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宪被杀一事,在大宋的朝野引起了巨大的震动,并非因为尹宪是个多么位高权重的官员,而是因为他代表着大宋在夏州的武力。
可是他居然在自己的府邸被杀死,可见夏州处在随时可能崩溃的边缘,谢慕华说得对,要是现在接受李继捧的献土,等于是逼迫夏、绥、银、宥、静五州的党项人造反,这是给大宋添乱的事情,是万万做不得的。
谢慕华带着一万禁军浩浩荡荡的朝西北进发了,这一次,谢慕华都觉得自己已经变成了万金油,哪里出了乱子,哪里就让自己去填补空白。
当好革命螺丝钉,哪里需要哪里拧……谢慕华只能自嘲的笑了笑,西北其实并不是他愿意去的地方,尤其现在两位夫人分娩在即,不过赵德昭这次坚决要他出行,未尝没有存了怕他在江南坐大的疑虑。
毕竟江南是大宋的财税重地,出了乱子可不行。
以前的得力助手们只有杨延彬还在身边,杨延彬也是新婚燕尔就被派出来上阵了,公主是老大不情愿,跑去宫中跟赵德昭闹了两次。
可是赵德昭却说,谢慕华既然要去西北,多少要有几个老部下跟着去才合适。
不过这一次,赵德昭又特意把潘惟吉和曹琮从大理和交趾调了回来,跟着谢慕华一起去西北……这李继迁惹了乱子之后便离开了夏州,不知道躲藏在何处,所有的党项人都战战兢兢,知道杀死了尹宪之后,很可能会引来大宋狂风骤雨般的报复。
现在的党项人可没有那份自信可以对抗大宋,许多人已经偷偷从夏、绥、银、宥、静五州溜走,可是还有很多人放不下在这儿的家业,只能畏畏缩缩的躲在家中,苦等着宋军的到来。
西北之地利于骑兵奔驰,这一次谢慕华带的一万大军之中,竟然有五千骑兵,这个比例颇为难得了。
而且这些骁捷军的骑兵训练有素,战斗力颇为强悍,是谢慕华这一次的得力臂助。
还好,谢慕华这次不是去打仗的,不然的话,这一万大军就不会走得像现在这么悠闲了。
虽然不是去打仗,但是干的是极为败名声的事情。
可以想象一下,一个异族的头领,带着地图,带着诚意,不远千里而来,到了大宋的都城开封府,信誓旦旦的说,我的地盘我不要了,给你们吧。
这是什么精神?这简直是国际主义精神……可是,现在谢慕华却要去当这个恶人,告诉那些党项人,你们的地盘自己留着,咱们不要。
就这个行为放在大宋子民的眼中,谢慕华岂不是成了宋奸?送上门来的土地都不要,反而还要还给人家?大宋的官员尹宪被党项人杀死,谢慕华不但不去报仇,还要去安抚那些党项人。
对于广大不明真相的大宋子民来说,谢慕华就是个彻头彻尾的奸臣……谢慕华这一路上,感觉自己的脊梁骨一直发凉,十有八九是被千万人私地下指指点点过!相公,夏州快要到了!潘惟吉提着马缰跑了过来,笑呵呵的跟谢慕华说话。
他对谢慕华是极为感激的,在交趾待了一两年,战功积累了不少,反正就是去欺负一下占城、缅甸这样的对手,过得不亦乐乎,相比较之下,在大理的曹琮就没有潘惟吉过得舒服了,成天长吁短叹,总不能去跟吐蕃开战吧?谢慕华收起心思,看着远处巍峨的夏州城,对潘惟吉说道:亏你还笑得出来,我们这次的使命,你又不是不知道?潘太师在晋阳不知道写了多少信给我,要我把你给赶回晋阳去。
你说吧,是跟着我在夏州呢?还是回晋阳?潘惟吉马上就变了脸色:我不要去晋阳,那儿没什么功劳,契丹人现在也不来雁门关骚扰,就算是来了,功劳都被杨家兄弟抢了去,六郎在那里,相公?、军队救援较夏州更为艰难。
要是我们据守灵州的话,进退失据,首尾不能呼应。
也是凶险万分。
灵州城却是毁不得的。
杨刚正插口道:我已经翻阅了党项人的卷宗,看得清楚,灵州一旦弃之,整个西北便是党项人的天下了。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很难再将他们制住。
灵州要守,但是耗费七百多里运输补给,同时驻扎大军在灵州坐镇,以大宋目前的实力,难!谢慕华微微一笑:先生为何言难?七百多里粮道,党项人的骑兵来去如风,随时可以袭扰。
相公,党项人缺粮,他们用青白盐向大宋的百姓换取米粮。
青白盐也比官盐便宜,一旦我们封锁了官盐,不允许民间私下和党项人交易,一时间党项人缺粮,我们是有利的。
但是长远看起来,党项人必定铤而走险,劫掠粮道。
七百里粮道……光是护送的军队都不能少于五千人。
至少要走十日路程。
实在是太危险了!而粮一旦失去,军心浮动。
党项人得了粮食,又可以缓解压力!杨刚正眉头深锁,眼看是心中踌躇。
先生说得是!谢慕华叹息道:所以说,西北这个地方,其实是个陷阱。
谁来了都不好办。
那些老狐狸一个个可狡猾的很呢,没有一个出头的,反而个个力荐我来这里。
好像我谢慕华有天大的本事似的,来到西北。
我也觉得难啊!不如……杨延彬想了想接着说道:索性跟那什么李继迁硬碰硬,不管怎么说,大宋的军队是占有绝对优势的。
围剿李继迁可能会造成一部分损失,但是比较起来。
李继迁若是活着,党项人的反叛之意就会越来越重。
这点损失是值得的!谢慕华如何能不知道?李继迁就是党项人的民族独立之父,他的儿子李明波,孙子李元昊,历经三代人完成了党项人独立建国的大业,并且李元昊还一手缔造了西夏文字。
将西夏彻底作为一个文明而不仅仅是一个种族写进史册。
可是明知道李继迁必须要杀,暂时还不能动他,这可真是为难了谢慕华。
一路上,谢慕华不知道想了多少主意,可是一个个被自己否决掉。
杨刚正却是摇了摇头:李继迁这个人敢于在夏州作乱,杀死尹宪。
他是很有胆色的,也正因为他这一杀,现在他就是党项人心目中的大英雄。
可是我们来这里是要安抚住党项人,潜移默化之中将他们封锁。
一旦杀死了李继迁,反而会将矛盾激化,显得朝廷没有诚意。
两难……真是两难!谢慕华冷笑一声:两难就两难吧,我也想去看看,这个李继迁到底有多大的本事!说话间,人马已经到了夏州城下。
谢慕华忽然想起非常滑稽的一幕,这个西北重镇,很快就要被自己亲手在这儿写上一个斗大的拆字。
偌大的城池将会废弃。
没想到啊,自己穿越了一千年,居然要在大宋干一次拆迁办的勾当。
实在是有些滑稽可笑!暂且按下谢慕华等人来到夏州,安抚百姓,筹谋拆迁不提。
这厢李继迁已经带着自己的亲信逃到了黄羊平。
这黄羊平乃是党项人野利氏的地盘,野利氏和李家一向交好。
看到李继迁逃到自己的地盘,野利氏的族长野利求义亲自带着族人将李继迁迎接了进去,并非下令封锁消息,任何人也不得透露李继迁就在黄羊平的事情。
那些宋人实在是太霸道了,他们想占有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心,昭然若揭。
将来我们的黄羊平也难以逃出宋人的手掌啊!贤侄,这儿并非你的久留之地,以我看来,不如去大辽颇好。
野利求义带着李继迁走进一间大帐,里边的陈设也算是颇为华丽,各种瓷器,羊毛地毯,七彩织锦都布得琳琅满目,野利氏在党项人之中也算得上是大族,族长布置的奢华一些,不足为奇。
李继迁今年只不过是十七八岁的年纪而已,但是他孔武有力,年少英俊,在党项人之中颇受爱戴,隐隐是年轻一代的首脑。
听到野利求义的话,李继迁淡然一笑:宋人想抓住我也没有那么容易,倒是叔叔却要小心,防止宋人迁怒于你!野利求义哈哈大笑:真当我们野利氏是吃素的么?我一声令下,野利氏就能集合三千铁骑,岂是区区宋军所能比拟的?小侄心中倒是有个计较,不知道能否行得通,还想听听野利叔叔的意见!李继迁说道。
坐吧,不要拘谨!野利求义笑呵呵的让李继迁坐下,吩咐那些仆役送些酒茶而来。
又对李继迁说道:贤侄但说无妨!李继迁也不谦让,大马金刀就坐了下来,朗声说道:野利叔叔,其实小侄已经想过了。
现在宋人欺我太甚,我们不能坐以待毙。
契丹国力雄厚,兵强马壮。
不如联合契丹共抗宋人。
契丹?野利求义对契丹人还是有所保留的,毕竟,契丹人凶残出名。
要是赶走了宋人再迎来契丹这头老虎,得不偿失啊!野利叔叔可以放心,夏、绥、银、宥、静五州本就是我们党项人的土地,就算是契丹人提出想要割让五州其中一部,小侄也决计不会答应。
这办法说起来老套,但是未必就不可能。
小侄想以和亲的名义,向契丹公主求婚。
引为臂助。
李继迁侃侃而谈。
他们这些异族之人,自古以来就和中原和亲,其实对于和亲并不排斥,也明白和亲是联络两国感情的一个好办法。
对于辽国人来说,想要吞掉夏、绥、银、宥、静五州之地,也颇有难度。
但是和亲就不同,要是李继迁真的能在西北立足,打下一片天地。
凭借两家和亲的话,辽国人等于是在大宋的背上插上一支匕首,叫大宋难受的要命,还有苦说不出!这也未尝不是一个办法,但是契丹人眼高于顶,咱们贸贸然去求亲,只怕契丹人也不答应啊!野利求义想了想,反问道。
李继迁笑道:我听说辽国现在主事的萧皇后萧燕燕,她本家有个侄女,非常得宠。
在辽主耶律贤和萧燕燕的面前,那位名叫萧月影的公主简直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
而且这位公主和辽国两大名将,耶律休哥、耶律斜轸关系匪浅。
要是能求得这位公主为妻,实在是我党项人之福。
说不得,小侄也要走着一遭,向萧皇后和辽主陈诉利害。
其实现在辽国的局势并不稳定。
辽主耶律贤体弱多病,久病缠身,只怕是不久于人世了。
王族中人对皇位虎视眈眈,要是耶律贤真的死了,那剩下萧燕燕和她的儿子,一对孤儿寡母,如何与那些大臣王爷相抗?倒不如趁现在将公主许配给我,以大辽国的力量支持我们党项人复国,将来万一耶律贤死了,至少萧燕燕还有我这个臂助呢!你想参与辽国皇室之争?野利求义不禁有些愕然,没想到李继迁的胃口这么大。
汉人有句话,秦失其鹿,天下共逐之。
这塞外的土地,原本也不是契丹人的吧?宋国以前不过是区区中原之地,却四面灭国,成就一番霸业。
我们党项人本来就勇武无敌,现在却要屈居人下,想当年的大夏国何等威风,我们这些子孙又怎么能给祖宗丢脸呢?野利叔叔放心,小侄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党项人考虑,绝对不会轻举妄动!李继迁诚恳的说道。
既然如此,那我就为你准备贺礼,马匹两百,牛羊五百,外加黄金白银,你带着一同去上京求亲去吧。
说着,野利求义看着李继迁笑了笑:贤侄一表人才,到了上京之后,只怕萧皇后还没说是不是把侄女许配给你,那萧月影公主自己就看上、你了。
和亲……若是真的能和大辽和亲,我们又何惧区区宋人呢?李继迁长出了一口气,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党项人被宋人统治了太久,早已经习惯了这种生活。
在李继迁开始自己攻城掠地的战争生涯之前,他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新唤起党项人的民族自豪感,让他们记得自己是大夏国的子民。
而那些软弱的宋人,就让他们来好了。
只要党项人能团结在一起,谁还会惧怕区区宋人?他又想起了李继捧临走的时候偷偷对他说过的话,这位族兄被宋人逼得没有办法,只得去开封府献土,他告诉李继迁,党项人必须要争取自己来管理西北,决不能让宋人在这里指手画脚。
但是,现在党项人全族之力也不是宋人的对手,暂时还需要隐忍。
只要能够造成事实上的独立就行了,至于国号什么的,这一代人无法完成的事情,难道下一代人还做不完吗?他们要做的,是给自己的后辈打下一个坚实的基础,而不是让他们再次重新开始!和亲,这一步终须是要走出去的。
李继迁脸上掠过一丝淡淡的笑意,契丹、上京、公主……我来了!第四卷 西夏风云 第四章 大路朝天各走半边.写在前边的话——这几天都是单更5000字,我也很不好意思,因为我要休年假了,又要去外地。
的确很麻烦一些。
希望大家能够体谅过年时候出门在外的不易。
不过,我是不会断更的。
呵呵,这几天还是单更5000吧,大家忍耐一下,从下周一开始,恢复一日两更6,7字。
感谢你们一如既往的支持。
谢谢!李继迁既然是去求亲的,为了向辽国人展示一下自己对抗大宋的决心和本钱。
李继迁和野利求义决定先露一手给远在上京的契丹人知道!话分两头说,谢慕华到了夏州之后,带回了李继捧,不断的安抚夏、绥、银、宥、静五州的党项人,阐明大宋的立场。
这里当然还是由党项人自己打理,大宋是决计不会插手的。
而且,定难军节度使还是李继捧。
谢慕华只不过是来这儿协助工作而已!这一番虚情假意的话,到底还是让夏、绥、银、宥、静五州蠢蠢欲动的党项人安静了下来,毕竟,打仗就是要死人的。
如今又不是乱世,党项人想要独立的野心也没有那么蓬勃,又何必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去和朝廷作对呢?谢慕华的一万人马驻扎在夏州,粮草却要从边地往夏州运输,路程遥远,现在的李继迁等于已经扯开旗杆子要跟朝廷对着干了。
陕西转运使郑文宝,便派遣陕西安抚司的一名虞侯黄秋荣带着六百人马一路护送军粮到夏州去。
为了以防万一,从清远军城开始,沿途的守备军官也必须派遣人马前来护送,务必要在到达耀德之前,军力达到两千人。
这一计划看起来是万无一失,其实正是宋代文官带兵的弊端所在,暂时按下不表。
黄秋荣带着三百弓弩手,三百骑兵押送着十万石军粮便出发了。
这一路上慢慢行走到了清远军城,又有一名偏将叫做农少普的,带了数百人马加入,护送的粮队每日只行百里,倒也算得上是安稳,每日驻守之时,必定严加看管,所幸是没有出了岔子。
这一日,大队人马来到浦洛河边的咸井,这儿可不比中原,大风卷着土地上的茅草,带起一片细沙打在士卒的身上,原本就灰蒙蒙的衣服更加脏了。
没有人愿意开口说话,生怕一张嘴就是满口沙土。
就连马儿都低着头,一声不吭的缓缓前进。
农少普身处前队,将一支铁锏挂在马鞍上,伸出左手挡着眼睛,从指缝里往外看去。
忽然,远处隐隐传来马蹄的声音,那声音越来越大,整片大地都似乎摇晃了起来,不知道是多少人马冲了过来。
农少普是颇有领军经验的将领,知道自己现在要是退的话,只会让人顺势追杀过来,而自己的手下只有一半骑兵,其他都是步兵和弓箭手,总数也不过千人而已,唯一的好处就在于,粮车是在黄秋荣的押送下,自己无论如何也要给黄秋荣争取到时间。
农少普大声吩咐士卒准备迎战,一旁指派亲兵前去报讯,敌袭,要黄秋荣做好准备。
转眼之间,已经可以看到迎面而来的敌人。
黑压压的一片骑兵,拿着明晃晃的马刀和长枪,身上穿着白色的服饰,有些人还裹着皮毛,没有整齐划一的旌旗,没有统一威武的着装。
但是这些生长在西北的党项汉子,聚在一起的时候,却自然而然的爆发出一种肃杀之意!农少普倒抽一口冷气,这总数不下于两千骑兵,是从哪里来的?那些骑兵缓缓散开,一人越众而出,他剑眉星目,威武不凡,身披重甲,手中拿着一支长长的铁矛,在阵前耀武扬威的叫道:那宋将,军粮何在?农少普朗声答道:你好大的胆子,既然知道是朝廷的军粮,还敢聚众来劫?你莫非是活得不耐烦了?那人放声大笑:区区军粮算得了什么?就算是夏州城的路分都监尹宪,也是死在我的手中。
你可知道我的名字?农少普暗呼倒霉,居然在这里遇到了李继迁这个煞星,回头一看,部下已经整理好队形。
农少普心中稍稍安定,指着李继迁叫道:你杀死朝廷命官,公然反叛,鼓噪党项人谋反。
种种劣迹,罄竹难书。
今日还敢自投罗网,快快下马投降!李继迁也不答话,铁矛朝前方一指,低沉的声音吼道:杀!那些党项人到底是没有经过军事训练,一开打就暴露了自己流寇的本性,这一支兵乃是野利求义借给李继迁的兵马,整个野利部最多也就能凑出来三千骑兵,这一次就让李继迁带来了两千,野利求义对李继迁不可谓不看重了。
可是两千乌合之众,一听李继迁大吼一声杀,只顾着催促战马扑了上去,什么队形,阵势,互相掩护,弓箭打击……完全没有这回事,只凭着一股血气,许多人在马上取出马弓,对着宋军乱射,却无甚大用。
而那些没有弓箭的人,挥舞着耀眼的兵刃,喊声如雷,乱七八糟的冲了上来。
农少普一看,心中顿时安定了下来,大名鼎鼎的李继迁也不过如此,毕竟还算是个少年郎,天才!哪里有这么多天才,要是满街都是天才的话,也无法显出六郎七郎等人的可贵了。
宋军的弓箭手已经排好了阵势,看到党项人冲了上来,迎头一阵箭雨落下,这些强弓硬弩对于那些没有什么铠甲护身的党项人造成了沉重的打击,不过党项人的骑术高明,雨点般的长箭只不过能将他们的冲锋缓上一缓,更多的党项人还是发疯似的扑了过来。
他们的身上虽然没有厚重的铠甲,他们手中的武器也不够精良,但是那些骑兵们,每个人的面色都彷佛西北的岩石一般的坚毅,双目就像寒星一般闪闪发光,党项人不知道多久没有这样和人作战了,久的几乎足以让他们忘记战争的血腥……李继迁也没有办法,他还没有自己的军队,只能靠野利氏的军队来打仗,这些人勇敢是勇敢,骑术也是绝对的高超,可是他们没有集体作战的概念。
打仗并非是人多就能赢,对天时地利人和的把握,对战场形势的判断,各个兵种之间的配合,以及主帅的战术运用,无一不是决定胜负的关键。
可是李继迁空有一肚子本领却无法用出来,看着自己的部下乱哄哄的冲了上去,只得也随着冲杀上去。
李继迁的骑术在党项人当中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他铁矛一举,很快就已经追上了冲在前边的大队人马,长矛左右摇动,将两名宋军倒撞下马来,转眼间就被疾驰而过的战马踏成肉泥。
但是宋军虽然只有三百骑兵,却牢牢的结成圆阵,拼命抵挡着党项人的进攻,党项人只不过是两千而已,在平原上无法对宋军的骑兵形成包围,而圆阵之中的宋军步兵和弓箭手,又结成方阵,用长枪和弓弩抵抗着党项人,只要有人受伤,马上就被转移到方阵中休息,而步军马上就会补出去,让党项人无法趁机攻破宋军的圆阵。
这个宋将倒是有些本事的。
李继迁暗暗想到,偷眼看了看农少普,农少普只不过是三十来岁年纪,其貌不扬,一张脸是典型的汉人脸型,相比他武将的身份,那张脸还略显斯文了一些。
但是如今的农少普也是满身浴血,亲临前线,舍生忘死的和党项人战斗在一起。
我来!看到和农少普对战的党项人臂上中了一锏,顿时抬不起来,李继迁挺起长矛直冲过去,只不过是几个呼吸之间而已,李继迁的战马就已经飞到了农少普的面前,长矛诡异的从下而上斜斜挑向农少普的咽喉。
而农少普却是挥动铁锏,简简单单的封住门户,振臂一挡,两人都颇有力气,铁矛铁锏撞出一串火花,铿的一声……农少普只觉得手臂酸麻,他平素自负勇武过人,没想到李继迁的臂力居然也不比自己差,其实李继迁也是有苦自己知。
农少普的铁锏虽然是短了点,但是论起重量却不比他的长矛逊色多少,而且李继迁用的是挑力,对手却是势大力沉的砸了下来,要不是咬着牙撑着,李继迁的左手只怕已经握不住矛杆了!随着一声大喝,两人鼓起勇气,矛锏相交,又是一声震耳欲聋的声音,这一次,农少普把握不住手中的铁锏,几欲松手,为了败中求胜,农少普将那铁锏朝李继迁的面门丢去,李继迁一个蹬里藏身,躲了过去,回手一矛横扫,险些将农少普从马背上打下来。
保护大人!几名宋军不顾生死抢了上来,齐齐抵住李继迁,将农少普抢回方阵中。
也亏了农少普平时待部下不错,要不然的话,今日只怕就要丧命在此处了。
糟了!农少普顾不上自己的兵刃,紧张的看着外围的党项人。
现在的形势越来越坏,要是黄秋荣还不能带领护送粮队的军队赶到的话,自己这些人就算是全都死在这里,也无济于事了。
想到这里,农少普忽然有些紧张,那个黄秋荣不知道有没有这种头脑,他该不会吓得拉着粮队掉头就跑吧!李继迁发了性子,既然已经打到这个份上,就算是族人不会打仗也要拼到底了,好在这些党项人占了身材上的优势,个人的勇武是要略胜一筹,骑术精湛,勇气十足。
宋军的阵势越缩越小,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
远处忽然尘土大作,无数旌旗在西北的狂风中招展,只听远远有人喝道:给我杀!杀……一阵暴喝,山丘之后忽然转出一队宋军骑兵,打的却是黄秋荣的旗号,狂风骤雨般的朝契丹人冲杀过来。
李继迁措手不及,险些被人伤了,急忙吩咐野利氏的人继续狂攻,自己翻身带了一队骑兵迎头冲锋。
数百名宋军骑兵和李继迁的骑兵相对奔驰,苍茫的西北大地,在这两队铁血战士的冲击下显得是那么羸弱,白茫茫的大地,在狂风呼啸下,不断的将地面上的血迹掩盖,但是尽管如此,一道又一道热血依然从那些拼命厮杀的战士们身上喷出。
两队骑兵终于冲撞在了一起,那些只以为勇武就能解决一起的党项人,惊恐的发现,那些宋军骑兵的战斗力是如此强悍,他们就像流水一般冲进党项人队伍中的缝隙,毫无花俏的用手中的长刀利斧朝身边的党项人砍去。
而党项人散乱的队形根本无法阻止宋军的冲击,只不过是交马冲锋一阵而已,不知道多少党项人就摔在马下,年轻的生命伴随着热血流向大地,那些宋军面无表情,继续冲锋,手中的利刃没有任何停留,阳光下,锋利的刀尖闪烁着让人骨寒的光芒,朝着那些没有盔甲的党项人恶狠狠的劈了下去,胸口、脖颈、脑门…………似乎宋军只遵循一个原则,只要是能一下就送命的地方,就是他们袭击的地方……农少普一看,大喜过望,接过部下不知道从哪里捡回来的铁锏,翻身上了自己的战马,铁锏一扬:弟兄们,跟我上!党项人的阵脚终于松动了,人数上的优势,在宋军近乎完美的两员将领的配合下荡然无存。
党项人连混战的机会都没有,这里的一千多宋军遥相呼应,骑兵,步兵,弓箭手,组成了一台威力庞大的杀人机器,他们有条不紊的运行着,一个个夺去党项人的生命。
无数断肢残臂被砍飞,无数鲜血喷上半空。
而那些宋军就像是死神一般,无动于衷。
终于有人怕了,不知道是谁,用党项人的语言哭喊道:我不要打了,退吧……退吧……别打了,别杀了……可是这声音在宋人的眼里一点用也没有。
野利氏只不过是称霸西北的一个部落而已,连正规的军队都算不上,如何能从大宋的精锐身上占到便宜?人多欺负人少也就罢了,一旦把人数上的劣势弥补回来一部分,就算是李继迁亲自带队,也讨不了好去。
黄秋荣在此,哪个能逃?随着那一声暴喝,一员将领提着双股叉纵马飞驰而来,直取李继迁的首级。
李继迁哪能那么容易就被黄秋荣杀死,长矛舞动,跟黄秋荣战成一团。
农少普知道在西北,抡起武力来自己算是最强的一个了,自己都不是李继迁的对手,黄秋荣根本就没戏。
果然不出农少普所料,黄秋荣只是招架了几个回合便遮挡不住,先前夸下的海口几乎变成了笑话,亏得农少普及时赶到,双战李继迁,才算勉强抵挡得住。
此处距离清远军城城已经算不得太远,李继迁不敢在耽误,要是清远军城守军闻风赶到,自己只怕想走都没法走。
于是呼啸一声,带着党项人迅速脱离了战场,宋军的骑兵到底是少得多,不敢追去,要是落入李继迁的圈套,一旦野战起来,吃亏只怕不小,农少普和黄秋荣便缓缓收拢队伍,清点伤员。
这次多亏了黄虞侯!农少普抱拳谢道。
黄秋荣咧嘴一笑:这没什么,我看名震西北的李继迁也不过尔尔,不如我们主动出击,生擒李继迁,在护粮之余顺便立个大功也好。
农少普一听,马上出言反对:李继迁此人非常狡猾,也有可能假败诱敌,我们不应该远离粮草辎重与之交战,应按辔结阵,缓慢前行。
毕竟你我的任务是护粮,只要将粮草平平安安送到夏州就是了。
又何必多此一举呢?黄秋荣不满的说道:农兄是不是方才被李继迁打得吓破了胆子?他李继迁只不过是区区一两千人的队伍而已,如今又被打得大败而逃,队伍不整,士气低落,正是我们建功立业的好时候,机不可失失不再来。
难道我们大宋的男儿还怕了他党项人么?怕是不怕,只不过追击李继迁便会远离粮队,如此一来,万一粮草有失,那就算是抓到了李继迁……农少普还没说完。
黄秋荣马上插话道:就算是谢相公在此,他也愿意用十万石去换李继迁的人头,你若是胆小不敢去就罢了,我自己去,正好也没人跟我抢功劳。
另外,你我是同级武将,你又不是我的长官,我为何要听你号令,你莫要耽误了我的兄弟们立功。
农少普其实也是个火爆脾气的人,一听这话,气不打一处来:好好,你爱怎么样就怎么样吧!我管不着,我也不管了。
我这就回清远军城,有本事你自己把李继迁拿下,再把粮队送到夏州去,全部功劳都给你,就算谢相公把你提拔到枢密院去,我也不眼红!这一对方才还出生入死的战友,现在就想一对公鸡似的,红着眼睛,互相瞪着。
两人手下将官见势不妙,急忙抢上来,这边拉着农少普,那边拉着黄秋荣,生怕两人一言不合,就拳脚相加。
众弟兄,跟我立功去,活捉李继迁!黄秋荣恶狠狠的瞪了农少普一眼,上了马背,举起双股叉,招呼着大伙儿。
农少普呸了一声,带着自己的队伍,反身就走,远远丢下一句:我这就回清远军城,我看你拿什么把粮食送到夏州去!苍天之上,白云茫茫,两队宋军,各走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