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朐县这个地方,听吕泽讲起,原本是吴国的地盘,后来吴国被越王勾践灭掉后,整个吴国都成为越国的属地,再后来,楚国战败越国,又尽取原吴国之地。
传统上,因楚国地方广大,为诸候之最,在战国中期,世人就把楚国的地盘分为三楚来分别称呼。
战国中期,楚国的汉中、黔中、南阳郡等已经被秦夺去,而楚则夺取了南方吴、越的大片土地。
所以把楚国得自原吴国的地方称为东楚,楚国的核心地盘南郡以及夺取陈、蔡、宋、鲁中原诸国的地方合称西楚、原楚国以南夷为主的外围地盘和夺取越国的江南之地称南楚,合称三楚,划分的根据大概是根据当地的风俗习惯。
噢,原来项羽自立为西楚霸王的西楚,还是有这个讲究的。
刘常满心里暗想。
连秦始皇帝都管不住东楚和南楚吗?怎么说?咳,你小孩子家家的,虽说看了点子书,也知道不了这么多事儿的。
今天舅舅就跟你说说以前的事儿。
这些事儿说起来话就长了。
因为出了沛县那样让人栗栗危危的氛围,又是在大道上策马而行,周围一个外人也没有,所以吕泽说话也直白了不少。
秦始皇帝扫平天下六国时候,数我们三晋离秦国近,被打得最惨。
赵国男人几乎都死光了,光是长平一战就整整活埋了四十万,虽说魏公子无忌前去救赵,赵当时没给灭了,不过经此一役,赵国算是彻底完了。
韩本来就弱,又与秦赵相邻,两百年来被割割打打,等秦占了周王的地后,韩就只剩了颖川一郡。
幸好韩最后是投降的,还算给韩留了一点活人。
我们魏本来离秦远些,不过夹在几个大国中间,四面受敌,幸亏有公子无忌联络诸国,合力对付秦,秦这才不敢动弹了些年头。
等无忌公子一死,秦始皇帝就打了过来,先灭韩,再灭赵,又灭魏,三晋之地就全都归入秦国了。
大舅,那我们魏国打到最后怎么样了?刘常满听爷爷说起过,刘氏祖上也是魏国大梁人,所以说起我们魏国来,倒也不过外。
还能怎么样,秦王派人水灌大梁城,魏王假冒险出兵,结果就被俘虏了。
吕泽说道。
后来呢大舅?其实这段历史刘常满从吕泽的书房里已经看到了,不过他非常想听听吕泽的见解。
后来?后来还能怎么样,秦始皇帝灭三晋时候,楚已经被打得迁都了好几次,齐又不肯抗秦,结果灭魏第二年,王翦就带六十万大军大破项燕军,再过一年,把楚王负刍给俘虏了,楚就也灭了。
燕从来就是小国,秦国大军一到,根本没力量抵抗,很快也就被灭;回兵的时候,王翦顺便又派自己儿子王贲把逃到代地的赵王嘉也给俘虏了,这样就只剩下齐了。
那齐呢?刘常满又问道。
说起来,齐和韩这两个国家被灭那全都是活该!吕泽突然有些愤怒起来。
齐国最后这一任齐王叫田建,他的母亲人称君王后,虽然是女流,却深明大义。
公子无忌攻秦国时候,还派军马前来支援,和诸候联合抗秦。
谁知道等君王后薨了之后,这个又笨又怯的田建,手下用了一帮子没用的门客,天天只会拍秦王的马屁,周围各国都被灭了,他还不紧不慢的在那里大摆宴席,载歌载舞的。
最后秦军打过济水,驻兵历下了,这家伙还照旧乐呵他自己的,仿佛事不关己一般。
等秦军逼近临淄,临淄人多半是商人出身,精明得很,象他这种齐王,谁肯替他卖命?所以临淄人直接开城投降,齐也就没了。
也就是那一年,秦王才称为皇帝的。
那你咋说韩也是活该呢?吕泽说的这些六国故事,刘常满从书里已经看到过了,不过有点奇怪吕泽的说法。
咳,常满,我问你,你知道诸候争战,最重要的是什么东西不?吕泽问道。
这个问题,刘常满当然知道得很清楚,战争打的不光是军队,更根本的乃是综合国力,这是现代人都知道的东西。
恐怕是这个国家的国力吧?刘常满不知道综合国力该怎么说,只好小心翼翼的回答道。
不错!就是国力。
不过说起来,国力的根子,就是粮食。
吕泽有些讶异刘常满的回答,不过他马上给出了自己的说法。
秦本来就一直想打六国,不过秦地处关中,虽然有平原,却地方狭小,能耕种的地方并不算多,只能供应咸阳附近。
从巴蜀、汉中两地运粮供应关中军队太远,消耗极大,所以原来的时候,秦和赵韩两国相持时候为多,取了巴蜀后,就全力攻打楚。
象黔中、汉中、南阳郡,都是从楚人手里取得;而三川郡,是取了原来周天子的地方。
这个韩王安倒不是齐王建那种国君,还想了点法子去消耗秦。
谁知他好死不死的,偏偏朝秦派了个奸细叫郑国。
这个郑国是个水工,想通过兴修水利来消耗秦国,于是他就劝说始皇帝说,可以在关中建一条渠,把泾水和洛水连接起来,这样关中的土地就能得到灌溉,粮食产量就会大增。
他***,这种傻得冒泡的主意,真不知道是谁给这韩王安出的!吕泽恨恨的拍了一下马鞍说道。
那后来呢?秦皇帝发现没有?刘常满问道。
后来被发现了。
始皇帝,不那时候还是秦王赵政一听说,当然同意他建了。
不过耗了两年力气,秦国发现这事儿后,郑国为了保命,就告诉秦王说,虽然修这个渠的时候,确实是为了拖住秦国几年,但其实建好以后,那可是万世之利呀!秦王一想有理,就让他建了下去。
好个秦王!好个该死的韩安!吕泽越想越气。
大舅,那都什么时候的事情了,别再为这些事情生气啦。
刘常满劝道。
就是,我现在气也没用呀。
吕泽自失的一笑,说道:那田地有水浇灌跟没水浇灌的差距你也看到了,收成能差几倍的。
秦国自从郑国渠建好以后,关中再不发愁粮食了,国力大增。
这韩王安又好死不死的把韩非子给送到秦国去了,韩非子替秦王写了以法治国的律令,秦本来就强,再经韩非子的律令这么一规整可好,部队的战力,立刻暴涨起来了。
韩非子去了不到两年,郑国渠也修好了。
那之后不到三年,秦王就派兵打到了韩都阳翟,韩王安兵少将弱,只好开城投降。
你说这家伙是不是自作自受?派了两个人去,全都帮了秦国大忙,亡了自己国不算,顺带着让秦国把天下一锅端了,猪头猪脑的家伙,不,猪都比他强些,最起码猪不会帮秦王!吕泽骂道。
哈哈,那个韩王安要是听到大舅这话,非得气死不行。
刘常满笑着说道。
那韩国就没有有见识的将相吗?就任他这么干?刘常满问道。
那韩国的丞相倒是好的,不过这个韩安偏偏是个自己有点馊主意的,还和田建这个软耳朵根子的不一样。
对了,你在书上看到过博浪沙的事儿吗?吕泽问道。
这个倒没看到过。
刘常满想不起来有这件事情。
也是,这是本朝的事情,书上不一定敢写。
那是秦皇帝二十九年时候的事情。
皇帝东游,到博浪沙时候,有人掷出了一枚大铁椎,差点打中皇帝。
幸亏皇帝车驾众多,那人没有算准是哪一辆,误中副车,皇帝才逃过一劫。
后来一称,那枚大铁椎足有一百二十斤,真不知道得什么样的力士,才能把那么重的铁椎掷出两百多步。
吕泽咋舌道。
后来皇帝大怒,大索十天,也没找到那个刺客。
不过据官文上说,那人名叫韩良,乃是韩相的公子。
你说这韩王安虽然不是个什么好君王,不过臣下倒是挺替他尽心的。
吕泽赞叹道。
后来那个韩良呢?博浪沙这个地方刘常满没印象,但误中副车这个成语可是知道的,那说的乃是张良的故事。
想来张良策划了这起恐怖袭击以后,当然只好改名换姓,原来姓韩,后来就改姓为张,也不算什么怪事儿。
听说逃跑了,我估计他肯定是逃到东楚西楚这一带来了。
这一带本来就是各地的人都有,哪儿的土话都能听到的地方。
各郡县的吏员又都是楚国人,对秦国本来就不满。
所以在别的地方杀人犯法的,多半都逃到了东楚西楚一带。
你看秦始皇帝东巡时候,总共出来五次,四次都过东西楚这一带,恐怕也有加强对东西楚这一带教化治理的意思在内呢。
吕泽说道。
喔,原来这样。
见刘常满又沉思了起来,吕泽也说得累了,车队又匆匆往前,直奔淮水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