婆婆在公公去世后,改嫁他人,而这小两口,至今不说话,同住一屋,互相漠视,已经一年多没有夫妻生活了。
外地女人很怕丈夫和自己离婚,又不知有什么办法让丈夫恢复往日的状态。
外地女人的诉求是:我的丈夫到底怎么了?他是不是想和我离婚而不直接说啊?是我气死公公的吗?我丈夫这样冤枉我对吗?我从心理方面解读这家人的问题所在:这是一桩不该发生的婚姻。
在这桩婚姻里面,缺乏真正的爱情,更没有人找到真正的自我价值。
貌似得便宜的外地女人觉得自己还不够占便宜,觉得北京一家人对自己还不够好,不给彩礼、未婚先孕,令心灵受创,高度自卑只能用高度反抗来掩饰,觉得没有抬头之日,用与北京更富裕人家做比较的方法,想达到让北京一家人低头的目的;而娶了外地媳妇的北京一家人――尤其是公公和儿子,为儿媳的脾气、不懂知足而后悔当初,觉得你一个外地打工的,我们没嫌弃你,你还不知足?!北京人好面子,娶个外地打工妹,还被人家数落,心理扭曲,本来很令人羡慕的一个小康之家,由此变得不太平,便感觉心里不舒服、抬不起头来。
自卑的人凑在一起,相互高度的防御,以戒备的心态为人处世,导致错误连连、挫折百出。
人都有自我保护的潜意识,这种潜意识反映在心理活动、行动及语言上就是打压别人,平衡自己。
有一句话这么说:真正让你痛苦的不是那件事,而是你对那件事的想法。
我们经常会接受潜意识给的心理暗示,自卑的人更容易受这种潜意识左右。
比如,你今天穿了一件自以为很漂亮的、能够提升自己气质的衣服,非但没有收到表扬,反而被某个同事笑话。
你表面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心里的第一反应肯定是:他根本就不懂审美,自己整天穿得那么难看,有什么资格来评论我。
也许同事只是无心的一句话,却被你放大成对你的嘲笑,你会给这个同事贴上自以为是,爱笑话人的标签,直接造成你对这个同事的印象下滑。
因地域而产生的婚恋矛盾是当前社会资源分配不合理和城乡差距造成的,无关多少个人因素。
在爱情与婚姻中,感情是平等的,处在这种压力中的人要避免产生自卑和敏感心理,坦荡地面对,积极地争取,才能在感情的道路上走得平稳有力,走向成功。
你能做赵四小姐吗恋爱是一种个人行为,两个人只要两情相悦就可以享受爱情的美丽,完全不用受其他因素的制约,而结婚是一种社会行为,除了要符合法律规定外,还要争得两个家庭的同意,此外还有房子、孩子等问题需要考虑。
所以,我们经常能看到有的人恋爱的对象走马观花地换了一个又一个,却从来没有修成正果的。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有些人适合谈恋爱,但未必适合结婚。
现在社会很开放,男男女女随便就能邂逅一段爱情。
网络、聚会、酒吧,甚至地铁上都能通过搭讪认识一两个心仪的异性。
他们的恋爱像快餐,可以因为孤独而约会、上床,甚至同居,而结婚未必在两个人的考虑范围之内。
这与他们父母那一代的婚姻大不相同,在父母那一代,如果只恋爱不结婚,会被看成有伤风化、作风有问题。
所以,那个年代的人对恋爱对象的选择也非常慎重,前期会做大量的考察工作,所选的人基本和结婚对象要求一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