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唐全集 > 第十三章 为问花何在(一)

第十三章 为问花何在(一)

2025-03-31 03:51:53

<..> [] 第十三章 为问hua何在(一)刘仁轨愁眉苦脸地离开。

最新最快的更新尽在..武则天的口谕,也等于是诏书。

现在李治、武则天与李威三人,皆有处理大政的权利。

所以,李威让裴炎草拟待胡的策子,裴炎不得不从。

但武则天让刘仁轨草拟糊名制度,刘仁轨同样不得不从。

并且武则天说得还在理上。

武则天都不想碰这个禁题,况且刘仁轨。

只好又到了东宫求救。

李威叹息一声,低声道:我说过,很想与母后携手合作。

他有他的优势,是先进了一千多年的见识,未必记得很多的知识面,但大约的先进的与落后的,还能判断出来。

一些想法,在这时代也很超前。

可也有不足的地方,智慧权谋机心细节,不要说母亲,连普通的重臣有可能都不如。

如果自己起用了一些贤良的大臣,后宫有智慧手腕高超过人的母亲相助,替自己补漏拾遗,再加上自己超前的见识,一个更强大的唐王朝很有可能就在自己手中实现了。

可不知母亲倒底什么想法,终是不肯。

刘仁轨并不是坚实的倒武派,听了李威的话,摇了摇头说道:陛下,想合作不大可能……母后的智慧,我很佩服。

臣却更加担心。

也无奈了,刘卿,我问你,父母打儿子可以不可以?可以。

儿子打父母可不可以?不可以,但陛下啊,这是皇宫。

下句话不大好说,不能将普遍家庭的情况往皇宫里搬。

昔日,李世民若没有玄武mén政变,休想成为一代伟帝,再发展下去,连xing命多半都让李建成与李元吉做掉了。

就是这样,李世民手下一干心腹还不放心,尉迟敬德立即闯入皇宫,bi李渊让出军国大权。

就是怕万一的事发生。

当时裴行俭向我提出两议,我选择了后一条,就是想让皇宫以后不再发生人伦惨剧。

陛下,你的心意是好的,事情不是你想的那么发展……我知道,可是我这一次登基,已有些不孝,不能再不孝下去。

况且,已有了它,拍了拍桌子上的奏折。

不是说奏折的,是指帝位这个大义已握在手中。

但臣怎么办?处理政务,刘仁轨定下来不及裴炎的,再说,这个头痛的奏折,也不能草拟。

既然裴炎说政务乃是国家根本,那么我们就谈一谈这个国家根本。

国家根本是什么,最少让九成以上的百姓,不愁衣食,没有好衣服穿,但要能穿得暖和。

没有好食物享用,但最少能吃饱。

是,不大好实现的。

我也知道,所以昔日不惜争议,开创了一些财源,正是为了减少百姓的税务。

这还不够的,于是又因为旱情,想到了增加粮食产量,以及与父皇母后合力推广因地制宜,立体养殖。

但还是不够,最好能抢出更多的耕地。

陛下是指……我朝的耕地有几条,一是平原之田,是国家的主要耕地来源。

从关中到河北河东河南,大多数是这样的耕田。

可是水少田多,唯一的方法,是国家拨出款项,兴修更多的水利。

是不错啊,但国库紧缺,突厥有变,国家需要军费,还有丹水渠又没有竣工,陛下又打算赎出部曲,这么多用费……难哪。

这倒不急的。

一旦丹水渠竣工,朝廷每年可以节省出大量的费用。

突厥人也不是难以对付。

但必须从现在就要谋划。

是。

还有一个耕地的主要来源,梯田。

梯田投入大,见效少,对此我的看法是不鼓励也不反对。

主要是来自山区的百姓,通过这种耕作方式谋生,其实这种耕作方式,对水土破坏xing很强的。

但在这时候,山区的百姓不借助梯田,又能怎么办?就是在后世,梯田也没有杜绝,更不要说是唐朝了。

另外就是河谷两旁的耕田。

还有一个重要的耕地,我朝一直没有重视,那就是圩田。

长江郁水一带,许多地方适合圈沼泽为圩田。

李威讲的这个圩田,对唐朝来说,很重要的。

大禹定九州,活动的范围从长安到河北,南方最遥远的地方是太湖,却将扬州定为最下州。

在后世是无法想像的,正是因为河流密布,雨水又多,泛滥成灾,多处地方是沼泽。

沼泽多,湿气必然重。

无论从生存,可能环境,都不适合人类居住。

所以才将扬州定为九州的最下州。

到了汉朝,最高峰时,人口达到了一亿多,甚至比宋朝最鼎盛的时候人口还要略多,江南还是偏隅的地区。

正是因为江南环境没有改造。

伍子胥过昭关,换作后世,周围的山也不高,更不险,还不知道有几百条道路可以到吴国。

但在那时代就不行,翻过了昭关,只有那么一两条道路,其他地方皆是沼泽,无路可通。

晋朝的第一次将政权南迁,给了江南一次机会。

为了生存,终于想到了圩田,在沼泽的四周起圩埂,筑堤圈沼泽为田,加上气候,江南才逐步好了起来。

唐朝的圩田多了,但依然远不及后世。

这是很普通的道理,换作后世,大多数农民皆知道的,可在这时代,想法依然有些超前。

刘仁轨思索了一下,道:陛下英明。

他的品xing有些狡猾,说句不好听的,若没有必然的把握,不是一个君子,是那种明哲保身的大臣。

但也要看君王,象魏征不遇到李世民,包拯不遇到宋仁宗,当真是诤臣?也未必遇到了李威,种种想法又让他惊叹,这才是让他出死力的真正原因。

英明不敢说,我年青,想法不周全,还须各位相助。

臣自当尽力相助,辅佐陛下打造一个盛世大唐。

刘仁轨忽然伏下说道。

刘卿,不必,李威将刘仁轨扶了起来,又道:不过圩田有很多缺陷。

一是圩埂必须高大坚固,否则洪水一大,一旦缺堤,不但颗粒无收,而且圩田中间的百姓无法及时逃脱,又是一场灾难。

是。

其次是水的蓄与泄,不能阻塞河流的航道,保持洪水浩大之时,水流及时泄往长江,泄往大海。

筑圩时,必须保持留下一条通达的航道河道。

蓄水也很重要,就是长江,若是水大之时,江堤也有可能不保,上流必须有充足的湖泊蓄住大部分的水流。

鼓励百姓筑堤,但有一个总体的规划。

是。

刘仁轨老泪都滚了下来。

这才是做实事的皇帝,即使太宗那样的人物,也未必有现在的皇帝想得那么深远。

上官婉儿坐在边上旁听,同样很感动,只是拽着李威的袍袖,不知道说什么好。

我不是说的这个。

陛下,臣多想有一天能听到陛下称朕。

刘卿,你着相了,只是一个称呼,孝道为首啊。

是。

刘仁轨只能用袍袖拭着老泪。

江南兵患不多,国家没有大变,就永远没有多大的兵患。

有了江南的富足,就可以维持朝廷大半的供给。

合理的规划很重要的,这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大事。

是。

刘仁轨心悦诚服地答道。

此事若行,什么武举与军务监,都没有办法相比的。

而且这是互惠的事,争议还很少。

还有一件事,父皇与母后在我没有登基之前,曾下诏,让我出使河南道。

不管是开渠兴修水利,或者江南筑圩堤,都要看一看。

江南太远,我不能随便出巡江南。

实际上江南,李威很想看一看的,但作为太子都不好巡查,更不要说是皇帝。

继续道:可是河南道诸州县,我很想看一看,不看不能知道的。

为了父皇的诏命,我要看一看。

为了国家,我也要看一看。

心中没底,就是纸上谈兵。

但我想带你一道巡查,你看如何?臣自当奉命。

巡查完河南道,我再让你为江南道陟黜大使,巡查两淮江南浙江(钱塘江)、赣水、湘水、沅水、资水,你意下如何?臣自当奉命,刘仁轨大喜。

这样一来,他陪伴皇帝巡查河南道是可以的,不是太子了,是皇帝,出巡河南道没有一个宰相作陪,不大可能的。

出巡完了后,再巡查了那么多的地方,最少半年过去,这一次太后给了苦差事,就能逃了过去。

但他又担心地说:陛下,朝堂。

刘卿,这种情况下,你让我能做什么事?不如不争,暂时未雨绸缪。

是。

不过若是那样的话,能不能带上李相公。

刘仁轨还是很聪明的,太后对他印象不是很恶劣,但对郝处俊与李义琰印象很糟糕。

要么裴行俭,裴行俭去西域,自己一走,李义琰必然成为太后的眼中钉,rou中刺。

为了皇帝,李义琰要想办法保全的,不是为了李义琰,是为了陛下在朝堂上的羽翼。

那也无妨,此事非同小可,朝廷派出两名宰相,也是可以。

母亲要保全裴炎,自己也要保全刘仁轨。

一旦这项计划能得以实施,再加上刘仁轨以前立下的战功,他的名声如日中天,自己力量也会强大一分。

又道:明天是我早朝,立即宣布此事。

你回去后,要立即准备动身。

能主持大政,给武则天带来许多好处,同样给李威也带来许多好处。

是。

刘仁轨欢天喜地离开。

陛下,陛下,婉儿甜腻腻地喊道。

婉儿,你做什么?你看一看,婉儿将裙子掀开,里面是一身白sè亵衣,又薄又透,虽然小,但是*光you人,还是让李威鼻子一热。

不行啊,你们这几个小妖jing,难道想我jing尽人……婉儿一下子捂住李威的嘴巴,道:陛下,不准luan说话,臣妾就象陛下所说的一句,想陪陛下一起变老。

若是陛下有了闪失,臣妾还不知道这人生有什么乐趣。

这件衣服,是臣妾央请蕙姐姐做的。

臣妾不是为了蛊huo陛下,只想陛下愉快。

我很喜欢。

李威用手mo了mo婉儿娇嫩的肌肤,有些冲动,最难得婉转如此小,就十分懂事。

只是远处还有许多太监与宫婢站在哪里准备伺候,强行忍住。

婉儿又说道:陛下,你真聪明,没有想到太后化解得那么容易。

李威苦笑了一下,道:论心思,我不及母后远矣。

又叹了一口气,母亲越聪明,李威越想和解。

他的要求不高的,又不想做一个独夫,只要母亲野心不高,让出一部分权利又如何?可自己怎么样说,母亲才会相信?ps:这一章本来想明天定时发布,欠诸位章节太多,提前发布出去,不管订阅了,只要大家愉快就行。

还要感谢大家给老午提的一些建议,包括吧里面的一些读者。

再祝大家新年快乐,心想事成。

再说一件事,虽然断更了几天,酒喝méng了头,还在想书中的内容。

隐隐将帝王篇的主线找到,往下写,不会太卡文。

明天继续。

w-w-w.f-y-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