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半岛因为它的特殊的地理位置,所以在文化状态上,一直保持半独立状态的话,那么日本四岛就更因为它偏处海上,所以一直保持了一种相对比较独立的文化发展状态。
不过在大汉国的时候,日本的文化状态,还完全没有发展到后来独立于中国母文化,进而反哺中国文化的地步。
(朋友们别骂我,日本文化发展到后来,在很多方面已经反哺母文化了,这是史有明征的。
比如我们现在运用的很多词汇,如演绎、综合、干部、主义等词,都是由日本文化里反哺回来的,并非我国创造的。
)那个时候,整个日本国的人口,也不过二十几万人,而且在徐福渡海前往之前,日本国基本上处于一种比较原始、蛮荒的状态,全*徐福到达日本后,带去了中国的科技文化,日本国这才稍有发展,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一个国家。
大汉皇帝明白,凡是受中国文化影响的地方,老百姓们对于生儿育女,那都是非常热衷的,因此上,要想从根本上解决小日本,从汉朝时候就解决,那才是最好的。
倘若过了几百年,以日本人的繁殖速度,倘若全国有了上百万人后。
那个时候形成地力量,就不一定是大汉国所能够制的了。
毕竟以这个时候的战舰条件,隔着汪洋大海的话,很难再去征服日本。
不过这个时候不一样,大汉皇帝只需要派出两万军队,只要能够顺利的到达日本,就足够征服整个日本了。
其实,大汉皇帝也不是想征服日本。
他只想限制着日本国。
让它永远不可能发展壮大也就是了。
毕竟日本国远离大汉本土。
想控制飞地,那是很不现实的想法。
大汉历二十九年,周勃率领的首批五千人终于顺利到达扶桑国。
扶桑国此时的天皇乃是徐如意——看样子如意这个名字,在汉初地时候,也算得上是好名字了,正是徐福地儿子。
听说大汉天子派将军前来日本,帮助日本开发土地。
徐如意当然有些抵触,不过看了大汉国地军威之后,徐如意甚至根本没有号召自己的部队。
徐如意这个时候,能控制的实际地盘,其实也就只有本州岛上很小的一块儿,纵然召集部队,也不过几千人罢了。
可他召集的那几千人,都只不过是些渔民。
拿什么来和大汉国有名的天军相对抗?因此徐如意审时度势。
当即决定按照大汉皇帝的意思,把这支部队先接过来再说。
待周勃地消息传回长安,已经是半年以后了。
太尉臣周勃敬禀大皇帝陛下:自到扶桑国后。
除五千军队外,又陆续有高丽国民夫八千人,百济国民夫五千人前来。
如今日本各地人口稀少,土地闲置极多,因此臣奏请皇上,增派罪犯、民夫前来,军队可不必再派矣。
按扶桑国共分四岛,如今扶桑国王徐如意自居本州岛南,臣居本州岛北。
臣以为,可让高丽国人居于九州岛,百济国人居于北海道岛,而罪犯囚人则居于四国岛。
再请皇上册封一位亲王,前来统领扶桑国。
接到周勃的汇报之后,刘常满扑的一笑。
要说起来,周勃年龄也已经六十多岁了,但却依然害怕自己把他扔在扶桑国,不让他叶落归根,因此这才请自己派一位亲王前去统领扶桑国事宜。
听周勃的意思,如今在扶桑国内,日本四岛上,周勃的势力竟然占了大部分。
想想也是,人家日本这个时候,总共就只有二十几万人,而被徐如意真正统一的,连十万人都没有,算到大汉国,也仅算得上是一郡之地的人口。
不过,派一位亲王前去统领扶桑国事宜的想法,刘常满暂时还没有这个打算。
在刘常满地意思中,他是要让日本四岛永远地分裂成几个小国家,最好是一个岛上就有三四个国家,让他们一直处于内乱当中,无瑕发展壮大。
而让他们处于这样一种状态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在日本岛上,造就几个价值观念极难融合的族群了。
于是,大汉皇帝决定,令新齐国、新燕国都将国内实在难以收服地印第安人部落,全都送到日本四岛上,让他们也住在本州岛上。
又从西域各小国中,招募了一批人,把他们也运到日国岛。
最后,大汉皇帝又册封徐如意为扶桑国主,然后册封在日高丽人的首领为日本国主,在日高丽人首领为九州国主,在日印第安人部落的首领为本州国主,大汉国在日部队首领为扶桑总督。
而西域去的人,因为人数较少,则被分别封为阿瓦亲王阿刺亲王阿依亲王阿罗亲王,分别居于四国这么一个小小的岛上。
这样一来,再加上分封的七个日本土著大部落,小小的日本四岛上,竟然有十六个势力同时共存,而拥有全国范围内权限的,也有三四个势力。
小样儿的小日本,你们不是说要把中国划成七块,分别吞食消灭么?那好得很,我们走着瞧,看到底是谁做得更好!大汉皇帝在心中想道。
果然不出大汉皇帝所料,就在分封后不到半年时间中,日本岛上就开始争斗了起来。
而身为扶桑总督的周勃,因为处理这些事情没有什么经验,因此大汉皇帝严令他不得平息干戈,只是让他不管谁被打得只剩最后一口气时,就出面救下,然后暗地里资助于他,好帮助他东山再起。
照大汉皇帝估计,照这样下去,要不了多久,这些国家之间,就会陷入长期的仇恨和争斗当中,到那个时候,这个扶桑总督其实也就没必要再存在了。
毕竟大汉国要遥控一个手握重兵的总督,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而且只要日本陷入战乱之中,而且又给塞了这么多民族进去,那以后的事情,谁说得准呢?也可能我这么做,也解决不了以后出现小日本的事情。
毕竟对于日本国来说,在这个国家的内心深处,一直存在着一种恐慌,这完全是因为那种孤悬海外的无依无*感产生的,只要它发展壮大了,就一定会想办法往大陆发展的。
造成它这种思路的,乃是一种先天性的毛病,实在没法治呀!但老子又没那个本事,真的把日本岛给炸沉了。
只要日本岛上有人,有国家,它就一定会犯这个毛病的。
虽然占据了日本国,大汉皇帝其实心里更苦恼了。
这日本国这个时候,甚至连雏形都没有,但大汉皇帝一想到后世日本人对中国所做的一切,就禁不住更要想办法把它所能造成的危险消弥于无形。
大汉国皇帝、中华联邦天子诏令:维扶桑四岛,虽属大汉藩国,却孤悬海外,交通不便,故大汉国皇帝有令,倘若四岛之中,有出类拔萃之士,皆可到扶桑总督申请加入大汉国。
一旦申请获得通过,即可由扶桑总督派船送往大汉国,居于大汉国本土,钦此!这是一条釜底抽薪之计,一旦扶桑国出现很优秀的人才,大汉国便可以将这些人才都抢到大汉国去;而另外一条计策,便是源源不断的把各国最重刑的罪犯都改为流配海岛,大都送到了扶桑四岛,让四岛的形势,更加的混乱起来。
因此,后世说起来,在大汉皇帝治下,中华联邦几乎各个国家的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档次,唯有作为大汉藩国的扶桑国,却成了真正的垃圾场,各国各种各样的罪犯都被送到了扶桑岛,岛上的情形一直混乱不堪。
终大汉一朝,扶桑岛的发展,一直被牢牢的压制着,而日本的天皇,则因为大皇帝的关系,只产生了神武天皇徐福,平武天皇徐如意。
而徐如意的平武天皇仅仅做了二十年,就接受了大汉皇帝的封号扶桑国主,自愿上放弃了天皇的称号,扶桑国的天皇传承,从此不复存在。
而大汉皇帝其实也为扶桑国做过好事。
除了源源不断的往扶桑岛发送罪犯之外,大汉皇帝还把许多儒生都送到扶桑岛上,让他们去教化这些蛮横无礼、混乱不堪的国民。
儒家文化,是阉割尚武精神最彻底的文化,但在这个时候,却是最先进的文化。
慢慢的看着吧,我就不信,这些日本小鬼子会不中招!刘常满在心里恨恨的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