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好多人提起20世纪八九十年代的中国市场时还唏嘘不已。
那真是个赚钱的黄金年代,到处是大把赚钱的机会,用遍地是黄金来形容也不为过。
一时间成就了许多名企与富翁。
时光流逝,世事变幻,那个暴利时代已成过眼云烟,成为历史的记忆。
随着市场的理性回归,产品的利润率日趋低落,留给企业赚取的利润也就越来越少。
但好多人还沉浸在过去日进斗金的暴利时代,心理上转不过弯来,就像突然从水草丰美的绿洲一下子掉到荒芜干涸的大漠中一样,一时无法面对和适应,从而感到迷茫、困惑,甚至绝望。
其实,微利并不等于无利可获。
我们可以看到,始终奉行天天平价的沃尔玛成了世界零售行业的龙头;从塑料花做起的李嘉诚成了令人艳羡的一代巨富;被誉为东方犹太人的温商又有哪一个不是从不起眼的小商品做起,从分分毫毫的利润中创富的。
再看看你的周围,又有多少企业在悄然崛起,多少人在你的眼皮底下成了富翁……厚利与微利原本就像硬币的两个面,积跬步,方能致千里,积细流,方能成江海。
只要我们调整心态、创新思维、立足长远,抓住每一个机会,老老实实地赚取一分一厘的利润,天长日久、积少成多,最终也能成就自己创富的梦想。
反之,如果一味地幻想暴富、贪图暴利,到头来只会是黄粱一梦、得不偿失。
微利与厚利是一枚硬币的两面什么行业最赚钱?什么产品利润高?这是创业者常常会思考的问题。
现实却告诉我们:厚利行业并不意味着所属公司都能够取得良好的业绩,而身处微利行业的公司也未必注定业绩就差。
利润高的产品不见得经营者都能获得高利,利润低的产品也未必就赚不到大钱。
微利与厚利,就像一枚硬币的两个面,颠来倒去都是这些钱,就看你是不是会赚。
德国有个闻名世界的零售企业阿尔迪。
公司的创始人是一对名叫卡尔·阿尔布莱希特和特奥·阿尔布莱希特的兄弟。
近年来,兄弟俩在欧洲富豪排行榜上连中状元,并在美国《福布斯》富人榜上的排名急速窜升。
2004年他们的财富达268亿美元,仅次于比尔·盖茨和沃伦·巴菲特,在世界巨富中名列第三。
阿尔迪的店名是德语阿尔布莱希特折扣店的简称,老板阿尔布莱希特兄弟俩出生于埃森市的一个矿工家庭,二战后从母亲手中接过一家以卖奶酪为主的杂货店,兄弟俩把它改成了一个超市。
当时,无论从面积还是商品种类上看,阿尔迪超市只能算是家小型超市。
但它最大的特色是便宜。
该店常年销售的几种日常消费品价格(折成人民币)如下:1公斤面粉18元,1升盒装纯苹果汁35元,1公升盒装牛奶3元。
由于价格便宜,阿尔迪超市开始受到德国低收入家庭和外国留学生的欢迎。
后来兄弟俩又将超市发展成了连锁店。
因为价格便宜,很多人一度在心中对货品的质量产生了怀疑和偏见,甚至认为拎着阿尔迪的购物袋在大街上行走是件很让人丢面子的事。
于是,阿尔迪在保持廉价的前提下,不断调整商品结构、档次,逐渐改变了在德国人心目中的形象。
如今,到阿尔迪购物已经不再是丢面子的事了,开着奔驰、宝马到阿尔迪购物的也大有人在。
据统计,德国有95%的工人、85%左右的职员和公务员定期去阿尔迪购物。
在过去的一年中,由于经济不景气,很多公司的销售和利润纷纷缩水,阿尔迪的客户却增加了20%,销售额增加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