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皇帝和臣子们各让一步的情况下,大功臣奚涓的定了下来:赐封号为鲁候,四千八百户。
汉七年九月,大皇帝下诏曰:鲁候奚涓以死事,因其无子无弟,故以其母代候,世世勿绝,以褒其功!这算得上是一个皆大欢喜的结果了。
在刘邦的儿子们中,就算不论血缘,只论功劳,大汉太子刘盈的功绩,足可以封以天下任何大国。
把秦晋齐楚任何一国的国土整个封给他,也都不算过分。
不过他既然是太子,大汉国的储君,这天下所有国土将来都是他的,所以这个王位就不封也罢。
不过太子麾下的将领们则不同。
当初在太子麾下,功劳最大,最后又以死事之的,便是这位鲁候奚涓。
偏偏因为他死在平定天下前夕,竟然没能封上候爵!奚涓的地位很有意思,他既是大汉太子的麾下,陈涓、虫达等楚将军,唐厉等蛮将军,黄极忠等降将的直接上司,又是丰沛故人,萧何、王陵、曹参等人的同伴,所以,在为他争取封号的这件事情上,刘邦麾下的诸候,竟然出奇的一致。
不过大汉开国皇帝坚持认为,在这个时候,追封这种事情,是绝对不能开先例的。
但为奚涓争取的臣子面太广,势力太大,就算是刘邦,也不得不掂量一二。
因此,最后陈平献计,把奚涓的爵位,转封给他的母亲孙老太。
才算是双方各退一步。
共同接受了这个结果。
然而,这样地结果,正是刘常满最愿意看到地。
他推动这件事情。
并非全是为了奚涓,而是为了另一个目标:女候!是的,刘邦在不经意间,造就了大汉帝国首位女性候爵,这就为刘常满下一步的运作,扫平了道路。
刘常满地目的很明确。
按照秦莹的功劳,她最起码也得封个千户以上的候爵。
而一旦封候,她的所有事务都可以自行做主,完全不必再禀报皇帝——这是大汉国的规矩,皇帝以家治天下,王候就是另外一个小家,在这个小家里,除了立继承人这样地大事外。
其余的事情完全不必禀报皇帝,包括婚娶大事在内。
按照大汉朝的规矩,十月是过年的月份,所以既不杀人。
亦不封候(难道大汉皇帝跟现在做生意的一样,正月间不送钱送地给人?)。
所以在汉八年十一月,经过楚王、齐王、羹候、沛候四人共同上书,请求尊羹候刘信母、沛候刘母——也就是刘邦的大嫂和二嫂了,为女候爵。
这都是一家人,盛意难却,刘邦只好下令,封自己的两个嫂嫂为列候。
这么一来,麻烦事就接踵而至了。
先是皇后吕雉放出话来,说自己和皇帝刘邦乃是敌体(就是对等身份的意思),要求封自己妹妹吕嬃、还有两个嫂嫂为候。
刘邦已经很生气了,不过没办法,吕泽和吕释之地面子可以不给,这樊的面子不能不给,便下诏封吕嬃为候,驳回了吕雉给自己嫂嫂封候的意图。
刘邦是个聪明人,看出了自己无意间弄出的漏洞,于是,汉八年十一月,他诏令天下道:自此之后,无军功者,一律不得为候!意思是刹住这股封女人为候地歪风邪气。
但这样问题就来了,那有军功的呢?为响应皇帝地号召,大汉太子刘常满上表道,皇帝既然令无军功者不得为候,那反过来说,就是有军功者,必须褒奖为候了?如今北地大将军秦莹,自楚汉战争以来,屡立功勋,为国征战多年,又辅助皇帝攻打匈奴,夺河套之地,却匈奴千余里,当为候。
饶是刘邦再聪明,也想不出来,只因为自己听了戚夫人的话,想纳秦莹为妃,竟然闹出这么多事情来。
不过现在话已经说到这个份上,秦莹这个候爵是一定要赐的了。
于是,汉八年十二月,皇帝下诏道:北地上将军秦莹,守边有方,拓疆有功,特赐列候,赐食邑肤施一千八百户。
剖符宗正,世世勿绝!这条诏令,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它代表着,大汉朝已经承认,不论男女,只要有功于国家(当然,不如有亲于国家),亦可象男子一样,封候拜将,与天子亢礼!说起女权,刘常满心里清楚得很,就算是二千年后,男女也照样不平等,要不然为啥有个三八妇女节,提示要尊重妇女,却没有个四六老爷们节,提示大家要尊重?不过汉朝的女权,虽然不算太好,却也还没受程朱理学那群变态的害,还不至于象后世明清时代那样,女人得缠小脚、守闺房,大门不出,二门不迈,三从四德,三纲五常一大堆专门限制妇女的狗屁杂碎。
汉初的女权其实很简单,或者说,还比较原始,因为这个时候,孔二愣子那些关于女人的狗屁理论,也还没有被信奉成教条。
结婚之后,夫妻双方在理论上就是平等的,对于家庭事务,必须商量着处理。
丈夫死后,女主人自然是要当家的,绝没有夫死从子那种没人性没天理的教条。
身为男人,刘常满也不知道,到底该为女权做些什么。
男女平等么?好象这是个几千年都没可能实现的口号,这个时候喊出来,也很不合适。
但为了自己的姐姐妹妹,女儿孙女,甚至外甥女外孙女,身为大汉太子,在这个民族性格即将成形的时刻,刘常满觉得自己还是很有必要做些什么。
很早的时候,刘常满听过一个小小的故事。
那是一个住在海边的小女孩,每天退潮之后,她都要去海滩上,把那些搁浅在海滩上的小鱼放回大海里去,天天如此,年年如此。
—于是,有一个聪明的大人劝说她道:孩子,海边搁浅的鱼儿这么多,你一个人的力量,能放回去多少?你做得再多,也没人会在意你的努力。
可是那个小女孩轻轻的捧起脚边一个小坑里的小鱼,轻轻的把它举了起来,对着那聪明的大人说:我知道没人会在意我的努力,可是,它在意。
说完,她把那小鱼轻轻的放进了海里。
此时,刘常满觉得自己在秦莹这件事情上的努力,就是这样的一件事。
可能,我为天下的女性做不了什么吧,但我最起码能为自己认识的女性,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比如说,让秦莹能够按照自己的意愿,嫁给自己愿意嫁的人。
汉八年二月初八,黄道吉日,肤施候秦莹将军和阳候公冶长的婚礼,在长安举行。
这次婚礼的规格极高,为男方主婚的,正是大汉太子刘盈本人,而为女方主婚的,竟然是大汉皇帝的妃子戚夫人!在长安城附近的列候齐齐到场,为两位新人祝福,大汉皇帝更是送来一封诏令,诏书中说道:因北地大将军秦莹军务繁忙,无法离任,特封阳候为翟候,食邑一千八百户,加封北地都尉衔,钦此!有了这份锦上添花的诏令,总算抹去了公冶长入赘的嫌疑,诸人闹得更是起劲了。
姐姐,怎么了,不高兴了吗?好不容易主持完婚礼,回到行宫后,刘常满却发现姐姐刘乐的脸上不怎么高兴。
没有什么不高兴的。
刘乐连忙扭头说道。
我说姐姐,不会是因为爷爷的事情,让你晚了一年出嫁,你不高兴吧?刘常满笑道。
才不是呢,你说的那是你的、,关我什么事儿?刘乐反唇相讥。
按制度,父母去世,子儿要守孝三年的,称为大服;祖父母去世,子孙要守孝一年,称为小服,这就是所谓的守制。
刘太公去世尚不满一年,因此刘常满和刘乐本来早就安排好了的婚事,也就这么耽误了下来。
不过看刘乐的神情,确实不是为了这件事心烦,刘常满心念一转,就知道了她的想法。
可是,这是没有办法劝的。
刘常满知道,自己的姐姐,心里一直暗暗喜欢的,乃是西楚霸王项羽,如今项羽尸骨早寒,上哪儿再去帮她找一个项羽那样的绝世之人?要说起自己的准姐夫赵王张敖,也算得上是年轻代中很不错的人才了,文武双全不说,地位又高,天下诸候中,除了齐王楚王,就连刘邦亲生的四儿子刘恒,也只封了个偏远的代地,和张敖的封地差得远了。
不过男女之间的情事,是谁也说不清楚的东西。
贵族女子之中,不知道有多少人羡慕刘乐,可刘乐偏偏一点也不喜欢张敖,用她自己的说话:一看到他那小白脸,我就恶心!当然,这话是范在背后偷偷告诉刘常满的。
不过就算她不说吧,刘常满也知道姐姐的心思。
可是,这是没办法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