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人家说天伦之乐是人类最大的享受之一,自从后,大汉皇帝刘常满心里,就越来越感觉到这天伦之乐中最为深沉和隐秘的乐趣。
看着自己的孩子一天天的长大,仿佛是在用着成年人的眼光,看着一个小小的自己,从只会闭眼睡觉、呱呱待哺的幼童,一点一点的学会说话,学会走路,学会用他们稚嫩的小手抓你的脸蛋,学会用他们粉滑的小脚蹬你的肚子。
这个时候,象抱孙不抱子之类圣人所放的狗屁,尚未在后来得到的形尊敬中发扬光大,所以刘常满毫无顾忌的抱着儿子女儿随意逗弄,一如当年高皇帝天天抱着刘如意逗弄一般。
当然,父子天伦固然是至乐,但对于皇太后吕雉来说,含饴弄孙,那自然也是不可或缺的乐趣。
事实上,刘裕很少跟着父亲,一天之中,倒有大半的时候,是呆在长乐宫中,被皇太后亲自看护着。
两个小丫头,萧生的大些,被封为楚国公主,赐名刘园;吕云生的小些,封为魏国公主,赐名刘佳。
要说起来,吕云和吕雉用是姑姑侄女,戚谊相关,刘佳原本应该得到更多宠爱的。
可是事实证明,吕雉这个人,也是标准的重男轻女,她最喜欢的,绝对是那个带了个小把儿的孙子,而不是这两个孙女。
说起重男轻女来,刘常满却发现了一个极端有趣地现象。
记得前世的时候。
刘常满看古龙的书里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女人往往爱说:这世上的男人,没有一个是好东西!不过说这句话的时候,她们常常忘了,她们地父亲也是男人。
而回到了千年之前,刘常满却发现,这个世界上。
造成重男轻女现象严重的,往往便是那些做了母亲的妇人们。
而在后世,一直有人说男女不平等,而造成男女不平等,固然与男人的强势有关,但在很大程度上,女人们还真有摆脱不了的干系。
要说起来,重男轻女这个现象由来已久。
刘常满已经记得不太清楚了。
以前读乐府诗时候,就有这么一首苦相诗:苦相为女身,卑污哪堪论?男儿当门户,落地自生神……说的就是恨不该投生为女身,不如男子的意思。
当然,刘常满当初读到的时候,感觉这首诗很可能是伪托地,因为这苦相二字,是从佛经中来,大汉朝佛教尚未传入。
不过那诗里的句子虽然记不清了。
但意思却是清清楚楚的:因为重男轻女的现实存在,该女子不愿再世为女子,如果能投胎的话,一定做男人。
刘常满经常暗自揣摩,要说起来,男人女人在世间的力量。
应该是平均的。
上天造物,必然给了男女各自的优点,但这重男轻女是如何发展壮大,流毒数千年,至今在农村地区还一直这样的呢?不过原来作为男人,刘常满心里对这个只是好奇,却并没有去探究。
不过现在不一样了,做了父亲之后。
大皇帝就想探究一下这个问题,替自己的女儿想一想。
及至自己有了儿女,看了母亲地表现,刘常满心里好象明白了一点。
据说。
在很早很早的时候,世界都是以女子为中心的,家族的姓氏往下流传,也都是以母姓为基础的,被称为母系氏族时代。
可以说,一直在汉初,母系氏族时代的痕迹,都还流传了下来。
所谓地三代,也就是夏商周了,夏国的国姓是,周的国姓是姬,都是女旁;而在周天子的封国之中,齐国姓姜,秦国姓嬴,也都是女旁,所有这些,都是母系时代的痕迹。
但是那些,都只不过是痕迹罢了。
很可能从历史上很早的时候,也就是中国进入农耕社会开始,男人们的力量就逐渐显现出来,女子的地位就开始衰落了。
不过一直到秦朝,女子地地位并没有显著的降低,当然,汉承秦制,女子的地位仍然远没有象后世那么低。
事实上,就算是程朱礼学横行的南宋,女人地地位,也比我国建国前要高了不少,女子的地位降至最低点,正是在最后一任大汉族政权明朝时候达到的。
清朝的时候虽然略有提升,但一直保持到了建国后,以至于八九十年代的时候,刘常满还经常从老家人的嘴里听到重男轻女的故事。
关于女子的地位,刘常满其实还看过一首诗,那就是陇西健妇行:天上何所有,历历种白榆。
桂树夹道生,青龙对道隅。
凤凰鸣啾啾,一母将九雏。
顾视世间人,为乐甚独殊。
好妇出迎客,颜色正敷愉。
伸腰再拜跪,问客平安不。
请客北堂上,坐客毡。
清白各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