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在学习文化?好好学吧。
骑兵28团有一个同志也和你一样,利用业余时间学习文化,后来他写的文学作品发表在兵团杂志上了。
这个故事虽然只有三言两语,很简短,他给我的鼓励作用却是很大、很长久,它就像黑夜点亮了一盏明灯,使我看见了前面的路。
它为我树立了一个目标,从那以后,我便常常用这个故事鞭策自已,对自己说,努力吧,奋斗吧,骑兵28团那个人能做到的,你也一定能做到。
后来,张铁柱指导员又送我一套四卷本的<<毛泽东选集>>。
当时正是三月底四月初,因为冬季长达六个月之久,这个时候大江两岸已是桃红柳绿,草长莺飞,这个地方的大街上,向阳坡上的积雪才刚刚溶化。
直到五月初,还刮大寒流,飘着冷雪。
那天中午,我刚从地里收工回来,走到马厩旁边的大街上,张指导员从场部回来,他从我的背后叫住了我。
他叫我等一下。
我站住了。
我把扛在肩上的铁锨拿下来,杵在地上等着他走上来。
指导员,啥事?我的声音是平和的,平和中包含着尊敬。
给你,这是我专门买来送给你的。
张铁柱指导员把一个斩新的牛皮纸包送到我的面前。
指导员,这是什么?我看着面前的土黄色牛皮纸包问道。
你拿着。
是你需要的东西。
张指导员笑着说。
他的笑容里包含着关怀和爱护。
我看着他慈祥的笑脸,伸过双手,捧过了牛皮纸包。
打开,打开来看看。
张指导员笑脸可亲的鼓励我说。
我打开了牛皮纸包,眼前立刻露出一股散发着纸墨香气的<<毛泽东选集>>。
那杏黃色的书皮,溧亮的字体书名,我爱不忍释。
当时在我们老百姓中,极少见到毛泽东选集,张铁柱指导员送我这套书,正是雪中送炭,送到我的心坎上了。
张铁柱指导员还为我提供学习时间。
当时边界农场职工都很紧张。
白天要劳动,晚上要轮流巡逻站岗。
他尽量为我提供学习时间。
1963年麦收。
连里组织镰刀队。
早晨天不亮下地,一天两顿饭送地里吃,晚上天黑才收工。
割麦子是有定额的,但是许多人超额完成任务。
张指导员知道镰刀队紧张,就让我为大伙儿送开水。
送开水这活儿,既不要那么早上工,也不要那么晚收工。
我可以利用早晚学习。
麦子收到大场上,张指导员又让看场。
看场的活儿比送开水还有时间。
晚上我在麦草垛里扒一个洞。
躺在洞里打手电看书。
我就是在麦草洞里看完<<红楼梦>>,<<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西游记>>。
我珍惜时间,从连队领导到每一个职工,都很理解,都很支持。
能帮得上忙的,无不伸出授助之手。
这年春节,除夕夜,连队火房为全连职工准备了饺子馅,和好了饺子面,每人一份,各人拿回宿舍包饺子吃。
双职工领了饺子料,拿回去,一家人一边包饺子一边享受团圆之乐。
单身职工只有在集体宿舍,在自已的床铺上,铺上报纸,一边包饺子一边想有一个家。
我们宿舍是个大宿舍,住的人很多,有十几个吧。
大家都在包饺子,一个叫蒋中良的人,他包着包着竞放声大哭起来。
每逢佳节倍思亲,他想家,想亲人,也想老婆,更想有个家。
十几个人当中,只有两个人没有包饺子。
一个是龙贵,另一个便是我。
龙贵在看高曹雪芹的<<红楼梦>>,看着了迷,看得吐血了,看到爱不释卷的份上,没有时间包饺子。
龙贵将饺子馅,饺子面,一快倒在脸盆里煮糊糊吃。
那时候都是铁脸盆,是可以一盆多用的,洗脸、洗脚、洗澡、洗衣服。
还可以当锅煮饺子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