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全集 > 第一章 曹操之一 英雄?奸雄?仁义?

第一章 曹操之一 英雄?奸雄?仁义?

2025-03-31 03:40:03

英雄太多,英雄的故事更多。

在诸多英雄中,最值得我去揣摩的,便是曹操了。

以前比较喜欢看三国,相当地敬佩刘关张。

这可能是受到《三国演义》和众人的影响。

而曹操,在众人眼里,从头到脚,到处充满了奸诈和血腥,似乎是经过奸诈培训后的董卓。

只不过,前一个是奸雄,后一个则是奸贼了。

一点不错,奸是他们共有的特性。

但奸雄,终究谱写了一段英雄史诗;而奸贼,最终落入自掘的坟墓,永世不得翻身。

我们不能因为这个奸,就可以给曹操随便扣帽子。

在当时,奸,十分普遍,一点不奸,怎能成就大业。

刘备、孙权之流,表面上都打折恢复汉室的幌子,个个都心怀不轨。

特别是刘备,有了一点政治本钱后,就开始以皇叔自居,四处招摇,满口仁义,笼络了不少仁人志士。

很多事情就这样,说的人多了,听的人多了,便自认为是这么回事,不再能坐下来冷静地审视自己,失去了自我判断能力。

于是乎,别人的观点成了自己的观点,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

指鹿为马也就成了不足为奇的冤案了。

恐怕连刘备自己,也都会被自己的仁义蒙骗了。

自己也就当仁不让地接受了,并且受之无愧,受之坦然。

这难道就没有奸诈的因子?只不过是别人,甚至连自己也看不出他的奸诈而已。

大奸似忠,奸诈到这份上了,也就到了一定的境界了。

我说得可能玄了点,过了点头。

不过,我的这种观点,赞同的人多了,我自己也会飘飘然,认为自己的观点成为不刊之论,也会被这样,被那样。

有一点是肯定的,我们的这位刘皇叔的仁义,有点被的成分。

很多道德情操高尚,或自认为如此的人,除非隐姓埋名,甘于寂寞。

当然,这样的话,当时的人和后人也就无从知晓了。

那些被称为高士的人,为什么会被后人知晓,一定是靠自己的文章,或他人的赞誉。

要不就先大干一番,然后激流勇退,博一个功成身退的好名声。

茫茫人海中,若要有所建树,要不放下臭架子,在权贵中讨一杯羹;要不揭竿而起,另起炉灶。

当然,自立门户也需要本钱,或祖上的政治遗产,或是先依傍他人,到了羽翼丰满之时,再取而代之;或装神弄鬼,招摇蒙骗,蒙蔽一帮信徒、愚民莽夫;或搜寻帝皇之遗胄,或网罗先贤之遗脉,依靠别人的威望,做自己的勾当;或干脆找一个傀儡,用金镀一下,来个华丽转身;或直接认一个名人做祖宗,或称自己是某某大仙转世。

诸如此类,林林总总。

大凡为谋一己之私利,在乱世中浑水摸鱼,或迫于世事,不得已而为之,也实属无奈之举。

只要在总体上,做一点有益的事,就算是仁义了。

只要老百姓受益,就不必拘泥于礼法,特别是在乱世中,礼法,就是害人的陷阱,经常损人害己,耽误大事。

许多恶人,就是利用他人的礼法,取得事业上的成功。

别人的放弃,就是自己的机会;别人的循规蹈矩,就是自己功成名就的垫脚石。

成功以后,就掌握了发言权,谁还敢说半个不字?有本事你来啊。

看来,在乱世中,讲究仁义和礼法,只会害了更多的人。

不害人,会让更多的人被害;不杀人,会让更多的人被杀。

历史本身就这么残酷和可笑。

不仁不义,在历史上算什么?谁拯救了历史,谁就是仁义,谁就是大仁大义。

以暴制暴,是历史的必然。

没有不流血的战争,没有共同的仁义。

在所有人渴求别人给自己仁义的时候,自己给别人什么了。

谁能给所有的人以仁义?恐怕连圣人也不行。

一不留神,仁义就会被假仁假义,就会被不仁不义。

曹操被称为英雄也好,奸雄也罢。

曹操就是他自己,别人的看法,改变不了他所开创的一个时代。

仁义不仁义,只不过是别人的注释罢了。

我想,以曹操的大度,是不会计较这些的。

历史的公道,是因人而异的,没有绝对的尺寸。

说了这些,并不是我在极力宣扬什么,或崇拜什么。

我不是追星族,不崇拜任何人,包括我自己。

每个人都会有自身的弱点,崇拜什么,都是一种偏执。

该是什么就是什么,该怎样就怎样;还人物于历史,正面目于本来,才是公平公正。

这,才是我的愿望与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