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证明,高德的99美分店是一个非常正确的经营理念。
随后两年,他又利用手中的资本开了连锁店,扩大了经营规模。
高德成功了,就靠着每件99美分的商品,该店于1996年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上市,目前市值大约在10亿美元。
截至2004年10月底,该公司已拥有217家分店,全年销售额超过10亿美元,公司的财务状况非常良好,持有现金175亿美元,债务则为零。
公司的股票价格上市8年,也已经增长了8倍。
创始人戴夫·高德更成为亿万富翁,其家族拥有的财富也超过了68亿美元。
然而,高德没有停止前进的脚步,2005年1月在纽约又一家99美分店隆重开张。
高德更加踌躇满志,准备在接下来的10年时间里将99美分店扩充到2024家,不仅要覆盖全美,还要走向世界。
这不能不说是零售业的一个奇迹。
有人认为,要做生意就做大生意,小生意没什么赚头,还不够付出的辛苦费。
殊不知,这种眼高手低的做法往往会让赚钱的机会从自己面前溜走。
有位百万富翁曾经说过小钱是大钱的祖宗,那么那些想不经过赚小钱就做大生意的人无疑是在追求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除了那些继承祖业的人,哪一个白手起家的百万富翁不是从赚不起眼的小钱做起的。
李嘉诚身为中国首富,当年也卖过塑料花;王永庆是台湾的塑料大王,却是靠卖大米起家的……曾经有人做过统计:国外90%以上的大富豪是白手起家或靠小本生意起步的,只有不到10%的人是靠继承遗产发家的。
而在中国,改革开放之前商场上几乎全是穷人,靠赚小钱起家的恐怕要占到99%以上。
中圆笔业有限公司是义乌市最大的铅笔生产企业,一年能生产2亿支铅笔,盈利数百万元,铅笔销往20多个国家和地区。
董事长宗元更是身价百万。
可是又有几个人知道:1993年,宗元因做饮料亏光了60万元的全部家产,为了还债才不得已到岳父的笔厂打工,从而开始接触铅笔这个让他大翻身的行业。
从一棵树到铅笔,工序虽多,但一只铅笔也就几毛钱,怎么算,利润也不过最多5厘钱。
想想庞大的债款,宗元不禁绝望,但岳父却鼓励他:积少成多,哪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他坚持了下来,每天晚上在自己10多平方米的卧室内做铅笔,白天到市场卖,一天居然能卖100多元。
随着手头有了一点积蓄,宗元开始更新设备、创新产品。
由于生产成本低、价格便宜,找他们订货的人络绎不绝,厂里一天就要生产10多万支,利润也就跟着滚滚而来了。
1998年,宗元更是把他的铅笔卖到了国外。
这又一次见证了小商品大市场的不变法则。
其实,不仅是宗元,几乎每个义乌商人身上都有一段传奇。
清洁球大亨黄利军也把几毛钱一个的清洁球做到了全世界20多个国家。
谁又能说他们做的不是大生意,赚的不是大钱呢?面对无法改变和回避的微利时代,要一夕暴富就是在说梦话,只有做精做细自己看准的事情,老老实实地赚取一分一厘的利润,才有可能立足商界。
古语云:不积跬步,无以致千里,不积细流,无以成江海,只要坚持,即便做小产品,赚分厘之间的利润,也同样可以赚大钱。
别想一下就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塔木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