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读书5

2025-03-31 04:11:26

于是我想:我也参加了北部边疆的开发和建设,在荒芜人烟的大戈壁滩上搭帐篷,挖地窝,开渠道,引河水,拓荒造田,建设军垦农场。

我也见证了战天斗地的英雄豪杰,我为什么不可以把我所见所闻所亲身经历的故事写下来呢?我也要写一本书,留给子孙后代。

我到天山北部荒原的时候,乌龙古河还处在远古的荒茧之中。

那正是6月初头,高山积雪刚刚融化,冰峰雪水奔腾而下,一路上所向披糜,荡涤着腐朽和污垢。

其中有大量的飞禽走兽,死猪死牛,死羊死马的尸体,有各类牲畜的粪便,有枯草烂叶,混入河中,浸泡了一河黑黃色的春水,将河床撑得鼓鼓胀胀的。

于是乌龙古河就象个大醉侠似的,一路东倒两歪,跌跌撞撞而来。

到了春山地区,巳经是浩浩荡荡,宏大壮观!但是两岸戈壁宽大无边,却渺无人烟,没有人们的欣赏,气得它吼声震天,喘息如雷。

两岸的原始森林,千年无人砍伐,自生自灭,许许多多的树苗子,不等长高长粗,就被蜜集的树林子挤死、闷死在林子里。

年深月久,被闷死的树条子,不见阳光,都变成了灰白色。

林中的杂草,年年生长,年年死亡,生生死死,都堆积在树林子里,铺成了一层厚厚的松软的棉毯。

水中的鱼儿,祖祖辈辈都和哑木为邻,与野猪灰狼为伴,从来没有看见过人,智力全无。

一旦看见人,便拥挤在河边,蜜蜜麻麻一大片,睁着水汪汪的鱼眼睛,看着站在岸边的人。

人也稀罕,弄不懂,这些鱼儿怎么就不怕人?人,一个个蹲在水边,伸手去抓鱼,鱼儿竟然不跑,让人抓。

于是人们赤手抓鱼,一抓一脸盆,在河边,拣三块戈壁石,架起脸盆,烧起火,煮了吃。

戈壁滩上的黃羊,也不曾见过人,一旦见了人,也稀罕得不得了。

羊爷爷羊爸爸带着羊儿子羊孙子,一大群站在高包上,鼓着黃灿灿的眼睛,直勾勾地看人。

直到人们手执木棒向它们发起袭击,它们才猛然醒悟:不好!危险!快跑!戈壁滩上的大灰鼠,也不曾见过人,见了人也稀罕。

灰鼠们站在各自的地穴口,用后面的两条腿撑着地,立起来老高,前面的两条腿搭在胸脯上,转动着小脑袋,闪动着机警的小眼睛,欣赏着我们这些来自远方的人们。

上面的这些文字,我是用来交待北部荒凉的。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名称就能说明一切。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就是新疆生产建设的一支部队。

那时候的天山南北,只要有兵团人,无一例外:住的都是荒无人烟,干的都是开荒造田,从事的都是边疆建设,想的都是美好未来。

所以,在这里,我没有必要详细介绍阿尔泰山下的开荒建设情况。

因为那些故事,巳经有许许多多的作家捷足先登了。

尽管都是同样,我想同样中,也许有细微的不同。

比如我们初到顶山,那种原始的冲动,那种野蛮地干劲,那种玩命的精神,那种呆傻的忠诚,足使我感动到末日来临。

挖地窝子,盖地窝子,一连老大哥,迎接新战友。

新战友巳经到了娓娅。

新战友很多,有1000多人。

1000多人的住房,都要老大哥在短短的几天之内解决。

老大哥连只有100多壮劳动力。

也就是说,一个劳动力要负担20多个人的住房。

也就是说,一个人要在三天之内盖好两个班的集体宿舍。

尽管那住房要求不高,平地挖一个2公尺宽,3公尺长,1公尺深土坑,上边棚上木头、树枝、杂草、抹上一层泥巴就成了。

新疆少雨,久旱干燥,在天山北部,冬季雪大,气候寒冷,一般都要零下30摄氏度。

地窝子顶糊上一层泥巴,是为了保暖。

但是要搞成,工程量还是不小的。

没有窍门好找。

没有机械帮助。

唯一就是靠双手,靠拼力气,和时间赛跑。

连队进行一条龙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