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县、临沂和台儿庄,三地之间形成了一个V字形布局,日本华北方面军要从在台儿庄会师攻击徐州,就必须同时突破滕县、临沂两处的我军防线。
只要我军能够抵住日军这两路大军中的一路,那么另外一路就变成了孤军深入的态势,这样我军的机会就来了!5战区完全可以集中力量歼敌一路!至于歼灭战的具体打法,德公所主张的让开正面、侧击日军的战术我也是十分的推崇......黄浩然所说的这套战术正是历史上李长官在台儿庄采取的战术。
唯一不同的是,黄浩然提出这套战术的时间要比李长官提出来的时间早了十多天。
历史上的李长官是在张自忠协助庞炳勋在临沂顶住了板垣师团之后,才意外的发现了孤军深入的矶谷廉介。
准确的来说,历史上的台儿庄会战是一场在中日双方预料之外发生的战斗,这也是正好解释了为什么直到台儿庄会战的后期,李长官才想起调汤恩伯的第20军团参战。
战场上的态势,总是在不断地发展变化的。
能够像黄浩然这样预知未来的指挥官,自然就很容易在战争开始之前便掌握先机!从淞沪到南京,黄浩然在战场上取得的一连串胜利和他拥有的这种超前认识不无关系。
所以当黄浩然加入了5战区之后,李长官就等于是得到了一盏指路明灯!黄浩然之所以提前这么多天做出这份台儿庄会战的预案,就是希望能够弥补李长官在台儿庄会战里面犯下的错误,将矶谷廉介击毙在津浦路北段!这样徐州的几十万杂牌军或许可以在5战区坚持的更久一些!如果所有的一切都进行的顺利,发生在花园口的那场浩劫,应该就可以避免了吧......?李长官此时已经从沙发上站起来走到了军用地图旁边,黄浩然绘在地图上的那些红蓝箭头向李长官描述着一场宏伟的胜利。
面对这样的诱惑。
一向定力很好的李长官居然有些难以自拔!放下和最高当局之间的恩怨,在徐州等待了这么久的时间,李长官不就是在等着一个这样的机会吗?第25集团军和59军的主力现在已经先后到达了徐州附近,原本兵力捉襟见肘的李长官手中一下子变得宽裕了起来,再加上最高当局留在郑州行营的第20兵团,李长官觉得这场图纸上的胜利正在变得离他越来越近!台儿庄!这个地名现在对李长官充满了吸引力!李长官的眼睛已经陷入了地图上的山水之间,拔不出来了!李长官想打这一仗!李长官要打这一仗!自从李长官到徐州走马上任一来,5战区整天都在打一些被动的防御战。
仅有的几次反攻也都是为舆论和形势所迫的仓卒之举,全是些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的无用功!这样郁闷的局面,早就已经让李长官觉得有些不耐烦了!现在黄浩然等于是送给了李长官一本绝世棋谱,李长官只需敢坐在台上和日本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下这局棋就可以了!勇气这玩意,李长官可是从来都不缺!在仔仔细细的将黄浩然的会战预案看了两遍之后,李长官咬着牙说道:丢他妈!拼了!黄浩然的脸上lou出了笑意......李长官和黄浩然用半个小时的时间再次在地图上将台儿庄会战的预案推演了一遍,在得出取胜的把握高达六成这个结果之后,李长官抛出了一个比较轻松的话题。
按照他和黄浩然在电报里面的约定, 第25集团军的作战序列了。
可是在见识了黄浩然的战略才能之后,李长官又改变了他的主意。
现在李长官打算将张自忠的59军拨给黄浩然,让这两位善战的中将来个强强联合。
比起曹福林的55军,张自忠的59军战斗力可是强了不少,这其实可以说是李长官对黄浩然刚才献计之举的一种回报。
佑臣老弟,我之前问你对张荩忱的看法,其实并没有你想的那样复杂......我实在是见到张荩忱乃燕赵慷慨之士,有心想要让他带着59军归入佑臣老弟的麾下,不知老弟意下如何?刚听到李长官有意将张自忠的第25集团军时,黄浩然显得有些激动,来到民国这么久以来,黄浩然还是第一次有机会将抗战中的著名将领收入麾下。
而且头一回就是张自忠!不过随后转念一想,黄浩然还是决定拒绝李长官的好意。
张自忠不管加不加入第25集团军都会异常坚定的抗日,而且不久之后张自忠还会成为第第25集团军,59军的表现恐怕很难超过沈老二的99军和王山奎的100军,如果张自忠始终被沈老二和王山奎压着一头,那么历史上的张司令也就不会出现了!黄浩然不希望因为他的一时贪念而让张自忠的一生变成平庸,他还是喜欢记忆中那个率领着第33集团军和日本人捉对厮杀的张荩忱!至于能不能在日本人的枪口下救出张自忠的性命,那就要看黄浩然这只小蝴蝶煽动风暴的翅膀够不够给力了......德公!张荩忱并非池中之物,若是真的来了我的第25集团军,恐怕会束缚住他的手脚!中国想要打赢这场抗战,就必须得有第二个,第三个第25集团军冒出来!我认为张荩忱日后必能独领一军,与日寇浴血厮杀!这样的人不应该总是屈居人下.....黄浩然的回答终于让李长官感到了意外!他真的没有想到黄浩然居然会拒绝接收张自忠的59军,还对张自忠的前途如此的看好!而且在这后一点上,黄浩然再次与李长官不谋而合!李长官又发现了黄浩然的一项长处,那就是识人之能!经过这短短几个小时的接触,李长官已经在心里将黄浩然划入了全才的范畴之中!这样的全才,李长官又怎么可能放过呢?呼吸之间,李长官便打定了主意,一定要尽量满足黄浩然的要求,他要先在他与黄浩然之间打下基础!随意在黄浩然表明了他对59军的态度之后。
李长官也就没有再勉强黄浩然接受他的提议。
李长官思考了片刻之后告诉黄浩然,现在要调曹福林的第25集团军还真是有些麻烦......曹福林好歹也是第三集团军的副司令,与孙桐萱又都是韩复渠的老部下,突然要调曹福林到第25集团军当军长,恐怕会有人说这是战区在对韩复渠的旧部实施打击报复!在这个节骨眼上调5第三集团军会产生抵触情绪,那可是对接下来的会战大大的不利啊......李长官再次重申了他的难处。
由于在韩复渠被处决的过程中,李长官实际上充当了幕后的推手,所以战区司令部和第三集团军关系一直不太融洽。
孙桐萱和曹福林这两位韩复渠的老部下坚持认为是由于李长官在最高当局面前告状才使得韩复渠被军委会判处了死刑。
现在除了军令往来,第三集团军和李长官之间几乎没有什么沟通。
若是强行将第三集团军之前压抑的情绪会一下子来个总爆发!孙桐萱和曹福林的两个军此刻都摆在津浦路北段的前线上,若是搞出了什么纰漏,就连李长官也担当不起!大战在即,军心和士气不能伤啊!李长官就像是生怕黄浩然要蛮干一样,又在后面补充了一句。
可是李长官哪里知道,黄浩然坚持要调曹福林的55军也是有着他的理由的......首先,虽然55军在抗日战场上的战绩并不出色,但是他们的的表现还是比较积极的,而且55军军长曹福林也是一位比较坚定的抗日将领。
有可能是韩复渠被处死对曹福林造成了深刻的影响,现在的曹福林已经养成了遵从军令的习惯,比较服从指挥。
其次是由于黄浩然在后世的资料里面看到过这样一段秘辛,在武汉会战当中,由于中国军队指挥机关的失误,55军在数日之内被命令来了个几百公里的折返跑!曹福林忠实的执行了命令,即便是见到字节官兵累到在路边也咬着牙命令部队急行军!结果在快要到达预定区域的时候又收到了上峰命令55军返回的命令!曹福林才无奈之余又带着他的55军踏上了归途!在路上甚至没有允许官兵们休息一下,哪知道在几个小时之后,他又再次接到了全军转向的命令!好好的55军就这样连累带病倒下了三分之一的官兵,曹福林急的在马上大哭!捶胸顿足的说都是因为他的固执才害了55军!最后元气大伤的55军被日军轻易的击溃。
伤亡惨重!然而在武汉会战结束之后的战术检讨上,居然没有人提到55军半个字!黄浩然现在向李长官要55军,就是不希望这些西北军健儿遭此劫难!而且,黄浩然的手中还有对付第三集团军的法宝!德公!是不是只要我说动了曹福林主动来投,战区长官部就不会再为难?李长官听到黄浩然说出这样的话来,先是一愣,然后转而lou出了笑意!这么说,佑臣老弟有说服曹福林的把握?那样的话就再好不过了!黄浩然笑着答道:也不能说有把握,不过倒是可以试一试......李长官拍了拍黄浩然的肩头,然后用手指了指会议室的大门,低声说道:不知道外面的人已经急成了什么样子!我们在这里‘吵’了一个多小时,要是不砸几只杯子,怕是收不了场吧?黄浩然冲着李长官挤了挤眼睛,然后抓起了会议桌上的一只青瓷茶碗,低声说道:我看最多是今天晚上,武汉就会发来‘劝和’的电报!只是可惜了,这样的好瓷器......说完之后,黄浩然用力的将手中的茶碗摔倒了地上,李长官也很配合的大声呼喊了起来,会议室门外的卫兵和随从人员赶紧推门走了进来,冲在最前面的那个小分头给李长官留下的映像很深,就是之前在会议室里面鬼鬼祟祟的三名卧底的其中一人!之所以冲的这么快,是想要听到一些消息吧?这样忠实的走狗奴才。
怎么能不给他点奖赏呢!啪!哎吆....!!李长官掷出的茶碗正中小分头的前额,这家伙捂着额头就kao在了会议室的门后面,看样子是伤的不轻!好你个黄佑臣!居然连我的人也敢打!我一定要告到委座跟前,撤了你这个副司令!李长官居然在这个时候玩起来栽赃陷害的把戏,黄浩然顿时满脑袋的黑线!民国的大佬们,果然没有一个是省油的灯!连这样的黑锅都要找人来背!真是个老滑头!晚饭之前,最高当局的劝和电报果然到了,最高当局在电报里面将黄浩然狠狠的训了一顿,看似给足了李长官面子,不过在私底下最高当局又发给了黄浩然一封密电,至于里面的内容嘛。
那就可想而知了......看完黄浩然带着怨气的回电之后,最高当局神清气爽的走到了武汉官邸的餐厅里面坐下,然后吩咐厨师开饭!坐在最高当局对面的夫人笑而不语......日本人终于认识到他们无法在短期之内让最高当局选择投降,于是东京在南、北两战场取得的胜利基础上重新制订了对华的政略、战略,决定进一步加强军事力量和扶植傀儡政权,企图军、政两手并用,迫使最高当局领导的武汉政府屈服。
由于连续作战,中国战场上的日军武器、弹药、器材供应都已经出现了比较严重的短缺,东京认为只有在增设兵团、休整部队、严肃军纪之后,日军才能继续进行大规模作战。
鉴于在中国进行的这场战争很有可能演变成长期作战,近卫首相在议会上发表的施政演说中指出:为迫使中国政府屈服,以结束对华战争,必须建立国家总动员体制,也就是国家总体战体制。
日军参谋本部于2月草拟的《昭和军制建设纲要》中解释道:总体战就是倾国家的全力遂行战争,毫无保留地统一部署国家的全部力量,并始终指导和动用它来贯彻战争目的。
使用的手段,分为武力、经济、政治和思想四个方面,它们互相联系,互相影响,但武力是决定性力量。
很快,日本就通过了《国家总动员法》以及《飞机制造业法》、《电力管理法》等数十个与战争有关的法令,将国内生产的物资优先用于保证军需,大量民用工厂被转变为军工厂,并且决定拨款48亿日元,作为临时军事预算。
在沦陷区内,继将察南自治政府、晋北自治政府、蒙古联盟自治政府三个伪政权合并,在张家口成立蒙疆联合委员会之后,日本人又将北平治安维持会、天津地方治安维持会、河南省自治政府和山西省临时政府四个伪政权合并,在北平成立中国临时政府。
据日本陆军省制订的《华中政务指导要纲》说,这样做是为了促进武汉政权实质性的崩溃。
为了进行长期的对华战争,日本大本营计划于1938年上半年补充中国战场上的日军作战部队消耗和缺额,并且再组建11个陆军师团,在后勤保障方面,将储备50个师团基数的武器弹药,日本国内军工生产总量将提高到120个师团基数。
日本大本营还调整参加会战的日军指挥系统与部署,下令撤销华中方面军、上海派遣军和第10军三个司令部,建立华中派遣军司令部。
统一指挥华中地区的日军。
华中派遣军和华北方面军虽然在南北两线均遭到了中国军队的坚决阻击,损失部分兵力。
但是由于日本人已经在上海、南京和山东的尝到了甜头,再加上他们错误的判断了战争的发展趋势,认为在国际上由于德国承认满洲国,英国已修订了对外政策国际形势大局正朝着对日本有利的方向发展 中国的政府正在逐渐丧失长期抗战的自信,踏上崩溃之途因而华中派遣军及华北方面军都没有听从日军大本营暂时不扩大方针。
尤其是华北方面军司令官寺内寿一大将,对东京的停战意图非常不满,坚持要将华北、华中联接起来,进行徐州作战!所有的一切都预示着日本人对徐州的新一轮进攻即将到来!刚刚获得片刻喘息之机的5战区又要迎来一场大战!徐州地区的几十万中国军队在李长官的调度下磨刀霍霍!而此时的黄浩然,却带着几名特工处的军官走进了曹福林的55军军部。
他要和韩复渠手下的这员大将好好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