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三国志风云人物全集 > 第三十八章 曹操之三十八 征讨二袁(五)

第三十八章 曹操之三十八 征讨二袁(五)

2025-03-31 03:40:05

袁谭一死,袁谭的主力被消灭了,并不代表袁谭的势力全部被肃清。

袁谭未死之前,曾派王修到乐安郡督运粮草。

当王修听到袁谭处境危急的消息,急忙赶回救援。

半路上,王修就听到袁谭已死,没救了。

打是打不过了,只得投降,拜见曹操,请求让他去安葬袁谭,以尽主仆之义。

曹操,见王修是个忠于领导的人,十分器重他,爽快地答应了,等他安葬好了袁谭,仍然派他去乐安运送粮草。

当时,袁谭原先所辖的各地郡县,除乐安郡太守管统,坚决不降外,其他都归顺了曹操。

曹操见管统不降,十分生气,让王修,顺便找个机会,直接杀了管统,把他的首级提来。

王修领命后,捉住管统,并没有将他直接处死,而是把他押到了邺城。

王修松开管统的绑绳,让管统拜见曹操。

曹操很欣赏管统的为人,能在危难的时候,保持气节,忠于故主的人,往往最忠诚。

曹操收回成命,释放了管统,对王修的做法,不仅没有指责,反而大加赞赏,并聘请王修做了司空椽。

王修敢于违背命令,帮曹操说降了一位难得的忠臣,既彰显了曹操的宽宏大度,又满足了曹操求贤若渴的愿望,是个能明辨是非,善于左右弥缝,能办大事的人才。

王修得到曹操的赏识,理所当然。

袁谭死的时候,袁尚和自己的哥哥袁熙,躲在幽州苟延残喘。

袁熙手下的大将焦触、张南,早就对主子不满了,军事上的失利,让他们知道,不能再为袁氏卖命了,否则,只有死路一条。

袁家气数已尽,曹操才是一位真正的明主。

二人投降了曹操,并击败袁熙,迫使袁熙与袁尚,投奔辽西乌桓。

焦触自称幽州刺史,率领各郡县首领,带领几万人马,向曹操献了一份大礼。

曹操很高兴,对二人的投诚,予以厚赏,封为列侯。

袁绍的外甥高干,也早已投降了曹操,这样一来,袁绍的冀、青、幽、并四州,至此全部归入曹操的名下。

曹操自此也摇身一变,成为北方实力最强的人物。

在胜利面前,郭嘉劝曹操,应顺应民意,大量提拔当地的名士,作为属官,以巩固四州的秩序。

四州的人才济济,只因袁绍不会使用,才落到应有的下场。

只有革去袁绍时期的弊病,合理运用当地的人才,才能管理好各项事务。

这样,才不会步袁绍的后尘。

那位为袁绍写檄文的大文人陈琳,投降曹操后,也得到了重用。

曹操当面指责陈琳,不该在檄文中,诋毁曹操的父亲及祖上的名誉。

陈琳连忙谢罪,曹操也就不再予以追究,口头批评了事。

曹操的度量可谓不凡,在当时,换了别人,肯定要株连三族,一杀了之。

曹操虽曾被陈琳骂得够呛,但还是挺欣赏陈琳的文笔,安排陈琳与阮?,共同负责军中机要文书的工作。

袁绍的外甥高干,虽是投降了曹操,但绝非真心。

高干自己也明白,曹操对自己始终心存疑虑,只因一时间,没有足够的力量,进行清剿,才保留自己并州刺史的名衔。

时机一旦成熟,就会找自己的麻烦。

别人投降,都可以保个一官半职,守住下半辈子荣华富贵,但自己不行。

自己的身份特殊,是袁绍的亲外甥。

正是这个亲外甥身份,才使自己有机会,在舅舅的旗下,分得一州之地。

袁家完了,自己作为袁家的外甥,还能得到曹操的信任吗?不可能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铤而走险,拼死一搏,还有一线的希望。

而曹操,也确实如高干所想的一样,对高干总是有些顾虑。

不过话说回来,曹操即使逃出心窝子,对高干再怎么器重,也不可能征服他的心的。

自己只是凭借一时的武力与气势,压制了高干。

等高干清醒过来,必然会捣乱。

曹操也在等待时机,只不过,事有缓急之分,暂且耐下性子,等拿下袁谭和袁尚以后,再根据情况,做进一步打算。

高干看到袁谭已死,曹操又要北征乌桓,正好是反曹的绝佳时期。

高干突然袭击,逮捕了上党太守,派兵把守壶关口。

曹操派乐进、李典,进击高干,但迟迟攻不下来。

曹操在第二年年初,决定在征讨乌桓前,先将高干给解决了。

要不然,高干一旦得势,河北一带,就岌岌可危了,不仅乌桓难以征服,恐怕连归路也得被切断了。

那时,袁尚与袁熙趁机反扑,局面就无法收拾了。

袁尚与袁熙,目前还没有足够的力量,组织军事行动。

曹操只要拿下并州,一切就顺利了。

曹操留下世子曹丕,把守镇守邺城,自己亲自带兵,围住壶关。

曹军攻下壶关后,高干见势头不对了,急忙向匈奴请求救援。

匈奴虽然以前受过袁氏的恩惠,但此刻,也不愿得罪曹操,拒绝了高干的请求。

高干走投无路,带着几名死党,想投奔刘表,半路被上洛都尉王琰捕获并斩首。

自此,并州个郡县,都被曹操平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