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全集 > 第二十三章 曹操之二十三 衣带诏案

第二十三章 曹操之二十三 衣带诏案

2025-03-31 03:40:04

曹操在处死吕布后,顺便把刘备带到许都。

刘备因立了大功,被献帝召见。

献帝得知刘备是汉室宗亲,且长于自己一辈,便称刘备为皇叔,封为左将军。

这可是一个天大的荣耀,从此,刘皇叔的美名传遍了天下。

刘备在许都,又结识了不少朋友献帝对曹操的作威作福,早就看不惯了。

朝廷撵走了董相国,又招了一个曹相国,而且曹操比董卓更难对付。

现在有了一个皇叔,且相貌堂堂,必能成一番事业,献帝非常高兴。

献帝封赏刘备,实际上就是暗自蓄养自己的力量,好寻找机会,摆脱曹操的控制,做一回自己能当家作主的真皇帝。

有一次,曹操的胡作非为,惹恼了献帝,非得除去这个乱臣贼子不可。

献帝秘密召见自己的老岳父大人车骑将军董承,并暗自写了一封血诏,让董承偷偷带出宫,号召天下的英雄,共同声讨曹操。

董承出宫后,找来几位好友,他们和刘备密谋与袁绍、马腾联系,寻找除去曹操的机会。

刘备呆在许都,完全被置于曹操的掌控之下。

曹操虽对刘备非常赏识,认为天下的英雄只有两个,一个是自己,一个是刘备,而其他的如袁绍、刘表等,都是凡庸之辈,不足挂齿。

虽是如此,但曹操对刘备的戒备之心不曾一丝一毫的松懈。

既想重用刘备,又不敢放开手脚。

特别是刘备的人缘挺好,加上以皇叔的特殊身份,得到献帝的垂青,力量一强,就难以控制,难免会背叛自己。

可巧,前文说过的,袁术走投无路,要和袁绍联手。

情况异常紧急,曹操急忙派刘备截击袁术,不让袁氏兄弟会合。

程昱、郭嘉、董昭都劝曹操,不可把兵权交给刘备。

一放走刘备,就等于放虎归山,后患无穷。

曹操一想,确实如此,想收回成命,已经来不及了。

刘备也早就预料到曹操会反悔,现在有这千载难逢的好机会,急急地就走了,逃出了曹操布下的天罗地网。

刘备等完成了曹操交代的任务,切断了二袁的会合,没有赶回去交差,而是利用曹操赏赐给自己的兵马,杀死了徐州刺史车胄,占据了徐州,积极与袁绍联系,共同对付曹操。

曹操派去的长史刘岱与中郎将王忠,进攻刘备,失败而还。

刘备安全地溜走了,对董承来说,并不是一件好事。

少了一个得力助手,影响了计划的顺利实施。

而且,一时间,谁都琢磨不透,不知曹操是否有了警觉。

经过多方判断,有一点是可以证实的,曹操还未觉察出衣带诏的事情,至少不会知道,刘备与此事有关联。

刘备的奉命外出,只是一个偶然事件,是一项正常的军事行动。

刘备在外,也有有利的一面,能在朝廷之外,不受曹操的监视,从而有更多的机会,独立发展自身实力,联系外界的力量,打起反曹的旗帜,与朝廷内部的反曹计划相呼应,震慑曹操。

刘备虽不在朝中,但原定的计划,不能就此终止。

这种事情,要不不做,要不必做,想中途而废,撤身而去,只会添来无法预料的麻烦,且时间越久,风险系数越大。

夜长梦多,随时会有暴露的可能。

董承想到自己的皇帝女婿,天天饱受度日如年的煎熬,决定铤而走险,用暗杀的手段,除去曹操。

暗杀,就是用不得已的手段,依靠一两个不怕死的好汉,在对方没有防备的时候,侥幸得手。

人多了不行,目标太大;人少了也不行,力量不够。

其实,曹操的警惕性极强,早把心腹之人,安排带朝廷内外的每个角落,一有风吹草动,就会立即知道。

而朝中的要员,如果不是曹操安插的眼线,就将是被严密监控的对象。

曹操知道,自己的仇家太多,还有许多各地诸侯派遣来到暗探,不仅窃取军事情报,还可能做职业杀手,威胁自己的生命安全。

董承的密谋,实施的难度很大,一时难以下手。

曹操平时的疑心很大,一般人很难接触到。

不能接触,就不易找到机会。

干这种事情,既要周密安排,又要行动迅速。

时间一久,就容易被发觉。

在董承找到合适的机会前,密谋泄露了。

董承一干人马,全被住灭三族。

刘备也被牵涉进去了,看来,不灭掉刘备,就难以安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