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道真的只有这两条路可走吗?回答是否定的。
夏进乳业就找到了立足江湖的第三条路。
夏进乳业成立于1994年,凭借着优质的奶源、良好的品牌和充足的资金,它成功地从当地的25家乳品企业中脱颖而出,成为宁夏自治区政府重点支持的乳业产业化重点龙头项目。
随后,夏进在西北重点零售企业新华百货的持续资金支持下,实力剧增,登上了银川、西安等乳业市场的榜首位置,并成为西北地区实力最强的乳品企业。
那时的夏进走得顺风顺水、春风得意。
然而,好景不长。
夏进的幸福生活只持续到2002年。
因为那个时候全国乳业市场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全国市场格局,乳品企业各据一方,独享着自己的区域市场。
2003年,伊利、蒙牛首先掀起了全国化扩张的风潮,随后越来越多不满足于区域业务的乳品企业也都参加进来。
由此,一场持续至今、愈演愈烈的乳业大战拉开了帷幕。
那时的夏进也曾试图向华北乃至全国市场渗透。
但由于缺乏品牌知名度和价格竞争力,最终功败垂成、草草收场。
殊不知,夏进的噩梦才刚刚开始。
对于中国本土企业而言,最擅长也是最常用的一种竞争手段就是价格战。
于是,一时间全国各地乳品企业的价格战打得昏天黑地、愈演愈烈。
由老产品降价发展到新产品一上市就降价;由买四赠一,发展到今天的买三赠一、买二赠一;由单品价格战,发展到全线价格战。
残酷的价格战,使得液态奶的价格一落千丈。
而生产、物流配送等成本却在不断攀升,整个乳品行业的利润率急剧下降,三成企业亏损甚至濒临破产的边缘。
在这场近乎惨烈的价格战中,夏进的利润从2003年就开始锐减,2004年以后基本上就颗粒无收了,其市场排名也由最高时的第6名一度降到了15名以后。
此外,在伊利、蒙牛等强势企业的拼抢中,其西安、山西等阵地几乎全线失守。
唯一一个宁夏之外的牛奶加工厂——山西大同夏进牛奶有限公司也被蒙牛托管了。
在大敌当前、危机临头的情况下,作为具有一定规模的夏进既不能像小企业那样掉头脱逃、灵活转型,也没有相当的资金实力与强手抗争,一时间陷入了进退两难的境地。
早日摆脱价格战,寻求一个相对稳妥的销售出口以消化其庞大产能,从而赚取一定的利润成为夏进唯一的出路。
就在夏进苦苦思索和寻觅出路的时候,市场上传出了商业连锁大鳄家乐福要在国内挑选其自有牛奶品牌OEM提供商的消息。
听到这个消息后,夏进的掌门人郑卫国敏锐地感觉到机会来了。
在他看来,与家乐福结盟既可以避开终端血拼,又可以将自己的产品通过家乐福在中国的60多家连锁超市在全国铺开。
于是,他当即决定与其主动接洽。
经过一番考察之后,家乐福接纳了夏进。
从2005年8月26日起,夏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正式成为家乐福自有品牌乳制品的供应商。
夏进终于在烽火连天的乳业中,找到了一个持续稳定的销售出口,可以安稳地赚取着相对稳定的利润,同时还可借助这条大船进入海外市场。
在群雄并起、竞争激烈的乳业市场条件下,牵手家乐福成了夏进一个明智而成功的选择,无疑也为其他和夏进一样的中小企业开拓了一个新的思路。
所以说,只要敏锐地去寻找和发现,一定有第三条道路可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