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先来看一个小故事吧。
一天傍晚,一个行色匆匆的小伙子拎着一个手提袋急急忙忙地走进一家服装店。
店里,一男一女正在收拾店面,准备打烊了。
小伙子的脚还没伸进店门,就大声喊道:师傅,帮个忙!原来,他第二天就要结婚了。
这一天,他到商场为新娘子买了一件大衣,带回家试穿时不小心把两颗扣子弄掉了,怎么也找不到了。
他连忙拿着掉了扣子的大衣跑到商场想换一件,但商场已经关门了。
情急之下,他看到这家服装店,就跑过来想试试。
年纪大些的男人接过小伙子手里的大衣一看,还真巧,居然和他们店里卖的一模一样。
不过,我们也没有多余的扣子了,这种小扣子比较难找。
小伙子一听,急得直搓手:这可怎么办呢?怎么办呢?年轻的女孩过来看了看,问道:爸,没有别的办法吗?办法倒有,就是把这件大衣上的扣子取两颗下来。
说着,他就从衣服上取下两颗扣子给小伙子配上。
接过配好扣子的大衣,小伙子又是感激又是掏钱。
最后,在双方的推让下,小伙子说什么还是放下20元钱走了。
看着父亲手里拿着的20元钱,年轻女孩的脑子里有了想法:可别小看这纽扣,还真是有市场。
随后,她开始注意收集顾客来配纽扣的信息,发现这个客户群非常庞大。
此外,她还抽时间到附近的几家大商场了解相关的情况,结果发现除了一家百货大楼有个小小的纽扣柜台外,其他商场都嫌纽扣的生意太小,把它从商场撤了出去。
虽然调查结果不理想,但她坚信纽扣生意能做。
很快,她就在商场租了一个柜台,并到纽扣生产批发城购回了一批纽扣。
开业第一天,就迎来了各种要求配扣子的顾客。
到晚上打烊时,一共卖了300多元钱的扣子,除去成本和税收,一下子净赚了200元。
接着,她开始烧第二把火。
针对纽扣不好选配或是缺货的情况,她把顾客原来的扣子全部卸下,为其重新选配设计,钉上一种颜色相近且搭配美观的扣子。
有时,如果遇到喜欢求新求异的顾客,她就根据交谈中对顾客的了解,在为顾客配好扣子的同时,把他们的单排扣设计成双排扣。
这样一来,一方面满足了这类顾客的心愿,另一方面也增加了纽扣的销量,双方都各有收益。
与此同时,她和员工一起把新扣子以各种形式,搭配在自己所穿的衣服上,让顾客能有一个直观的印象,以激起客人们对这些新款纽扣的购买欲,从而达到现场促销的目的。
在进货方面,她打通了不同的渠道,从供货商那里直接购进与这些流行服装相同的纽扣,以期让顾客来配这些纽扣时达到原配的效果。
为了增加纽扣的品种和档次,她还从香港等地进回大量时装扣,以满足顾客对流行、时尚和高品位纽扣的需求。
她叫周爱青,从亲眼目睹两粒小纽扣为客人救急,又为父亲的服装店赚了笔小钱,再到自己亲手经营纽扣店……她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说明:纽扣虽小,黄金万两。
现在,她已经开了数家分店,生意都很红火。
如果说周爱青经营小纽扣属于无意,那么嘉善银螺纽扣公司老总李银林与纽扣的不解之缘则是有意。
13岁,李银林就开始在纽扣厂当学徒工。
虽然当学徒的生活很辛苦,但他一直兢兢业业地学习着纽扣生产的手艺,十年媳妇熬成婆,李银林的手艺大有长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