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谢慕华已经到了幽州,宋军对幽州的总攻就会很快开始。
耶律斜轸召集众将在大帐里召开了紧急会议:宋军不可能在幽州跟我们长时间的消耗下去,谢慕华擅长以身作饵,也喜欢围点打援。
现在燕山一带乃至北方的要道都被谢慕华封闭。
幽燕这一块地方被宋军围困。
但是长期要求各路宋军保持对外围我军的压力,一旦有一处支持不住,就会前功尽弃。
谢慕华胆子再大,也不敢冒险。
一众将领安安静静的端坐在大帐中听从耶律斜轸的安排。
上一次赵光义亲自带领宋军前来攻打幽州,当时我们的条件更加艰苦。
城内守军多为汉军,战斗力低下。
南院本部只有万余人马。
而这一次不同,单单是在幽州一块地方,我们大辽国的军队就多达十万人之众。
现在最紧要的是,给援军打开一条通道。
耶律斜轸冷静的看着部将们,说道:得胜口已经失去了,那里易守难攻。
我们大军被李继隆牵制住,只有等北方援军到来的时候,里应外合打开得胜口的通道。
耶律抹只是南院的大将,在南院待了这么多年,听耶律斜轸这么一说,他便站起身来,大声说道:大王,上京和中京的援军肯定是会到的,我们无法预料他们到来的时间。
一味被李继隆牵着鼻子走,不如主动出击,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不行。
耶律斜轸叹息道:不要以为南朝就无人。
李继隆用兵不在我之下,他善用步兵、骑兵、弓弩结合的战法。
布下的步兵大阵牢不可破。
没有七成以上的胜算,我是不会用契丹儿郎的性命去冲击李继隆的大阵。
表面上看起来宋军和我们的兵力差不多。
多,也多不到哪里去。
但是你们要知道,这些宋人,狡猾的很。
他们会用火药我们用火药只是放号炮而已,他们已经做成地雷,做成炸药。
很是让我们吃亏。
同样是用弓弩,宋军的弓也比我们强。
在射术、骑射方面,我们契丹人是绝对占据优势的。
可是在弓弩,箭矢的制造上,我们就吃亏多了。
派去开封府这么多细作。
没有一个人能找到神臂弓的生产工艺可想而知,宋人对这一项技术保密的有多么彻底了。
耶律重恒无奈的说道:大王,可是我们也不能坐着等宋军来主动进攻啊。
他们这么一来,战场上的主动权就完全在谢慕华的手中了。
打起来的话,我们实在是太吃亏。
所以我要看清楚,谢慕华到底是准备先拔掉我这个钉子,还是直接攻打幽州城。
耶律斜轸冷冷的说道:宋军这一次并非是靠奇袭、靠计策来和我们战斗。
他们靠的是本身庞大的国家体系,富足的国力,充沛的后勤,以及从一开始拔下大同就已经开始运作的战略体系。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计策能够打破的。
谢慕华这个人,虽然是对手,我也佩服他几分。
宋人在财力、人力、物力、技术上都要胜过我们契丹。
只有军力略逊一筹。
但是,谢慕华这一次就是要打全方位的战争。
耶律斜轸长叹了一声,有些话他到底还是没有说出口。
比较一下两个国家的实力,的确,契丹人只要能骑马的人都能打仗。
皇帝一声令下,随时可以聚集数十万大军。
甚至都不需要怎么训练,就可以拉上战场。
这就是游牧民族天生的优势。
可是一场雪灾,就让契丹的国力大受损耗。
反而看宋人,打仗,人家照打。
可不耽误人家赚钱,茶酒盐各项税收保证了国库的充足。
谢慕华引进的占城稻,经过几年种植,粮食产量已经达到了一个令人羡慕的数字。
如果仅仅是大家拼军队的话,契丹人谁也不怕。
可是谢慕华就是扬长避短,现在两国之间是全方位的比拼,不但比军队,也要比国力财力物力总而言之,一个国家所有的一切,都被他拿出来较量。
或许打仗未必能战胜契丹人,但是抓住雪灾这一年契丹人青黄不接的时候,拖都能把这些吃不饱的契丹人拖死。
多派侦骑。
我要了解在幽州附近每一路宋军的动向。
耶律斜轸下达了最后一个命令。
不知道南院大王在外边怎么样了?韩德让背负着双手,身上裹着一件披风,缓缓的走在幽州城头上。
他的宿命就是和这座城池连在一起了。
当年,正是因为在幽州的功劳,他在契丹扶摇直上。
如今,当宋军再度气势汹汹的来到幽州城下的时候,萧燕燕发现,她最信得过的,还是这位韩德让。
耶律延禅走在韩德让的身后,听见韩德让这么问话,低声答道:南院大王足智多谋,用兵如神。
他在外围坐镇,就算是谢慕华亲自来了,也讨不了好去。
韩德让淡淡的轻笑一声,手扶城垛,极目远眺。
城外,不知道多少宋军驻扎在那里。
星星点点的火光,在苍茫的燕赵大地上,就像是从天而降的星星,漫山遍野,无穷无尽。
无数顶连绵不绝的营帐,在夜空下就像是草原上看不到边际的羊群宋军势大。
只怕这两日就要攻城了。
韩德让下意识的拍了拍城垛,那里当年被赵光义的石炮轰击,差点就崩溃了。
现在的城墙还是在战败了宋军之后,加修过的。
一样的坚固,一样的牢靠,这一次,是不是还能顶得住宋军的攻击呢?宋军来了也不怕。
耶律延禅拍着胸脯说道:守城最忌讳的就是死守,今天谢慕华已经到了,宋军也快要攻城了。
不如给我三千勇士,我带出城去,冲杀宋军一番。
以涨我契丹大军的声势。
战果无需太大,只要能打破宋军连营,放上几把火。
就够那些南人看的了。
夜袭宋军?韩德让沉吟道:这个办法倒不是不可行。
只是谢慕华这个人狡猾多端。
他的大营怎么会没有防备?要是一不小心中了他的计就不好了。
耶律延禅缓缓的说道:谢慕华就算猜到有人劫营,也不好说我去劫哪个营。
外边宋军数以十万计。
他不可能面面俱到吧。
就算宋军已经有了准备,我要是小心一些的话,大不了就是混战一场,再退回来,总不能叫宋军睡个安稳觉明天再来攻击我们。
韩德让点点头说道:这样也不失为一个办法,好过困守他的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忽然听见嗖的一声,不知道什么东西从头顶高高的飞了过去,韩德让眼力还算不错,隐约看到那是一个灰蒙蒙的大疙瘩模样的东西。
从幽州城外直飞了进来,落在城内。
那是什么东西耶律延禅显然也看到了这个不明飞行物。
我也不知道韩德让猛然一惊:难道宋军要连夜攻城?啊,宋军耶律延禅一句话还没有来得及说完,就听见一声惊天动地的巨响轰隆隆。
紧跟着就是无数辽军惊慌失措的叫喊声,和幽州城内的居民一起发出的哭喊声。
耶律延禅到底是经历过战争的人,一听就明白了,快速的说道:韩大人,这是宋军用号炮改良过的火药包。
发射之前就点着了火线,然后用投石机丢到城内来。
宋军现在有一种大型投石机,可以投很远的距离。
想必是用那种器械发射的。
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要趁乱攻城了马上召集人马,严加戒备。
韩大人马上吩咐道。
其实已经用不着韩德让吩咐,辽军很多人都从睡梦中被惊醒,抓紧自己的武器跑上城头,原本就睡在城头的,更是一个翻身就跳了起来,摸出自己的武器和弓弩。
有的急性子不知道把城墙下的什么东西看成了宋军,张弓搭箭就一箭射了下去。
城头上的辽军慌慌张张的忙碌了半天,结果发现宋军只是发了一记火药包,就再也没有了动静。
虽然声音很大,却没有什么实际意义。
那个火药包丢下来,只是砸掉了民居的几块瓦而已。
爆炸的时候,也没震坏人家的墙。
唯一的好处就是动静十分大。
过了约莫小半个时辰,契丹人看宋军始终没有夜袭的意思,便放下心来,很多人把弓箭枕在脑袋下边,就这么睡去了。
韩德让愁眉苦脸的看着天空,刚刚抬起头,就看到又一道黑影从半空中掠过,带着一丝微弱的火光,轰进城内。
砰砰又是一声巨响,刚刚睡着的契丹人再次从睡梦中被惊醒,手中马上抓紧了刀枪剑戟,伸头朝城下一看。
幽州城外还是空空荡荡,没有大队人马攻城的样子。
耶律延禅怒骂道:韩大人,这些宋军太狠毒了。
他们这计策,摆明了就是不要我们契丹人睡觉,一夜无眠,这么闹下去,明天怎么有力气打仗?我要领军出城,把宋人那投石机给毁掉韩德让思索了一番,低声说道:小心为上。
第五卷 风起云涌 第十五章 聪明反被聪明误.耶律延禅快步跑下城楼,吩咐随从将领点齐本部兵马,开城出去死战。
好在,他手下的兵马已经惊醒了不少,乱哄哄的在城里乱窜呢。
耶律延禅并没有耗费太大的功夫,就已经找到了三四千人。
不管城里的乱况,耶律延禅大声叫道:宋军不断袭扰我军。
诸位契丹勇士,随我出去冲杀一阵,叫宋军知道我们的厉害。
杀!杀!在城内憋了很多天,那些契丹官兵也实在是憋的有些难受,宋军在城外一直不攻城。
李继隆和耶律斜轸两支大军就像在跳交谊舞似的,你进我就退,你退我就进,偶尔来个华丽丽的转身,擦肩而过,就是打不起来。
那守在城内的战士,更加别指望打仗了。
听到耶律延禅这句话,许多契丹官兵浑身上下的血液都沸腾了起来,眼前似乎出现了马踏联营,活捉宋将的一幕,他们四处鼓噪着,要杀出去和宋军一较高下。
啊谢慕华伸手掩住了口,懒洋洋的打了个哈欠,努力的睁开眼皮子看着幽州城的方向。
谢相公若是累了,就先回大营休息去吧。
李继隆好心好意的说道。
看得出来,连日奔波之后,谢慕华的确是疲惫的很了,站在这里看着都没有什么精神,一个劲的猛打哈欠。
要不是不断有小兵给送上清水给他洗脸,只怕站在那里都能睡着。
谢慕华摇了摇头说道:现在不睡,我就是想看看契丹人能忍到什么时候。
身边的宋军听见谢慕华这句话也觉得好笑,这次发起总攻之前,谢慕华吩咐士卒,拉来十门大型回回炮,射程基本和后世蒙古军攻打襄阳差不多了。
距离很远,也足以丢进幽州城去。
况且又不需要什么准头,谢慕华的用意就是,只要吵得那些契丹人睡不着觉就行了。
第二天一打仗,看个对方个个都是熊猫眼,岂不是快哉?不用瞄准,只管把响声巨大的号炮炮弹包起来丢进去,这么简单的活儿,对于那些身经百战的投石兵来说,实在是有些不过瘾。
谢慕华算着时间呢,约莫半个小时,就丢进去一批,叫契丹人惊慌失措一番。
由于幽州城距离宋军兵营还有一段距离,加上,城内有城墙阻隔。
这爆炸的声音,在幽州城内是声震四野,在城外听起来不过尔尔。
根本不可能影响到宋军官兵睡觉。
我要是契丹人的话,也快忍不住了。
李继隆笑着说道:扰敌疲敌在大战之前,乃是兵法上策。
相公这条计策,叫契丹人怎么吃得消?我想,他们很快也要出来了。
谢慕华目光闪烁,低声问道:都准备好了吗?放心吧相公。
李继隆镇定的说道:就怕他们不出来,只要出来的话,来一个灭一个,来两个就灭一双。
李继隆话音刚落,幽州西城墙一段,一个侧门处缓缓的打开了城门,千斤重闸被契丹人缓缓的吊了起来,紧跟着马蹄声如雷声滚动,黑压压一大片契丹骑兵从城门中蜂拥而出。
来了,他们忍不住了。
李继隆陡然来了精神,连带着谢慕华一脑子的瞌睡也无影无踪了,大声叫道:准备迎敌。
幽州的城门也不是一般的大,耶律延禅点齐了三千多人的骑兵,从城门口处鱼贯而出,并未用了很长的时间。
在耶律延禅放眼望去,前方黑压压的宋军阵地那里,很容易就找到了投石机发出的方向。
因为就在他出门的那一刹那,还有几个黑乎乎的火药包,被粗重的回回炮丢上半空,飞向幽州城的方向。
这些狡猾的宋人,想用这么卑劣的伎俩,让我们契丹勇士无法休息。
这心肠真是都歹毒的了啊。
耶律延禅恶狠狠的骂道:随我冲杀一阵。
虽然人数只有数千而已,这一支契丹兵马还是表现出了绝佳的战斗力,在城内慌乱了一圈,如今已经自发自觉的按照十人百人组成了战斗队列。
战刀、马弓、箭矢所有的装备一应俱全。
听到耶律延禅的命令,契丹人齐声喝斥,催动战马,朝前方飞驰而去。
深夜之中,马蹄声分外清脆,在旷野中久久回荡,耶律延禅一马当先冲在最前,宋军那里却是一点儿动静也没有,似乎就静悄悄的等待着契丹人冲过来似的。
宋人最擅长的就是那些阴招,十有**是在前方挖了陷坑吧?耶律延禅谨慎的想到,吩咐下去,身后传令兵旗帜招展,数千骑兵整整齐齐的分成两路,左右从侧翼包抄上去。
这样的战斗已经不能称之为偷袭。
应该说,是契丹人被打得实在无法忍受,只得开城出来拼命了。
谢慕华镇定的站在原地,脸上露出一丝微笑:契丹人看样子是学聪明了啊。
李继隆缓缓的说道:就怕是聪明反被聪明误。
话音刚落,冲在最前边的契丹骑兵,忽然惊呼一声,连人带马撞进了壕沟之中,沟壑之中深埋着尖锐的木桩。
那些木桩顷刻间就将契丹人,连人带马穿在上边,血淋淋的沾满了整个木桩饶是深夜里看不清楚,却也能看到隐约透着白色的木桩,瞬间就成了漆黑一片后方的契丹士卒连声惊呼,他们精良的骑术,在这一刻得到了充分的体验,无数战士拼命勒转马头,反身朝来路跑去。
耶律延禅气得嘴都快歪了,没想到自己还是上了宋军的当。
这一次,壕沟居然挖在侧翼。
唯一的好处就是,冲下壕沟的不过百余人而已,对于大队契丹兵马来说,这个数字,是他们绝对能够承受得起的。
正面进攻。
耶律延禅一声怒喝,原本左右分兵的契丹铁骑马上合流在一处,就像蜿蜒在地面上的巨龙一般,正面朝宋军的投石机阵地冲去。
没有壕沟,没有拒马枪,没有鹿砦一切顺利的让耶律延禅胆战心惊,他现在已经成了惊弓之鸟,但是前方几乎已经可以看到投石机那巨大的影子,冲上去,毁了它们,这就是耶律延禅现在唯一的想法。
杀啊杀啊无数契丹战士挥舞着钢刀,策马飞驰而去,距离投石机阵地不过是区区数百步而已,以骑兵的速度,几乎是转眼就可以到达。
动手。
谢慕华冷冷的下达了命令。
李继隆亲自取出一面小旗子,用力挥舞了两下,后方的传令兵立刻将一串明亮的灯笼升了起来,沿着旗斗快速的朝上方飞去。
耶律延禅暗惊道:不好,宋军一定是有什么阴谋诡计。
只是已经等不及让他想明白了,一阵地动山摇的感觉从马身上一直蔓延到耶律延禅的身上,耳边似乎还回荡着震耳欲聋的声音。
钢珠、铁皮飞溅,每一片、每一块,都足以让一个契丹勇士无力的从马背上跌落下来可惜,契丹人来的太少了,浪费我这么多火药。
谢慕华意兴阑珊的一甩袖子:赔本买卖啊,我是不想再做了。
余下的事,就交给你们了。
李继隆苦笑两声,阵地之前,埋放了无数土制地雷,等的就是契丹人从正面冲击过来的时候,给予他们迎头痛击。
现在成效已经收到了,可是谢慕华居然还嫌弃人家来的人太少。
唉,难道真的要一次性把耶律斜轸、韩德让都给炸死,才不算是亏本买卖吗?收敛起了心神,李继隆厉声呵斥道:斧手,出阵。
天底下只有李继隆的步军敢和骑兵正面对冲。
在唐代的时候,陌刀队是唯一可以和骑兵正面冲锋的力量。
在陌刀没落下来之后,李继隆在自己的属地,组建了这么一支强大的刀斧军。
他们清一色身披重铠,数目是以千来计算,人数并不是很多,可是他们的战斗力非同小可。
用的大斧,最轻的也有二十五斤重。
最重的据说接近四十斤。
可想而知,在两军交战的时候,这么庞大的重武器击打在身上的感觉。
就算契丹人同样也是身披重铠,那大斧单单是依靠冲击力,就可以让骑兵内脏受伤了。
这些战士都是李继隆亲自一个个挑选出来的,身高马大,膀大腰圆,力大无穷。
也只有这样的勇士,才能够和契丹骑兵正面对冲。
可惜的是,限制于条件,这支军队并不可能无限制的扩大。
数千人就已经是他的顶峰了。
浩浩荡荡的刀斧手,踏着坚定的步子,小跑出去,身上的铠甲,奔跑起来的时候,发出金属撞击的声音,契丹人的骑兵队已经乱的一塌糊涂,斧手们冷血的挥舞着手中的利斧,像是秋收下了庄稼地的农夫一样,一茬茬的收割着契丹人的性命。
耶律延禅被几个亲兵死命拉着,朝后方退去,耶律延禅大喊大叫道:松手,让老子回去和宋军决一死战。
亲兵顾不得跟他废话,都眼下这时节了,还决战个屁啊。
宋军的斧手一出来,就是来屠杀的。
这不是一场战斗,这是个血淋淋的屠宰场。
耶律延禅正朝来路退去,忽然看到前方数十骑掠过,为首一个魁梧的将军笑道:别走了,我李继宣不杀俘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