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慕乔是我由猪变人旅程中一个重要分子。
他为我上的第一课是铁棒磨成针的故事。
他说兄弟,哥哥先跟你讲个故事。
从前有一个小孩,觉得读书认字太难了,不想学了。
他奶奶知道了,就拿一根粗铁棍, 在河边一块石头一下一下磨着。
小孩问: 奶奶你这是做什么呀?奶奶说: 奶奶在磨绣花针。
小孩子说: 奶奶老糊涂了,这样粗一根铁棍,怎么能磨成绣花针!奶奶却说: 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小孩是个极聪明的孩子,当时跑过去抱着奶奶说: 奶奶我懂了,以后我再也不畏学了。
我小时候也听过这个故事,当时不大懂。
今天胡慕乔又讲这个故事给我听,我还是不大明白,只要工夫深,铁棒磨成绣花针,与我学文化有什么关系?胡慕乔继续说: 兄弟,你可能不明白哥哥我讲的铁棍磨针的故事。
但是你必须要有老奶奶用铁棍磨针的耐性和精神来学习文化。
因为你是一个普通农工,白天要劳动,夜里要政治学习,没有正式时间学文化。
你学文化完全要利用业余时间。
坚持十年,二十年,甚至一辈子!你有这样的决心吗?我当时还真的没有想那么深想那么远。
听了胡幕乔一番话,我马上意识到,要学文化,就要一学到底,一生一世,仍不停息。
于是我说: 胡慕乔我懂了!我一步一个脚印,一个字一个字学下去。
胡慕乔说,古往今来,没有进过学堂成为大学问家的人不少。
宋朝范仲淹少年贫穷,上不起学,后来靠自学成了我国著名文学家。
断齑划粥这个成语就是从他那儿来的。
那是说他为了读书学习,一根咸菜咬断几截,一碗粥划作几块,一顿吃一块粥一截咸菜。
还有被毛泽东主席尊称为老师的徐特立,少年也没有上学,靠自学成为师范学院教师。
我小时候也没有进过学堂,当大队干部以后才学的文化。
胡慕乔又说,学文化并不难,只要认识三千个生字,就甩掉了文盲帽子。
我想你学习三千个生字不难。
一天学一个字一个月还三十个字呢。
胡慕乔说认半个字,就是认偏旁。
比如说木字旁,一木为木,二木为林,三木为森。
木字右边一个弟子为梯,木字下边一个子字为李。
还有,我们的汉字很多字是由两个以上的字组成的,你认识了一个,同时就认识了两三个。
就拿李字来说吧,子字头上一个木字,就是姓李的李字,这一个李字,不就是两个字组成的吗?还有同音字,比如说同志的同子,金字旁加个同字是铜铁的铜,木字旁加个同字是梧桐树的桐。
胡慕乔这么一说,我就更明白了。
胡慕乔的一篇说教,就像在我久旱而干枯的心田上降了一场甘雨。
这天晚上,我躺在床上,整整的滋润了一夜。
胡慕乔自称我的哥哥,其实,他完全够资格当我的哥哥。
当时我19岁, 胡慕乔29岁。
胡慕乔高挑个头,一张瓦刀脸,短小分头罩着一幅凸额头,像一块凸出的红艳艳的岩石,岩石下面闪亮着一双隐得很深的小眼睛,由于眼睛太明亮,就像岩石下面的两眼清彻的水井。
胡慕乔的容貌,大约可以用下面六句话来概括:身材瘦高,像一根经年毛竹,凸额凹眼,像一头深山古猿,高挺鼻梁,像一道高高山岗,刀条瓦脸,像一条陈旧木船,翘翘嘴唇,像一座古宅飞檐,天生一幅,笑笑生模样。
又是一个美丽的傍晚,小地窝子没有窗户,既使是大白天,阳光也很难照射到里面。
看人看物,如同黑暗的山洞魔窟,都只能看个大概。
何况天黑一灯如豆。
但是年青人视力好,既使是小油灯下也看得穿针引线。
我看着躺在我手掌上是怎样一支钢笔,笔杆黑得发亮,大约10公分长短, 小姆指头粗细,仔细观看,这支钢笔透着英雄之气。
我看着这支钢笔,仿佛看着胡慕乔握着它练字的情景,他那握笔的姿势,就像握着刻刀一样,落笔很重,雕刻一般,横平竖直,撇撩勾折,都很用力,每一笔画都干净利落。
可以说,胡慕乔他早就做了我的练字老师。
我就喜欢胡慕乔的练字功夫。
我决心把钢笔还给胡慕乔。
我说胡慕乔你自己留着用吧?胡慕乔说, 我还有一支。
再说,这支笔我也不用。
我说那你就留着它做纪念吧,俗话说,战士爰枪炮,工人爱机器,农民爱土地,秀才爱纸笔。
更何况这支钢笔是姑娘赠送给你的纪念品。
我把钢笔放到胡慕乔手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