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面是我接触到的有代表性的四个剩女、三个剩男的案例。
剩男剩女产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整体来说逃不出以下几类:1.完美主义者。
对对方的要求过高,男人对女人的要求容貌排在第一,其次是修养与品性;女人对男人的要求金钱与能力排在第一,其次是人品与长相。
2.缺乏责任感。
这样的男人或女人虽然生理年龄已经成年,心理年龄却不够成熟,惧怕和逃避承担家庭和为人父母的责任,甚至还要求家人和朋友在各方面照顾自己。
3.遭受伤害型。
他们经历过一次或者多次刻骨铭心的恋爱,并受到深深的伤害,不能自拔者活在过去无法重新开始,已经走出者惧怕再次受伤,没有勇气迎接新的感情。
4.追求事业型。
他们以事业为中心,无暇顾及个人问题,等身边的人都已经出双入对的时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偏离了感情的航道,唯有以事业上的成功来弥补情感上的空虚。
5.自我中心型。
他们习惯站在自己的角度考虑问题,希望对方以自己为中心,顺从自己的一切要求。
6.狗熊掰棒子型。
他们总认为更好的在前方,于是每每不珍惜眼前所有去追求所谓的更好的。
这样几次更替之后,他们除了被别人冠以挑剔不懂得珍惜的名号外,也把自己给剩下了。
7.金钱作梗型。
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男人想找到可以和自己一起奋斗、知寒知暖的邻家女孩,以共同追求幸福生活;女人则希望找到有车有房的事业有成男,以减少奋斗的年限。
金钱作梗,一大批男人和女人不得不剩下。
……现在有一种得到广泛认可的剩女级别划分:25~27岁为初级剩女,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圣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女,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必胜客);31~35岁为高级剩女,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斗战胜佛);到了35岁以后,那就是特级剩女,当尊之为齐天大剩(齐天大圣);到了45岁以后,那就是超级剩女,得尊称为剩着为王(胜者为王)。
而对男人,大众则要宽容得多,将剩的年龄放宽至30岁。
其实,对男人而言只要事业有成,即使处在不惑之年,照样会得到大批年轻女孩的青睐。
剩男剩女作为一个日益壮大的社会群体,压力是来自各个方面的。
首先,是来自家庭的。
慢慢变老的父母看着各方面都很优秀的儿女总是找不到合适的另一半的时候,大多数会充当婚姻的说客,搬出多种理论来劝服他们不要太挑剔。
婚姻就是两个人搭伙过日子,我和你爸不就是这么过来的吗,我们过得不也很好吗?这是父母最常用的台词。
另外,父母还会发动所有的亲朋好友给儿女介绍对象,而儿女们面对这样应接不暇的相亲攻势,很容易陷入两个极端:一是草草做出选择,二是采取回避战术,继而产生逆反心理,在婚姻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现在每到节假日,网上层出不穷的租女友回家的帖子及如何应对老爸老妈安排的假期相亲策略就是很好的印证。
剩男剩女的另一个压力来自社会。
在中华五千年文明史中,男大当婚,女大当嫁是大多数人推崇的真理。
到了适婚年龄却不婚的人会被视为重点关注对象,时间久了更会成为同事、朋友们热议的话题,甚至被怀疑生理或心理有问题。
这类人,但凡个人婚恋问题上有一点风吹草动就会被好事者扩大到无限大,一天之内转化成N个版本流传,在这样白热化的关注下,剩男剩女们往往惧怕恋爱,更惧怕恋爱失败后,大家热切的关心。
因此,他们只能表面上高举不婚的旗帜,背地里暗暗寻找,只能等到爱情板上钉钉的时候才敢将其大白于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