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血色霸主全集 > 第二第十二章 神算知命,二龙为翼

第二第十二章 神算知命,二龙为翼

2025-03-31 02:22:43

其实,金老爷子逃到倭寇居地,很快便郁郁而亡,后人秘密将其尸体运回,葬在一处银子浜的水底,称其为水冢。

金家后人此举,只为防玉帝行非常人之举。

然此事除金老爷子至亲的几个人之外,外人自是浑然不知。

这金家后人的确对金老爷子做了很好的妥善安排,汤羽此言,却是比较准确。

林国锋听后,心中略有宽慰,赞道: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真乃精辟之论。

汤说忙道:公子过奖了,因人论事而已。

好一个因人论事啊!林国锋长叹一声,说道:玉帝是皇上,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一个‘权’字已害死多少人?物极必反,玉帝要为此付出沉重的代价。

公子真乃高论。

汤羽说道:玉帝年势已高,乃秋后之蚱蜢。

也许,多少年后玉帝会成为一个笑谈。

不过,在下敢断言:他搞的这执金吾必会祸国殃民,后患无穷。

林国锋问道:何以见得?汤羽叹道:执金吾掌侍卫、缉捕和刑狱之事,权力过大,以至于除皇帝之外无人敢管,而执金吾这么多人,行如此多的事,玉帝根本无法判断其是非,故误杀连累至死者甚多。

执金吾是天庭一个罪恶的开端。

林国锋点头应是:汤兄之见解可谓独到。

汤羽道:公子过奖了,此皆恩师所云。

恩师还曾云:此乃不可回天之事,然待玉帝驾崩,天下必有纷争。

林国锋心道:既然是不可回天之事,我自当不去强求。

如今有血光之灾,迟些时日打听一番也倒无妨。

如此棘手之事,又何必让这至诚至义的汤羽以身犯险呢?若真如其说,必有执金吾紧盯其左右。

汤羽去打探信息,必被误认为是与金老爷子关系极密之人,岂不枉送了性命?如此怎对得起这位候主三年的忠义奇才?这绝计不可行。

林国锋正想着,汤羽见林国锋沉思,递上一杯茶,轻声问道:公子,怎么了?林国锋缓缓而道:既然有血光之灾,我岂能让汤兄独去打探消息?汤羽听罢,心中甚是感激,却说道:公子,在下一个穷算卦的,不会引起他人的注意和怀疑。

不然。

林国锋说道:执金吾必长年暗中监视其故居,又有贪婪其财产者,不可计数。

那些有异心的江湖门派和这个空间人士亦是贼心不死,拭目以待。

这么多年来没有他老人家的准信,有人一旦触动这根弦,必会引起一场轩然大波。

汤羽道:公子言之有理,日后我们要小心行事为好。

林国锋嗯了一声,说道:明早,汤兄请陪我走一趟天下第一镖局,我们先去那儿问问情况。

他们本地人总会知道一些,也不会引起他人的怀疑。

汤羽一惊,说道:天下第一镖局?公子怎会与镖局中人相识?林国锋笑道:没有!但是马上会有。

汤羽道:天下第一镖局在龙城很有地位和权势,龙城管事都要敬它三分。

若公子能认识其中之人,事情就好办多了。

若无把握,公子切莫去之,否则汤某必会很终生!林国锋心中一笑,说道:我林国锋此生不会让我的兄弟轻言身死。

是,公子,在下言误了。

汤羽心中甚感欣慰和敬服,忽然提高嗓门说道:哎呀,公子,在下差点忘记一件大事。

林国锋好奇的问道:汤兄,有何大事?汤羽伸手从怀中掏出一本长约四寸、宽三寸的小册子,说道:公子,这是《乾坤六阳掌》的译本,在下这就给您取出原本。

林国锋接过小册子,封面上写着乾坤六阳掌六个大字,苍劲有力,小册子的首页和尾页都做了包装。

林国锋大致翻阅一遍,此《乾坤六阳掌》只有六掌,每掌只有六式,每页上方是图形,下面则是解说。

公子,您看这个,这是写在羊皮上的《乾坤六阳掌》,用小篆所写,烙印于上。

六张羊皮,每张羊皮记载了一掌,其翻面是解说,变幻无穷,精奥无比。

汤羽说罢,双手递给林国锋。

林国锋接过来一看,其中文字大都不识,便问道:汤兄,此何处得来?汤羽道:三年前,在下从山东前往龙城。

一日傍晚,大雨倾盆而下,在下无处躲雨,眼见天欲黑,只好上山躲雨过夜。

谁知到了山上,好不容易找到一个山洞,洞口四周长满草蔓,倒也隐蔽。

进入洞中,那山洞很宽敞。

在下打了火折,点了根朽木,里面竟有油灯,只是灯油已尽。

在下从一个罐子里找到一些豆油,重新将灯燃起,在洞内细细看了一遍,竟有一具干尸盘坐在石床之上。

当时吓了在下一大跳,想来死者为大,不如明日把他埋葬了,入土为安。

可是这一晚要对着干尸而睡,而那具干尸又双目直瞪,实在是有些骇人。

在下对着干尸拜了三拜,然后将干尸轻轻放倒在石床之上,谁知那干尸的头刚碰到石枕,那石枕中便弹出一盒,盒内就是这六张较大的羊皮。

幸亏在下懂得小篆,才知是《乾坤六阳掌》。

其文字晦涩难懂,在下用了三个多月才算不失原意而译完此书。

今献与公子,也总算不失一番苦思。

林国锋对汤羽的奇遇惊叹不已,问道:汤兄对此事有何看法?汤羽道:从死相上看,此人定是在此练功,走火入魔而突然暴死。

林国锋奇道:何以见得?汤羽道:洞内有衣服、器皿等物,肯定是长期居住于此。

盘坐而亡,无挣扎之状,必是练功时走火入魔,还未来得及反应便已气绝身亡。

林国锋一惊:他为什么会走火入魔呢?汤羽道:这——在下倒没有仔细想过。

林国锋道:汤兄从石枕中得到这本《乾坤六阳掌》,此可以证实此人已将它熟记于心,并且他也知道习练这种武功的危险性,所以他早已设计好这个机关将它藏在里面,不至于他死后被人轻易所得。

然而有谁有这种好心,让一个盘坐而死的人躺下来呢?我想天下也只有汤兄能有此举了,这真是奇思妙想。

汤羽傻笑了几声,说道:公子请讲。

林国锋道:如果我猜得不错,一个正常人若躺上去,必会触动机关,遭暗器射杀。

如果这般,此人定是心思缜密且心肠极为歹毒。

汤羽听罢,心中惊讶无比,脱口赞道:公子真是神了,大有大周狄公推理之能。

翌日,在下用一长木棍敲击石枕,竟有十余根毒针均匀的从石床内飞刺而出,钉入洞顶。

原来石床下面有个控制它的机关,黑暗中自是隐秘。

他定是料想自己也许会出什么意外,故而打开控制它的机关,将毒针小心插入钻好的石孔,然涂上石粉,根本看不出来。

石枕中有机簧,先调好机簧,再打开机关,只要他人枕到上面,必启动机关。

另外,此人在石枕中藏有硫磷等物,机关启动后便会点燃硫磷将此武功秘籍烧掉。

林国锋笑道:我怎及狄公万分之一二,而只学狄公推理而已。

另外,汤兄是否能看出此人是何地之人?汤羽道:从服饰来看,此人当是本地之人。

在下的手碰到他的衣服,大都已为腐朽,看来此人已经死亡很久了。

然而此人尸体并未腐烂,像干尸或枯尸。

林国锋道:为什么尸体没有腐烂?汤羽道:可能是洞内之气不畅所造成。

林国锋道:这只是一方面而已,在这样的洞中,尸体定会腐烂变臭,他定是练了《乾坤六阳掌》的缘故。

此等武功定是至刚至阳,刚猛无比,他练到紧要关头,走火入魔,这至阳的内力霎那间分散到身体各处而自成干尸。

汤羽惊道:真火焚身。

说罢,全身已出了一阵冷汗。

林国锋道:汤兄三年来练到何等境界?让公子见笑了,在下三年练就了两掌。

汤羽脸一红,思索片刻后才道:不过,公子倒是提醒了在下。

这三年来在下经常露宿野外,虽只学会两掌,但足以抵御风寒所侵。

在下练第三掌时,便有一种无力可用的感觉,按其内功心法强练,则是炽热难耐。

想来那人定是强练,真火焚身而亡,所以死时呈盘坐之状。

林国锋疑问道:三年来怎么只会练就两掌?汤羽道:公子有所不知,此掌法极为深奥,三十六招式大概不用一日就足已学会。

但是,公子您这样认为就错了。

此武功以阴阳变化为基础,故第一掌每式演化为两种招式,也就是变化出十二个招式。

第二掌每式可演化为四种招式,也就是变化出二十四个招式。

第三掌每掌可演化八种招式,也就是变化出四十八招式,如果依次类推,第六掌时每式可演化为六十四种招式,也就是变化出三百八十四个招式。

如此算来,《乾坤六阳掌》总计有七百五十六个招式,甚是玄妙。

林国锋霸道一笑:我倒要练练看看,此等武功有何独到之处?公子,不可。

汤羽连忙说道:在公子提醒之下,在下刚刚明白一个道理:此等武学非内力深厚者不能习之,若是内力不足,强练此武功必重演洞中之人的惨剧。

在下实话实说,即便只学会前两掌,应付那些二三流的泛泛之辈已是绰绰有余。

林国锋听罢,心想:原来汤羽对付像王仁正这种人根本不费吹灰之力,只是其文雅有礼,根本不与这种人一般见识,看来汤羽乃是一位真君子。

林国锋心里这样想着,嘴上却道:汤兄尽管放心,我会适可而止。

汤羽道:在下不是怕公子不适可而止,而是怕公子的好奇心,一种深奥的武功,谁都有好奇心去研习。

而这种好奇心,也许会令人丧失理智。

如果因此武功而害了公子,在下万死而不能弥此大过。

多谢汤兄的好意。

林国锋话锋一转,说道:原本烦请汤兄收好,我留下这册子,闲来无事顺便学几掌。

汤羽长吁一口气,说道:这就好,公子您先看着,在下将这羊皮缝于贴身之处,以防丢失,危害江湖。

在下缝完后,立刻给您解说一遍。

说着,从怀中掏出一个小针线盒,麻利的将上身全部脱下,光着膀子,一针一线的缝起来。

原来,汤羽取出羊皮时候,直接伸手将缝合处撕开,便取了出来。

而现在又要缝上去,只有脱衣光着膀子。

三年来汤羽为吃住而发愁,看人脸色,露宿山林,还要遭人奚落和谩骂。

在平日填饱肚皮尚是一困难的事,自不必说能换件新布衣了,这对于汤羽来说,绝对是一件极为奢侈的事情。

林国锋清楚的看到汤羽的贴身内衣和外衣上补丁缝补丁,内衣补丁则是甚多。

林国锋看到此景,心里不由的一酸,心想:这些年来真为难为汤羽了,让如此一位奇才整日怀揣针线包,手执幌子漫无边际的寻找自己,一找就是三年。

世上有如此忠义且信念如此坚定之人,当是凤毛麟角了。

不如应其言,不要急于到天下第一镖局,明日一早给他些银两先做几套合身的衣服再说。

汤羽飞针走线,相当娴熟。

林国锋正想着,汤羽已缝好,穿上衣服。

衣服补丁虽多,可是很干净。

汤羽道:公子,《乾坤六阳掌》在下基本上已经参悟,下面的解说也很详细,他基本的框架和脉络乃是基于《周易》。

第一掌,潜龙勿用。

《周易》为初九,潜龙勿用。

象曰:潜龙勿用,阳在下也。

初为一爻,也是最下一个爻位。

九是阳爻,所以是‘阳在下也’。

虽然是阳爻,但必须遵守规则,暂时将阳气潜藏起来,也就是修炼内功,培植内力,拭目以待。

第二掌,天龙在现。

《周易》为九二,见龙在田。

象曰:见龙在田,德施普也。

第二爻为阴爻,而现为阳爻。

阳居阴位,则以刚克柔,也就是隐藏好的内力开始运作,蓄势待发,但不可全发,从而做到收发自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