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当时给自己的企业和产品起了个英文名字,叫Strong,意思是让吃自己果冻的孩子变得强壮,也希望自己的企业成为行业中的强者。
至于Strong变成后来的喜之郎,这里面还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他们确定了Strong这个英文名字后,想通过音译再取一个中文名。
可思来想去,就是想不出一个既上口又响亮的词来。
有一天,李永军又在一边念叨着Strong,一边苦苦思索。
他的母亲在一边听到了,顺口说:还没有成亲,哪来的喜郎?听到母亲的话,李永军的眼前猛然一亮:喜郎——喜之郎!好!就是它!李永军的母亲可能做梦也没有想到,正是她这句无意间的话,为儿子日后的辉煌事业叫出了名头。
1993年,生产果冻的厂家越来越多,生不逢时的喜之郎果冻一面市就面临着激烈的竞争。
但在当时的大众消费品领域,果冻仍然属于鲜为人知的地方性品牌,相对于其他食品、饮料以及奶制品而言,处于市场的边缘地带。
在消费者的认知中,其还没有形成一个明晰的认识和概念,关注度相对较低。
基于此,李永军心中萌发出一个大胆的想法:把果冻推向全国,让喜之郎成为一个全国性的果冻品牌。
至于推广方式,他选择了覆盖面最广、广告效应最强的电视媒体。
然而,果冻本身是一种附加值和技术含量较低的产品,同质化程度相对较高。
消费者凭什么喜爱喜之郎?是产品的口味、品种、包装、营养、价格,还是服务?经过深思熟虑之后,喜之郎找到了突破口。
我们要售卖的已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于是,他们打出了果冻我要喜之郎的品牌形象。
很快,喜之郎成了果冻布丁的代名词,果冻就是喜之郎的概念深深地植入了消费者的心中。
就这样,喜之郎成功地培育了果冻市场,又树立起喜之郎权威正宗的产品形象,同时在无形中给其他同类品牌设置了高高的壁垒。
事实证明,李永军的选择和决策是对的。
随着果冻市场的迅速繁荣,喜之郎一路高歌猛进,市场份额迅速增长。
这个略带洋味而又具有中国喜庆色彩的喜之郎,随即成了区域内的大品牌。
然而,喜之郎的目标是全国品牌。
1996年注定是果冻行业格局变化最快、震荡最大的一年。
喜之郎在中央台投放巨额广告,大树亲情、温馨的品牌形象。
一时间,头戴棒球帽、健康快乐的喜之郎卡通成了家喻户晓的明星,其产品销量急速提升,一跃成为果冻行业第一品牌。
其后的水晶之恋,更是将喜之郎品牌的影响力推上了又一个高潮。
1998年初,美国大片《泰坦尼克号》在国内上映,激发了少女们对爱情的向往和憧憬。
喜之郎抓住这个时机,推出了代表爱的语言的水晶之恋。
水晶之恋借助《泰坦尼克号》电影在全国推广,迅速成为少男少女的时尚信物。
2001年,喜之郎的销售额已比创业之初翻了几千倍,达到15亿之巨。
2002年,喜之郎再次重拳出击,聘请国内天后级歌手那英出任其旗下新品喜之郎CiCi的品牌形象代言人。
喜之郎伴随着那英演唱的喜之郎CiCi的广告主题曲《我只喜欢你》,征服了对另类情感充满憧憬的年轻女性。
成功的品牌营销,一步步将喜之郎推上了全球规模和销量最大的果冻生产企业的宝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