数十万大军经他这样一拨弄,一兵一卒都靠上了大别山这坚强的堡垒,行动自由,置于不败之地。
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钻大别山,以作长久抗战之计。
此举明显要高出陈辞修一筹诸葛落座之后。
会场上却还在嘁嘁喳喳地议论着。
看到连日来一向沉闷的会场终于又透出了活力。
最高当局是心潮澎湃多日的烦恼、忧愁早已烟消云散。
百万大军控制住广大地域内的道道险关要隘,以逸待劳,这是淞沪、徐州几次大战从未有过的有利态势。
中原徐州既然能弄出个台儿庄大捷,武汉踞山川江河之险,胜利更是可期。
兴奋中,最高当局的头脑又热了起来,过去常挂在嘴边的消耗敌人力量,赢得我之时间。
以达长期抗战之目的大战略被他忘在了脑后。
他激动地站起身,说道:诸位将军,武汉一战应视为决战。
如今决战已在眼前,蒙各战区长官及前线将士用命,此番兵力之部署很好,很好当前,我有坚固阵地和要塞,有全军高昂之士气,与敌决战,时机已经成熟。
围歼敌寇集团,亦非不能之事。
只要我们前线高级将领指挥得当,各级官兵拿出当年北伐之**精神,就一定能挫败强定,扭转抗战之战局。
将不轻言决战的道理此刻已经被丢到i了墙脚。
兴奋过头的最高当局此时又提高了作战价码,语气之豪迈,虽使人感到振奋,但能否再打几个台儿庄的辉煌,扭转战局,与会诸将哪个心里也没把握。
今天面对的,可不是当年北伐时的一群群军阀草寇,而是装备、战术素养都高出一筹的劲敌,吃起来哪有那么容易?最高当局扫了眼露出困惑的众人,也象是明白了什么,又开口打气道:寇敌战力虽强,但骄狂之气过盛,此必陷其于被动,给我军以有利之隙而乘。
只要正面防御部队能顶住,诱敌焦躁,我之反击定有战果,合围之机也必然出现。
说着,他加重了语气:在这里,我再向诸位重申一遍:武汉乃最后与敌决战之地。
武汉存亡,关乎民心、士气。
各部队须扬我**传统,全力作战。
坚守阵地之部队,未得军委会之命令而擅自后退者,从长官到下级官佐,一律军法严惩,决不姑息。
望各位好自为之。
大战在即,最高当局重申军纪。
唯恐有人心存侥幸,会上宣布了军委会决议,枪毙了几名前次作战不利的将军。
与会诸将大受震动,最高当局要的就是这个效果。
会议散后,各将领衔辞出,心情各异地返回前线。
刚刚回到5战区,诸葛便得到了马垱要塞开展的消息,感觉到第2军很快就会进攻第5战区的诸葛立即决定将他的指挥所搬到大别山西边一个名叫宋埠的镇上,在这儿,他不但可以就近与陈辞修的9战区长官部还有黄浩然的武汉卫戍司令部保持密切联系,以便江两岸协同作战;而且这一带是诸葛计划中的预设歼敌战场,在这里设置指挥部以便就近指挥督战,随时掌握左、中、右三个作战兵团的情况。
第5战区的队被诸葛按照军事会议上的远划分成为三个作战兵团:左兵团:指挥官孙连仲。
负责大别山西北麓方面,将敌诱至有利地区予以歼灭;右兵团:指挥官李品仙。
负责大别山南面,利用长江北岸港湾错杂的有利地形,相机歼敌;中央兵团:指挥官廖磊。
大军藏于大别山中,部分兵力守在大别山东面险要隘口各处,阻止日军进山。
这已经是诸葛能够做到的最好了,接下来,就得看日本人怎么出招了对于李品仙来说,被诸葛任命的右兵团指挥官已经是他这个月的第二次高升了他可是刚刚才被最高当局提拔为第4兵团司令没几天。
新官上任的李品仙想早点到战场上去烧他几把火,打几个漂亮仗来报答最高当局和诸葛,也不枉最高当局和诸葛提拔他这一场。
所以李品仙从诸葛那儿得了将令出来,立即跳上一辆破破烂烂的汽车便赶往了鏖战正酣的前线。
结果在半路上李品仙却遇到了日本飞机的轰炸,好在他跑得够快,死里逃生,不过他的汽车却变成了废铁。
该死的日本飞机灰头土脸的李品仙从地上爬起来后冲着天空打光了手枪里面的子弹,仿佛这样才能宣泄他内心的憋屈开战在即差点折损大将,诸葛感到有些不妙但是诸葛没想到那么快他的预感就会变成了现实俗话说的好,无巧不成书。
这边诸葛刚刚才布好了战阵,华中派遣军第2军便展开了行动。
东久迩宫稔彦王带着4个日本6军师团从合肥带队出,于8月2o日,也就是马垱战事打响后的第二天凌晨,同时向大别山的门户六安和霍山展开进攻。
第3、第13、第1o、第16师团,这就是东久迩宫稔彦王亮出的四柄利剑,代理第5战区司令长官的诸葛顿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日本人的两面夹击终于来了武汉的最高当局在8月2o日上午接连接到了黄浩然和诸葛的两封电报之后,立即推掉了原先安排的行程,驱车赶完了军委会的地下作战室,和一帮子武汉政府元老推演起了武汉会战的战棋。
中国和日本之间决定命运的大决战,全面拉开了黄浩然、陈辞修、诸葛希望你们三个人不要辜负我的厚望在武汉打出一场大大的胜仗来只要输入--就能看发布的章节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