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修真网游全集 > 第四卷 西夏风云 第三十一章 奏折

第四卷 西夏风云 第三十一章 奏折

2025-03-31 02:23:33

.原州距离固州并不是很远,宋军绵长的队伍缓缓走在开拔的道路上,谢慕华的脸色非常难看,按着马头,若有所思的随波逐流。

身边的卫士都看得出来,要是大军朝开封府的方向走,那谢慕华也一定跟到开封府去了。

相公,此去固州还有一天路程,天色已经不早了,不如吩咐将士安营扎寨吧?杨延彬纵马来到谢慕华的身边。

谢慕华微微点头:行。

跟着抬起头来看着杨延彬说道:你可知道有句话叫做,低头的男人,抬头的女人惹不得?杨延彬困惑的摇了摇头:我可没听说过!我忘记是在哪里看到的了,说是男人低头,和女人抬头是一样的。

经常昂着头的女人很难对付。

你看看萧月影就是这样的,她不管走到哪里,都是高昂着头,就像是一只骄傲的天鹅。

谢慕华淡淡的说道。

我只听说过,颧骨高的女人克夫。

杨延彬笑道。

谢慕华摇了摇头:你错了,不是颧骨高的女人克夫,而是因为颧骨高的人,喜欢争强好胜。

这样的女人一旦嫁人,凡是都喜欢和别人比,就要拿自己丈夫的缺点去和别人的优点去比。

凡事都要比人强,只要有一点比别人差就无法忍受。

时日一长,男人就会很郁闷,长此以往,往往会憋出病来。

死的就比较早。

倒并非是因为她颧骨高就克夫。

没想到相公居然连这些都懂?杨延彬赞道。

我说这些,是告诉你,咱们古老相传的相学并非是无的放矢,也不是骗人的把戏。

里边是有很精深的学问的。

所以我就想到了那句话。

谢慕华翻身下马,随手把缰绳一丢,一旁的卫士便接过缰绳,将马儿牵走。

杨延彬也跟着跳下马来,走在谢慕华的身后。

两人离开了大队人马,侍卫都远远的跟着。

只听谢慕华缓缓的说道:七郎,朝廷现在这么做,私下里说一句,西北很可能就此前功尽弃。

谢慕华用马鞭指着远方:一个已经快要被同化的民族,偏偏朝廷用高压手段去对付他们。

让他们记起自己还是个党项人。

这样的做法实在让人心寒。

汉人最强大的地方不在于武力,而在于文化。

你想想,从秦汉以来,凡是进入中原的异族,最后几乎都被汉人同化。

当年的拓跋、慕容,如今还能看得出来吗?李继迁他们这样的人是极少数还拥有民族意识的。

但是他们也兴起不了风浪,因为党项人大多已经把自己当成了汉人。

朝廷用人失误,先是逼迫李继捧献土……谢慕华长叹一声:献土做什么?人都已经被同化了,这片土地还能不是大宋的?一逼迫李继捧献土,人家马上就意识到了,原来你们还是把党项人当做外人!这也就罢了,现在禁止边境贸易。

既坑了党项人,也损了边民的利益。

不需要多久的时间,边境就会乱成一团麻。

越来越多的党项人也会被激起民族意识,党项人是一个能征善战的民族,一旦让他们捏合到了一起,战斗力是相当让人惊叹的。

假以时日,必然是大宋的大敌。

我在想……谢慕华抬眼看了看杨延彬,只见对方正认真的听自己的话,便接着说道:若是朝廷一意孤行的话,我便只能让西北的战事速战速决。

不过那样的话,后患无穷。

数十年之内,西北党项人的叛变会层出不穷,让朝廷疲于应付。

相公莫非准备……杨延彬脸色顿时严肃了起来,一字一句的说道:杀无赦?嗯!谢慕华看着远方红艳艳的太阳,阳光已经不甚刺眼,天边的云彩也被染成了火红的颜色。

谢慕华淡淡的说道:想要速战速决,就不能像之前那样引各个叛变的部落出来打。

我们要主动出击,把那些部族的巢穴全部摧毁。

动用精锐部队,对李继迁穷追猛打。

党项人捧出一个头儿来,咱们就杀掉一个。

杨延彬倒抽一口凉气,这一招他也想过,好处就是可以速战速决,把问题以最快的时间解决掉。

而坏处就在于,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不可能将对方的根据地摧毁就消灭了一个部族,像野利氏这样的大族,可以天高海远的到处躲藏。

他们要是沦为流寇马贼,对西北的危害更加之大。

谢慕华的想法是对的,用软刀子杀人,用文化来同化党项人,把那些煽动党项人民族情绪的、类似李继迁这样的人逼得无路可走。

但是朝廷太急了,他们不想花一年两年三年的时间去等,他们只想看到一个臣服的西北,一个臣服的党项民族。

身居庙堂之上,却不知道江湖风险……谢慕华悠悠叹道。

杨延彬忽然对这个朝廷的感觉也不那么强烈了,他杨家忠字为先。

不过他跟着谢慕华多了,耳濡目染,也学去了许多乱七八糟的东西。

杨家忠于北汉,可是刘继元自己都不忠于北汉,说投降就投降了。

杨家也跟着投降,然后就是赵光义北伐,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这是一次风险极大的冒险行为。

可是赵光义一意孤行,那些满口忠孝节义的大臣还一股劲的拍着马屁,除了呼延赞之外,几乎就没有人敢站出来反对,这样的也叫忠臣?到了赵德昭,开始还可以,后来的行事也渐渐昏庸了起来,像现在这样,西北的大局交给谢慕华不就完了?偏偏要横插一手,难道赵家的子弟就有这个习惯?还不如跟着谢慕华做事最是爽快。

相公,西北的事情,末将以为还是不能速战速决。

杨延彬壮着胆子说道。

谢慕华眯缝着眼睛看着杨延彬,轻声说道:这是朝廷的意思,难道你想违抗上意?不是我要违抗上意,是末将以为,与其给西北留下几十年的后患,不如痛陈利害,咱们是应该为西北边疆着想的。

这儿毕竟连着辽国,西北一直不稳的话,契丹人也就有大把机会乘虚而入,这样的话,大宋就迫不得已要在西北也驻扎重兵防范,怀州一带的防御压力倍增。

按照大宋的惯例,开封府的禁军是一定要比外边的驻军更多。

如今满城一带是八万大军,雁门关三四万大军,怀州这里将来只会比雁门关更多,而绝不会少。

大幅增兵之后,开封府的禁军至少要增加到四十万。

军费开支加重,而兵员的素质却在减低。

冗兵也是大忌。

朝廷难道就不知道吗?末将愿意将这些意见写成奏折,上报官家。

请官家三思而定夺。

杨延彬慷慨激昂的说道。

谢慕华冷笑不已,从来领导的意志就是正确的,尤其是赵德昭现在急需竖立自己的威信,更是绝不允许任何人侵犯他的权威。

西北的计划,现在是赵德昭亲口说出来的,杨延彬想要上报,那岂不是自己找钉子去碰吗?不过,碰碰钉子也好,谢慕华腹黑的想道。

你写吧,写得清清楚楚的。

我身为监军,我也要落名。

咱们的奏折还是走枢密院,让曹枢相送上去。

免得最后落人话柄。

谢慕华吩咐道。

末将知道!杨延彬抱拳道。

只是杨延彬可不知道,这一份奏折,一石激起千层浪,后果却是他始料不及的。

……………………………………咱们不是真的去打固州吧?野利荣愤愤不平的捡起一块石头,远远的丢开,看着石头滚出老远,心情才稍微平复了一点。

李继迁点头道:固州去了不是要打,而是要靠说的。

说?说能说下一座城池来?野利荣几乎想伸手摸摸李继迁的额头,看他是不是发烧了!李继迁笑道:固州城里的党项人和汉人一道造反,造反就是不容于朝廷。

党项人和党项人,关起门来就是一家人。

我也不是图他固州一个城池。

我是想借助固州这件事,让西北所有党项人都知道,当宋人的朝廷在压迫他们的时候,是我们去帮助他们。

我们有兵,有武器,有粮草。

只要他们愿意和我们站在一起,大家就是一家人。

就能守望相助!野利荣想了想说道:他们不是说只要谢慕华去了,就一了百了吗?谢慕华?他现在是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宋人皇帝已经发话了,他岂能不听?而且咱们走在谢慕华前边,至少要比他早一天到固州。

一天的时间,我有足够的把握说服固州的党项人归顺我们!李继迁微微一笑,信心百倍。

那固州城里的汉人要是不同意怎么办?野利荣的担心不无道理,汉人的人数始终是要多一些。

他们的意见也不得不考虑,而且,汉人是不是愿意投降,就难说的很了!他们若是有什么意见的话!李继迁冷笑道:难道咱们手中的刀枪,都是吃素的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