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德昭知道谢慕华是在讨价还价,皇帝的心中一阵恼怒,不过眼下的局势逼着赵德昭要做这样两难的选择,思索半晌之后,赵德昭缓缓的说道:三交口兵马都部署一职,不如就由谢卿家你暂代吧!谢慕华暗暗冷笑一声,区区一个三交口兵马都部署就想把我给打发了?哪里有这么便宜的事?这次要不抓着机会把赵德昭给宰疼了,简直对不起现在的大好局面。
谢慕华迟疑的说道:皇上,微臣年纪太轻,资历又浅,三交口兵马都部署这样的重担,交托在微臣的肩上。
微臣恐负担不起,要是辜负了皇上的信任,岂不是误了大事?赵德昭肚子里把谢慕华给骂了不下二百遍,脸上却还带着笑容说道:这还不简单?曹彬和潘美都是三公。
朕就加封你为太子少保,领三交口兵马都部署。
抵御辽军,振大宋国威!少保?岳飞是封了少保,最后被皇帝杀了,鳌拜也是少保,最后也被皇帝杀了。
看来少保这官职是专门留给皇帝要杀的人的。
谢慕华想想就觉得好笑,当即谢道:多谢皇上恩典。
不过微臣朕准你便宜行事!这已经是赵德昭最后的底牌了,要是少保加上三交口兵马都部署,再加上便宜行事的旨意还打动不了谢慕华的话,那赵德昭就只有翻脸,招呼禁军进来砍人了。
臣遵旨!谢慕华想要的已经都得到了,笑眯眯的对着赵德昭施礼道:臣必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赵德昭淡淡的说道:朕宫中还有事务要处理,这就回宫去了。
礼部那边和大相国寺那里,谢卿家去和诸位官员商议一番,看看如何处置。
不要让太学生真的都饿死了。
大宋一直以来优待士人,这些学子将来也是大宋的栋梁,真个都饿死了,谢卿家也问心有愧吧?谢慕华点点头道:臣明白!礼部门口渐渐有学生开始昏迷过去了,饿的太久,在烈日下暴晒,换是铁打的人也熬不住了,学生们嘴唇干裂,眼神迷离,身上的长袍早已经是脏兮兮的,咋一看根本不像是太学生在礼部聚会抗议,倒像是丐帮在礼部大门集会呢!礼部的官员还算是有些人性的,虽然不能硬给人灌稀粥下去,但是看到学生中有人摔倒,昏迷的话,就马上派礼部的衙役去将昏倒的学生给抬过来,喂几口水将他们弄醒。
只是这些学生刚刚能睁开眼睛,就挣扎着说道:不吃,我什么也不吃饿死事小失节事大礼部侍郎无奈的看着这些倔强的学生,真不知道他们的身体是什么做的,他们的脑子里被灌了什么迷汤。
当初侍郎大人也是读书人出身,或许是因为他在政坛里泡的太久,早已忘记了当初自己年少时意气风发,指点江山,激昂文字的年月。
看着这些愤青似的太学生,一时间,侍郎大人竟然有些依稀梦回少年时的感觉。
是啊?假如自己能年轻三十岁,是不是也会像他们这样,为了一个理想,一个信念,就甘愿不吃不喝坐在这里接受烈日的暴晒,狂风的洗礼呢?谢大人来了!不知道是谁,用微弱的力气惊叫了一声。
凡是还能动的太学生都不约而同的转头朝出声的那方向看去。
远远的看到一队人马走了过来,一小队禁军护送着谢慕华。
而谢慕华端坐在一匹雪白的高头大马上,身后跟着几辆大车,那是谢府的家人在推着,车上放着一个个大木桶,里边装的都是些稀粥之类的食物。
谢慕华知道,这些学生已经饿了许久,要是一下子给他们吃太多东西,反而容易闹出人命。
停!谢慕华一扬手,人马就都停了下来,谢府家人手脚麻利的将木桶拎了下来,一叠叠大碗也堆好。
谢慕华左手拿着大碗,右手拎着木勺,盛了一碗粥,蹲在离他最近的一个太学生面前,和蔼的笑道:喝吧,你们为了我,已经挨饿两三天,铁打的人也熬不住了。
喝下去,有了力气,才能做自己想做的事!那个太学生乍一见谢慕华,心情激荡,支支吾吾的不知道应该说些什么,看着谢慕华亲切的笑容,语言虽然温和,但是这位大宋的新任三交口兵马都部署,自有一股不容抗拒的威严,便伸手来接碗。
只是他已经饿了太久,手上一点力气也没有,刚接过大碗,手腕一抖,半碗粥泼在谢慕华的长袍上,随即大碗就跌落地上,摔的粉身碎骨。
那太学生急的泪流满脸,又不知道如何是好,一个劲的嘟囔着:对不住大人,对不住谢慕华笑了笑,安抚了他几句,站起身来,吩咐家人将稀粥再盛一碗送了过来,这一次,谢慕华就蹲在他的身边,扶着他的身体,将一碗粥缓缓的给那太学生喂了下去。
学生们永远都是容易激动容易被感动的一个群体,他们可以为了看到某人又穿了那一双鞋激动,也可以在谢慕华给他们喂粥的时候激动的想要肝脑涂地。
谢府上下的家人不待谢慕华吩咐,纷纷将碗里装满了粥,挨个去喂这些太学生。
礼部侍郎岂能让谢慕华一个人专美?大手一挥,礼部衙役拎着粥桶就杀了出去,开始跟谢府家人一起,给学生们喂饭!看着这些学生大多都已经吃下去了东西,谢慕华站起身来,擦了擦袍子上的污渍,施施然的走到礼部衙门正门口,站在高高的台阶上,漫不经心似的将礼部侍郎挡在身后,对着太学生们大声说道:诸位,谢某也曾经是一个学生,知道学生的不易,知道你们的热血和正直。
在学生看来,眼睛里是揉不得一点沙子的。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谁在祸国殃民,谁在保家卫国。
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你们这些太学生,是大宋的栋梁,如今为了区区谢某一人,甘愿绝食以明志。
谢某实在担当不起!说着,谢慕华忽然躬身,深深一礼。
太学生们的漏*点瞬间又被点燃了,刚刚喝了点稀粥恢复了那么一点点力气,就高呼起来:谢相公,你才是大宋的忠臣谢相公,你是我们读书人的骄傲场面之热情洋溢,直追迈克尔杰克逊开演唱会的场面。
谢慕华站直了身体,示意学生们安静,接着说道:谢某当日辞官不作,乃是有不得已的苦衷,诸位学子为谢某请命。
谢某也不能独善其身。
如今,谢某已然答应前赴雁门关,接任三交口兵马都部署。
率领大宋的热血男儿,和契丹人血战。
今日的昭昭烈日可见证。
有谢某在一天,绝不叫契丹人踏进雁门半步!太学生们一听到这个消息,顿时欢呼起来,他们要的除奸相,救忠臣的政治目标,无论如何也已经达到了一半,既然谢慕华已经接任了三交口兵马都部署,那么奸相是不是除掉也就无所谓了。
人们总是容易满足的,朝廷已经退了一步了,总不能逼着朝廷自己低头认错再把赵普给砍了吧?礼部侍郎心里却是冰凉一片。
谢慕华这句话明显是有问题。
他把责任都推给了朝廷,自己接任三交口兵马都部署明明是升官之举。
而且从礼部侍郎这么多年为官的经验来说,朝廷要是不给谢慕华足够的好处,他也不可能去接任这个三交口兵马都部署。
占了这么大便宜,结果被谢慕华说起来就好像是吃了大亏似的。
叫他心中怎么能不恼火?不过礼部侍郎也明白,就连皇帝这次都退了一步,赵普已经被雨点般的臭鸡蛋和烂白菜帮子打的不敢出门。
自己也不能不识眼色!平素是小看了这些刁民,只有谢慕华才知道:人民群众的力量是无穷的。
任何人,只要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都只有死路一条。
谢慕华看着下边那些激动的太学生,微微一笑,现在,无论是赵德昭还是赵普,在谢慕华的面前都只不过是纸老虎而已。
只不过,大家还没有到了要撕破脸的阶段。
将来,总是要慢慢玩过。
眼下,总是先要解了雁门关的军情再说!侍郎大人!谢慕华转身对礼部侍郎说道:本官还要去大相国寺,安抚那里的百姓。
这里就交给侍郎大人了。
这些太学生,麻烦大人好生对待,最好能多找些人手,将他们都送回家去。
好生休养!相公客气了!礼部侍郎已经打定了主意,这辈子得罪谁也不得罪谢慕华,但凡是谢慕华的吩咐,他都是坚定不移的贯彻执行下去:这本来就是礼部的分内事。
有劳相公操心了!谢慕华点了点头,招呼着那些群情激昂的太学生,大踏步潇潇洒洒的从太学生中间走了过去,朝着大相国寺的方向前进。
过了大相国寺,下一站就是要去雁门了吗?___________________拼命求收藏红票,晚上继续更第五卷 风起云涌 第十二章 人生有风险,投胎需谨慎.你留在西北,不要回来!还躺在病榻上的石保庆接到父亲石守信的家书,开头第一句话就是上边那一句。
石保庆低声吩咐所有在房间里伺候着的人都出去,穿着一身月白小衣的石保庆,将薄薄的被子往上拉了拉,盖住了身上的伤口。
这伤口已经结疤了,却还在隐隐发.痒,让他十分难受。
似乎这样盖住了才能将麻痒止住。
纸窗并不能挡住阳光的照射,却可以把炽热的温度挡在窗外,投过纸窗的格子,一格格的日光落在石保庆的身上,这位未来的西北封疆大吏侧了个身,借着透过纸窗的阳光,默默的看着父亲写来的信。
任何成功人士都绝对不是笨蛋。
石守信作为当初拥立赵匡胤登基为帝的开国大将,自然不是个笨蛋。
对于儿子在西北遇刺的事情。
石守信有足够的耳目将里边的内情查的清清楚楚。
石守信的心已经冷了。
石家为赵家已经做的够多的了。
难道还要赔进去一个儿子才行吗?石保庆是他最看好的儿子,光大石家一门,就看这个儿子的了。
现在,赵德昭居然为了要铲除谢慕华,牺牲掉他的儿子。
国家也好,忠君也好,做人,首先敌不过的就是人伦二字。
孝道,父母对儿女的宠爱,这是不受任何规则约束的,从有了人开始,这些东西就已经开始存在了。
所以,石守信在皇帝和儿子之间,选择了儿子。
这一封家书,石守信通过特别的途径一直送到怀州儿子的手中。
石保庆轻轻的叹了口气,这封信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之外,石守信在信中说的很明白。
当初,石守信的确是为了从龙之功,而拥戴赵匡胤登基为帝。
但是这一群武将都失算了。
他们没有按照自己所想的那样,成为封疆大吏,成为一方藩镇,而是被赵普和赵匡胤轻轻松松的杯酒释兵权,成为了没有牙齿和利爪的老虎。
赵匡胤对禁军的改革,就是消弱这些大将们在军中的影响。
行,没问题,配合皇帝还不行吗?石守信第一个就卸了兵权,安安稳稳的当富家翁去了。
要不是赵光义讨伐北汉,石守信他们还不可能重新掌兵。
但是掌的兵,也是皇帝直属的禁军,跟自己当初一手一脚带出来的军队,早已经不可同日而语了。
赵光义驾崩之后,石守信又一次参与到拥立赵德昭的行列中。
只是这一次,他有失望了。
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赵德昭比赵匡胤和赵光义还要猜忌大臣,石守信在信中写道:假若有朝一日,谢慕华真的造反了,没有人会责怪他。
因为功劳大到了他这样的地步,要么是死,要么是造反,只有这两条路可以走。
石守信绝对不会以为谢慕华是个想死的人!这位外表严厉,其实对儿子十分呵护的父亲,轻描淡写的点出了石保庆遇刺的关键,他是个棋子,是皇帝手中的棋子,需要弃子的时候,作为帝王,是绝对不会在乎丢的是哪一个棋子。
所以,石家要重新考虑自己的站队问题。
而这一次,石守信绝对不会再去选择赵家的任何一个人。
哀莫大于心死,自古以来都是这个道理。
石保庆轻轻合上手中的信笺,从床头的小柜子上取下了火折子,火头一冒,将信笺烧得干干净净。
屋里一股焚烧之后的焦味,但是石保庆就像是一点也没有察觉到似的。
长长的叹了口气,靠在松软的被子上。
他明白石守信叫自己留在西北不要回开封府的目的。
第一,他是奉旨来西北接手西北防务的。
现在李继迁虽然已经死了,党项人的几个大族不是投降就是被灭,但是小股零星的势力一直在不断的骚扰,西北需要一个能镇得住场面的将领,在这里主持大局。
石保庆无疑是一位很合适的人选。
第二,要弃子的是皇帝,可是石保庆因为种种原因,没有让皇帝弃掉子。
赵德昭看了半天,发现这枚棋子还粘在手中。
对于一枚弃子而言,赵德昭是不会在乎的,就算石保庆回到了开封府,赵德昭也会找出一百二十个理由,将他打下去,打的永不翻身。
打的让石家永远没有拿石保庆遇刺这件事做文章的机会。
第三,石保庆明白父亲已经选择了暗中站在谢慕华这一边,自己需要下一个决定。
到底是站在赵德昭那边,还是谢慕华这边。
答案是显而易见的。
那既然要站在谢慕华这一边,两手空空的投过去,哪里能比得上作为西北最高军事统帅的地位投过去呢?石保庆也不是个笨蛋,他已经决定留下!其实,还有第四个原因!萧月影捧起小巧玲珑的紫砂茶壶,给谢慕华和自己各自倒了一杯茶,茶香四溢,花园里花木还未曾败谢,微风送爽,旭日温暖,眼前是佳人如玉,口中清茶香纯。
谢慕华眯着眼睛享受了一会儿,问道:哦?第四个原因,说来听听?萧月影笑了笑:相公又不是不知道,这莫非是在考较我呢?哪里敢考较天资聪颖的辽国公主?我是真的不知道!谢慕华摆出一副三好学生的姿态,睁着眼睛看着萧月影秀丽的脸庞。
萧月影被他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便说道:石保庆不返回开封府,而是留在怀州接任经略相公一职。
还有一重意义就是他比他的父亲更聪明。
西北这个地方,乱是乱了,但是可以经营。
灵州可以重建,坐镇河西走廊,地形地势都是绝佳的所在。
西北的党项人恨的是相公你,而不是石保庆。
石保庆当然可以跟酋长们拉拉关系。
并且,在辽国楚王领地,斜轸哥哥正在和楚王激战。
大辽国自然可以平定叛乱。
不过,坦白的说,斜轸哥哥打败了楚王之后,大辽国暂时也不能对你们的西北进行策略性的骚扰。
大家都需要休养生息。
趁着这个机会。
石保庆可以在西北培养自己的势力。
假若将来相公和宋朝皇帝翻脸的话,他至少可以手握重兵,隔岸观火,两不相帮。
若是局面出现了清晰的态势,石保庆自然知道选择哪一边。
若是局势迷乱,石保庆也可以趁着自己经营西北的机会,把西北变成自己的独立王国。
做到真正意义上的割据一方,称王称霸!这些,都是本宫猜测的,相公见笑了!谢慕华沉重的点了点头,举起茶杯就像饮酒似的一饮而尽,深深的吸了口气,将茶杯放在桌子上,看着萧月影如玉的小手又捧起茶壶给自己倒茶,这才喃喃的说道:石家的儿子,远胜乃父啊!也谈不上什么胜不胜的,他们父子只是眼界不同。
石守信一心只想依附强者。
而石保庆却知道,自己也有做强者的本钱!萧月影笑吟吟的说道。
谢慕华显然不想就这个问题再和她纠缠下去,再说多了,天知道这位辽国公主以后的立场是怎么样的。
于是轻巧的换了话题:箫殿下。
不日在下就要远赴雁门关去了。
殿下是跟着我去雁门呢?还是留在开封府继续玩呢?谢慕华这句话刚一出口,萧月影就似乎想起了什么事似的,一把就抓住了谢慕华的手臂,问道:相公你可曾想过,你去了雁门自然无妨。
家中妻儿老小,赵德昭是绝对不会放走的。
到时候你要是在雁门关有什么举动的话。
首当其冲的便是你的妻子女儿我有分寸!谢慕华断然打断了萧月影的话:这些事我早就想过了,放心吧!看着蔚蓝的天空,谢慕华自信的沉声说道:若是我要保护的人,就算是辽国皇帝和大宋皇帝亲至,我也能护得她周全。
谁敢碰我的人一根汗毛,我都会让他付出惨痛的代价!萧月影听新任三交口都部署说有了把握,便放下心来,她想去雁门自然是可以去的。
便调侃道:不知道相公说的惨痛的代价,有多惨痛?我会让他后悔为什么他娘要把他生出来!谢慕华冷冷的一笑,跟着嘴角一翘,和蔼的看着萧月影:他会明白,人生有风险,投胎需谨慎!那看来,本宫也可以放心大胆的跟着相公去雁门关去了!萧月影浅浅的饮了口茶,静静的看着谢慕华。
谢慕华脱口而出:你又不是我的女人,放心什么?这句话一出口,两人都觉得气氛有些不大对劲了,萧月影的脖子渐渐都红色,那一抹羞人的红晕从雪白的脖颈一直弥漫到脸上。
谢慕华也觉得有些失言,但是看到萧月影的脸色,谢慕华又不由得心中一动,原来这位看似睿智过人的绝色佳丽,也有害羞娇人的一面。
谢慕华想起了以前不知道在哪本小说上看到的一句话:不怕女人脸红,脸红是因为她想做你的婆娘!婆娘?谢慕华自言自语的说了一声,却没注意,对面的女子脸色更红了_____________有气无力的喊道:票,收藏昨天下午去了郊县,折腾到现在才回来。
还堵了车,很郁闷筋疲力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