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二世元年,注定了是一个不平静的年份。
从陈胜吴广之乱开始,形式越的复杂起来,并且愈演愈烈。
整个关东地区,除了楼仓一次大捷之后,各地秦军再也没有出现过任何捷报。
即便是有重兵屯扎的薛郡和三川郡,也只是呈现出胶着的状态,让人看不到任何胜利的希望。
随着田儋在胶州起兵后,故齐治下,接连响应。
昔日大齐的威风,足以让许多齐人缅怀,虽有先前三田之乱的失败为前车之鉴,可还是有很多人怀有侥幸之心。
当田儋起兵后,更使得许多不甘寂寞的人,重又跳将出来。
三田之乱中的漏网之鱼田福,率先难……东海郡郡守司马,眼见薛郡局势越来越混乱,已顾不得沛县的刘邦,转而向薛郡增兵。
两下兵合一处,死守成、卞两地防线,试图将战火阻于薛郡之外。
然则随着局势越来越糜烂,薛郡和东海郡两地,也开始出现混乱,并且迅速的扩散开。
整个关东,从五月开始,狼烟四起。
本就兵力捉襟见肘的秦军,不得不收缩防线,和起义军在三川薛郡两地,展开了反复的拉锯战。
六月时,张耳陈馀向陈胜建议,率部北上,攻掠燕赵故地。
与此同时,周章在经过连番的苦战之后,迅速崛起。
麾下人马如同滚雪球一样的壮大起来,到六月末的时候,周章所部兵马,已经有六七十万之众。
并且在周章的指挥下,逼近函谷关。
李由在荥阳城,被吴广所部死死的缠住,无法脱身。
而吴广呢,虽也明白了陈胜的用意。
可大战已经到了这种地步,他想要抽身,也抽身不得。
于是,不管李由还是吴广。
都只能眼睁睁的看着周章所部从身边过去,却又毫无办法。
\\\\\\那函谷关,是关中门户。
攻破函谷关,就能挥军一路西进。
直取咸阳。
七月初,有雄关之称的函谷关,被周章率部一举攻破,令得天下哗然。
如果说早先还有人打算观察形势,可现在函谷关被攻破了,再不有所行动。
必然后悔莫及!而最先行动地人,却不是关东各地的英豪……秦二世元年七月,会稽郡吴县。
殷通是一个年过五旬的人,世居于临淄,原本是稷下学宫的学子。
始皇统一了六国之后,殷通奉召出仕。
先是在咸阳担任了两年博士,又因精擅刑律,而得到李斯地赏识,被推荐到始皇帝嬴政的跟前。
始皇帝三十四年。
殷通被委任会稽郡守。
出镇江南会稽郡,在吴越时期曾繁华一时。
然而进入战国之后。
昔日吴越之地,已变成了楚国的粮仓。
虽则比起中原的富庶来。
会稽郡还远远不如。
但相比较江南大部分地蛮荒之地而言,会稽郡无疑最为繁华。
这里有娇滴滴的小佳人。
有削铁如泥的绝世神兵,还有那河道密布,小桥流水的江南风情……同时,会稽郡也是昔日楚国的一处粮仓。
入秦之后,更供应南方大军的辎重。
总体而言,比起洛阳、咸阳这些著名地富庶之地来,会稽郡还算不得什么。
但,它的的确确,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
吴越子弟,秉承了老楚人剽悍的血性,骁勇善战。
殷通初至会稽,就立刻感受到了这里的独特风情。
当始皇帝驾崩的消息传来时,殷通并没有太多特别的想法。
可是随之秦二世的倒行逆施,随着陈胜吴广地大泽乡起义……殷通地那颗心,开始蠢蠢欲动。
\\\\/\\若老秦灭亡,哪怕我得不到整个天下,凭借江水天堑,至少能成一方诸侯。
如果运气能好一些,说不定还能雄霸江南,成就昔日楚国之基业!这种想法,如果不出现也就罢了,一俟出现,就好像落地的种子一样,迅速生根芽。
随着中原局势一日日地恶化,殷通的这种想法,就越来越强烈。
到了最后,殷通已经无法控制自己,内心里好像有一个声音在召唤,召唤他去做一番事业。
而陈胜地那句王侯将相宁有种乎,让他难以抗拒。
天色,有些阴沉,似是要下雨。
江南本就多雨,不值得奇怪。
殷通换上了一身便装,命人整治了酒菜,登上轺车,驶出府衙。
天,已黑。
轺车在吴县城南的一处宅院门口停下。
这宅院,占地十数顷,围墙很高,墙壁上布满了岁月地斑驳痕迹,呈现出一种深灰色的厚重。
有家将走上前,叩响了黑漆大门。
谁啊!从门后面传来了一个带着浓郁吴越口音的声音,紧跟着大门开了一条缝,从里面走出一个小吏。
郡守前来巡视,不要惊动别人。
家将亮出印绶,那狱吏一见,连忙从台阶上下来,躬身施礼。
殷通走下车来,轻声道:最近中可还平静?由于殷通是齐人出身,习惯于将狱称之为。
牢头连忙说:启禀郡守,一切如常。
薪!殷通看着门头高悬的黑色牌匾,上面有两个朱红色的大字,薪狱说起这薪,却又不寻常的来历。
\\\\\\相传当年吴越争霸,越国战败,越王勾践成了吴王的俘虏,卧薪尝胆,就是在这薪之内。
当然了,当时并不叫薪,也不似如今这般的巍峨。
吴国战败之后,勾践兴建了这座府邸。
后来吴越灭亡了,薪就变成了关押犯人的地方。
不过能被关押进此地的人,都非比常人。
殷通点点头。
迈步走上了台阶。
那老头在他身后紧紧跟随,很快就转入牢室甬道之中。
有一股子令人作呕的腐臭气息迎面袭来,让殷通忍不住皱了一下眉头,轻轻的咳嗽了两声。
这牢狱之中。
就是这么一股味道。
哪怕是豪华的牢狱,也难免是这种情形。
殷通倒不好说什么,轻声问道:项梁在哪个牢室?项梁?牢头先是一怔,项先生在最里面地囚室。
顺着道往前走,一拐弯就是。
言语之中,透着一股子恭敬的味道。
项家在楚地威望很高,在昔日的吴越之地,同样如此。
殷通这心里面,可就有点不舒服了。
在他看来。
如今老秦岌岌可危,他才是这会稽郡的主人。
牢头和他说话地时候,虽说是极尽卑谦,但并没有太多的恭敬之意。
而这种自内心的尊敬,才是殷通所需要的感觉。
项家,不愧是荆楚十八姓之一,在这会稽郡里,也是地位很高。
可这样,自己又算是什么人呢?若非是有求于项梁。
殷通现在就想把项梁斩杀掉。
你下去吧。
我有事情和项先生说……你们几个,守护好这里。
殷通吩咐完毕。
\\//\\只带了一个家将,拎着食盒往里面走。
其余人在甬道里。
把狱吏赶走之后,守护起来。
牢室地光线很暗。
殷通只能看见一个蓬头垢面的男子,坐在牢室正中。
这牢室中并不算特别凌乱,他跪坐中央,一副庄肃之色。
看不清他的相貌,但殷通知道,这个人,就是项梁。
项先生,一向可好?殷通在牢室外站好,嘴里啧啧了两声,你看看,你看看,这些人是怎么做事的?怎么让项先生住在这等地方?实在可恨,实在可恨……此乃是某家的疏忽,还请项先生见谅啊。
郡守不必客气!囚室里的男子,说话时带着阴柔之气。
声音听着,很悦耳,也颇有涵养。
但是,却少了些雄烈气息,软绵绵地,让人感觉不太舒服。
梁不过一囚徒耳,能在这薪之中,已经是托郡守照顾,怎敢又其他的要求。
自上一次与先生见过后,通一直想再来拜会。
只可惜……那之后生了许多事情,以至于通难以抽身。
今日恰有闲暇,故而前来拜望……来人,把酒菜摆上,我与先生畅谈一番。
家将打开牢门,把烛火拨亮。
只见囚室里的男人,仍正襟危坐。
把髻拨开,露出一张极为清秀的面庞。
岁月的刀锋,在他的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不能掩盖去他原有的英挺和俊秀。
男人看了一眼面前的食物,朝殷通微微一笑,给自己斟上一满杯酒。
梁多谢郡守,先干为敬。
请!殷通摆手示意家将出去,然后在项梁对面坐下。
郡守今日前来,怕不止是为了请项某喝酒这么简单吧。
\\\\\\\\\\项先生果然聪明。
殷通呵呵的笑了,既然如此,通就不妨直说了。
当初囚禁项先生,并非通之本意。
实圣命难违,不得不如此耳。
项先生一门高士,通早有耳闻,素来是敬重地。
虽然说是直说,但殷通还是要先试试口风。
项梁淡定地一笑,郡守这番心意,梁代先人,谢过了!咸阳数次来诏令,要通把先生囚往咸阳,但通都拒绝了……先生可知道,通何故如斯?项梁喝了一口酒,沉吟半晌后,轻声道:陛下已崩!这句话,说的很巧妙。
言下之意是说,不是你想要拒绝,而是因为秦始皇死了,所以你有了别地想法,故而拒绝。
殷通一听这话,不由得笑了起来。
先生果然是聪明人,看起来先生已经明白,通今日为何来此喽?略知一二。
即如此。
我就直言了。
先生虽为囚徒,困于这方寸之地,但想来对外面的事情,也有耳闻。
二世登基以来。
信用宵小,倒行逆施。
我观之,其非人主之像,定难长久……如今。
天下群雄并起,战火不断。
殷某虽非会稽人,可出镇多年,对这会稽也颇有感情。
实不忍有一日,战火蔓延江南,到时候难免生灵涂炭。
我想请先生助我。
守这一方地平安,保全会稽百姓。
只不知,先生是否愿意相助?我知先生心存疑虑,然则殷某一片赤诚,还请先生不要怀疑。
项梁嘿嘿一笑,那郡守要我如何相助?梁被囚于薪之中,已近两载。
虽对外面的事情有所耳闻,可是也无可奈何。
如今,梁为囚徒。
郡守却要我来相助?梁真地想不出来。
我能帮到郡守什么?若能力所及,定不推辞。
哈。
这囚徒之身,不过是老秦之说。
殊不知这故楚之地的百姓。
谁又不清楚项先生一门高士?项家,在楚地素有名望。
项先生只需出面,登高一呼,应不计其数。
再说,先生的侄子,如今做何营生,先生可知晓?项梁一怔,半晌后叹了口气。
梁略有所闻,那孽子聚众为匪,出没于震泽之中,为祸百姓。
想我项氏一族,世代忠良,却出了这么一个孽子,实在是愧对祖先,愧对祖先……此梁之过也。
说着愧对祖先,项梁地口吻中,却听不出半点惭愧之意。
殷通暗地里咬了咬牙,脸上却带着笑容,项先生不必如此,想令侄也是救你心切,不得已而为之。
我素来敬佩忠烈孝弟之人,故而不忍缉捕。
如今……呵呵,这天下大乱,为守我会稽安宁,通愿招降令侄。
为震泽水匪,终非一件长久的事情。
通愿请先生为县尉,令侄可在先生麾下效力。
过往的事情,通不再计较……但不知,这样的条件,先生可否愿意呢?项梁闻听,似是异常激动。
呼地一下子站起来,拱手道:郡守心怀会稽百姓,会稽百姓幸甚,吴越百姓幸甚?梁愿效犬马之劳。
只是,我被囚许久,也不清楚项籍如今的去处。
梁愿书信一封,请郡守代为转交。
那孽子素来听我的话,若见到我的书信,定会欣然前来。
如果项梁说要亲自去见项籍,殷通定不会同意,甚至有所怀疑。
可现在,这项梁就在自己地手里。
吴县城内,也多是他的人马,即便项籍不从,又有何惧。
想到这里,殷通说:如此,还请先生速速书信,我这就派人前去寻找令侄。
这有何难?请郡守准备纸笔,梁现在就写。
殷通立刻派人取来了纸笔,项梁当着殷通的面,奋笔疾书,很快的写好了一封书信。
殷通接过来之后,扫了一眼,见上面多是以楚文书写。
这也难怪,似项家这等世代为楚国贵族的人,书写楚文也是正常不过。
其中倒是有几个秦小篆,但殷通并未十分在意,轻轻点头。
提笔忘字,在所难免。
以秦小篆代替,也没什么问题。
书信通篇读下来,声情并茂,劝说项籍投降。
很通顺,而且极具楚辞之风,文辞华美异常。
这就算是解决了一桩心头事!殷通立刻把书信收好,然后让人将项梁带出去,洗漱一番,更换衣裳。
同时,他派人把项梁的书信送出吴县,去震泽寻找项籍。
殷通怎可能不晓得项籍在何处?昔日那震泽水匪地头子桓楚,和殷通关系密切。
项籍在去年投靠桓楚,不久将桓楚杀死,殷通恨得是咬牙切齿。
数次围剿项籍,不是被项籍杀得大败,就是被他逃走。
不过,如果真能说降了项籍为自己效力,就算再死十个桓楚,又有何妨?把这封信交给项籍,就说他叔父如今在我府上做客。
十日之内,若不前来,休怪我不客气。
殷通反复叮嘱,然后才放那家臣离去。
他站在薪门前的台阶上,抬头仰望浩瀚的苍穹,突然笑了起来。
项家叔侄声望高,又能如何?只要我在这会稽郡一日,这就是我的领地。
等将来我兵强马壮之时,再收拾项家叔侄,也不迟!无颜面对诸君,努力码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