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光渐渐长了,但时光还是飞快的。
看了一会儿地图,又看了一会儿书,然后转到射殿里射了一会儿箭,溜达了一下,骑了一会马。
西边的天空便飘起了紫红的晚霞,太阳无力地挣扎着,沉沉浮浮,最后一点点地没落在一道道宫阙的阴影下面。
宫女收拾好餐桌,李贤四人走了进来。
《西游记》很长,偏又记得好,便讲得细了。
因此,才讲到红孩儿这一节。
如果说《儿女英雄传》是李威开了这个世界长篇小说的先河,那么《西游记》更是引人入胜。
特别是唐三藏才去世没有多久,巨大的影响继续存在。
这个故事已经又借李令月的嘴,从弘文馆流传了出去。
先是小孩子传,然后大人传。
不过流传的渠道有些不对,李令月丢三落四的,其他少年再东改西窜,变得面目皆非。
这个《西游记》已经成了李贤弟兄三人加上李令月,甚至内宫一场盛宴。
每天晚上都巴不得李威来上一段。
说了一段后,李威说道:今天就到此了。
这是既成的惯例,李令月抗议了数次都没有用。
李显说道:大哥,我们明天到郊外踏青吧。
寒食节除了吃冷食外,还有上坟、斗鸡、打毯、牵钩(拨河)等风俗,如果真不想出去了,在家荡秋千,但还有一项活动,就是郊游。
我明天也打算出去转转。
那正好。
三弟,不行啊,我们明天不能一道了。
为什么?我明天郊游是次要的,顺便看一下郊外农民的春耕情况。
寒食节一年一次,你们跟着我后面,未免有些骚兴。
不如你们自己出城转一转吧。
不过二弟三弟,你们一定将四弟与小妹看好。
不行,我们要与大哥一道。
李令月抗议道。
难道籍田祭,还没有吃过苦头?想到籍田祭的枯燥无味,李令月不作声了。
李贤嘴张了张,同样没有说话。
几个人当中,他是最不好发言的,老大出去察看民情,这是太子,是在监国,理所当然的。
他去察看民情做什么?难道想掀翻老大。
李威又说道:但我给你们准备了一个礼物。
说着拍了拍手,宫女拿上来很大的四个纸鸢,给李令月是一个花花绿绿很好看的大蝴蝶,李旭伦的是一个很蓝色的大蜻蜓,李显则是一个很威猛的大将军,李贤的是一个长袖飘飘的大儒。
李令月与李旭伦倒是很欢喜,李贤则是哭笑不得,咱也老大不小了,还玩这个?拿在手里,接也不是,不接也不是。
送走了四人,碧儿问道:要不要喊上杨家小娘子一道前去。
太子妃嘛,未来的皇后,也要了解一下民情,一道前行却也不算过份违礼。
李威想了一下,最后说道:还是算了。
虽说碧儿心意是好的,可是杨敏岁数还小,正是玩乐的时候,没有必要给她背上一个为国为民的大包袱。
又说道:只要你相伴,足够了。
可是奴婢只是一名宫女,这样不大好。
为什么要这样想?一朵荷花,即使在污泥里,也会开出冰清玉洁的花朵。
一株狗尾巴草,放在皇宫,还是一株野草。
你是宫女又如何,在孤的心中,还是孤的好碧儿。
殿下,奴婢不敢,其实奴婢只要在殿下心中能占上那么一点,说着伸出了一个小拇指,但想想不恰当,用左手掐了掐,只留下小半个指甲,说道:只要能占上这个位置就心满意足了。
不对,如果真比喻,你就是占位置,也是这个。
说着李威伸出了大拇指。
那个,碧儿看着那个显眼的大拇指,低下头,说道:奴婢真不敢。
正说着,刘群走了进来。
她禀报道:殿下,奴婢带来了作坊里一些情况。
说,李威立即问道。
这可是他的小金库。
昨天因为只开张了大半天,到下午生意才好转的,共计售出九万七千一百十二个钱,今天情况更好一点,共售了十三万六千二百来钱。
也就是昨天销量达到了九十七缗钱,今天是一百三十六缗钱。
这与李威预算的相差不大。
昨天因为大派发,虽然利润有些高,恐怕未必能盈利,但今天会十分可观,有可能抛去成本,对半盈利都不止。
当然了,销售量越大,成本越低。
销售量越小,成本越高。
这种销量,在长安各坊中未必是顶尖的,也算是其中的佼佼者。
其实唐朝对商税不是很重视的,除了市税关税,总体很轻松的。
但不代表着对商人很有利,因为地位低,看到盈利了,各种各样的人都会伸出手来。
甚至官府都利用行,对各个作坊进行公开的压榨。
当然,这个钱又进了某些官员的腰包,与国库无关。
这时候李威的作用就显现出来。
他没有直接出面,但伸手的人会查一查背景,只要查到碧儿身上,那些手儿会自动停下来。
以后早迟还会有不长眼的人,伸出手来。
这种情况,也不会需要李威出面,自动有人在暗中替他摆平了。
毕竟不是一个层面的。
甚至就是碧儿,对那些市场上的小官吏,也不是一个层面。
因此,利润会十分高。
只是以后好与不好,就不知道了。
有可能会做得更大,但如果止步不前,新鲜劲过了,价格昂贵的缺陷就会显露出来,销量就会渐渐萎缩。
于是问道:有没有人愿意大宗贸易?奴婢正要禀报,西市有一个果子坊,倒要进一批过去销售。
只是嫌价格贵了,只愿意出到一文钱一块。
江掌柜不敢作主,特地让奴婢询问一下殿下。
商人果然敏锐,这么快就有人联系了。
李威沉吟了一下,西市与东市相隔遥远,如果在西市出现一个销售点,对东市这个作坊的销量肯定有影响,但影响不会很大。
虽然对半砍了,做生意嘛,漫天要价,坐地还钱,况且进过后,还要交纳税务,以及分出人员经营,砍价在情理之中。
再说就是一文钱一块,还是有得赚的。
回答道:你对他说,既然交给他们经营,让他们自己作主。
不过有一点,必须对所有顾客说清楚,糖份大,存放时间有限,这一点切记了。
嗯,最好将它拿出来,放在外面,看能放几天。
西市好办一点,如果是外地的,不说清楚了,就会坑害他们。
又说道:或者估模一下,依是大块,交给进货的人自己切割。
还有对他们嘱咐一声,看看作坊里有没有机灵的小伙子,培养一下。
刘群有些迟疑。
李威说道:这只是一个开始,比如这次灾民,作坊所产生的利润,看似有可能不少,但放在灾民身上,会做什么?以后会做大,甚至孤从天竺制糖方法上,又想出一种新式砂糖方法。
再说新纸出来,又有一个小作坊,你哥哥与碧儿父兄,是管理不过来的。
但外人,总有些儿不放心。
察看吧,看看人品。
再说背后还有孤暗中撑腰,就是有什么觊觎之心,他们也要逐磨一下。
嗯,奴婢明天替殿下转告他们,还有一件事,那个胡人见到奴婢,让奴婢带话,他与京城富豪邹凤炽,受到殿下褒奖的梁金柱等人约了一百多个富商,准备做一场**事,捐一些钱粮给灾民。
邹凤炽?殿下忘记了此人。
他住在怀德坊南门之东,其家之富,不可估量。
嫁女儿时,邀请诸朝士观礼,宾客数千,夜拟供账,备极华丽之事。
及女儿出,数百侍婢垂钗拽履,绮罗珠翠,众皆谔然,不知谁是新妇也。
去年冬天时,谒见陛下,曾请购买终南山树木,一株绢一匹,陛下讶然,他又说道,终南山树虽尽,臣绢未竭。
还有这回事?李威不由地抹了一下汗。
这个商人,未必太牛了吧。
是啊,殿下在东宫听闻此事,还曾大发雷霆。
碧儿说道。
那么后来呢?终南山乃国教名山,京畿屏障,纵然邹凤炽再有钱,朝廷财政再困窘,陛下也不会将山树尽售。
这件事没有成行,于是传扬天下。
不过商人嚣张如此,士大夫皆不言。
这又有什么,就是卖给他了,难道他将这些树木一起砍光了,运回长安,不说他的宅子了,就是整个怀德坊,恐怕也腾不出地方来堆放终南山的树木。
这个人很是财大气粗。
可就是再有钱,化用了一匹匹绢,也不可能将终南山所有树木买下来的。
但既然说出这种大话,想来身价最少几十万缗,甚至是那种沈万三级别的大富商。
如果这些人组织起来,做一场大善事,能救济的百姓会不知有多少。
甚至能捐助数万计的缗钱的善款。
于是说道:你对他转告,孤对他们进行**事很支持,不过因为顾忌谏官,孤不能露面了。
又想到,这样对那个胡应,只是画了一个饼,其他的什么也没有,做得有些不公平。
又说道:拿出我名贴,邀请窥基大师进宫一叙。
窥基法师是唐僧的徒弟,又是尉迟敬德的儿子,在长安声名遐迩,如果让他主持法事,这场善法事,会变得十分圆满,同时也给了胡应、邹凤炽他们很大的面子。
只不过窥基法师本人都未必会同意。
毕竟商人名声很恶劣。
殿下,不可,窥基法师住在慈恩寺修行,这时候接他过来,时间过晚了。
李威想了想,道:也是,那么等孤郊游回来,顺便看望一下窥基大师。
这些老和尚有了名气,很牛气的,只是与邹凤炽那种牛哄哄有所不同而,如果是父皇召见还能成行,自己召见,都未必会过来。
再说,让他替一群商人做**事,也未必会同意。
不如亲自登门拜访,还能表达诚意。
………………………………夜便深了,李威卧在床上,想着心事。
自己与大臣如果来往密切了,父母亲也许会产生什么想法。
但与这些小人物有些交往,应当不算过份的。
但不能小视了这些小人物,鸡鸣狗盗之辈,同样能做出大事情,而且这些人比较容易拉拢。
他又想到了另一个问题,如果这件**事办好了,筹得的款项很多,说不定会让父母动心。
毕竟这时候财政困难了,无疑是雪中送炭,再鼓动人授胡应一个官职呢?于对汉人不同,对胡人朝廷态度一直很庸容,比如出国经商的啥。
本来胡人就不懂礼嘛,怎么要求太多呢?因此,即使是商人,如果是一个不入流的闲职,应当不是很困难的。
可对于这些商人来说,功名很重要了。
那么会是给胡应一个惊喜。
不过自己儿不好出面,该鼓动什么大臣来个上书的神马,那就好办了。
想着心事,渐渐进入梦乡。
不久后,第二天将会来临,这一天会发生什么事呢?而且这一夜,大幕终于开始缓缓地拉开……PS:明天会大爆一下,求一下票了。
如果看了满意,再麻烦到三江替我投一张票。
呵呵。
如果明天成绩好,后来再来个加更。
[w w w .bxwx b o o k .c o 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