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的阿尔泰城,号称十里长街,还没有一座楼房。
(三个多月后,我便有幸采访了十里长街的第一座楼房,号称阿尔泰草原上的第一座楼房。
)楼房是现代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标致。
由此可见阿尔泰七县一镇的经济落后状况。
阿尔泰城是阿尔泰地委,军分区筹党政军首脑机关居住的地方。
一色低矮的房屋,座落在大山沟里,沿克郎河岸而建。
我第一次走进这座隐蔽在大山沟底的小城,已是日落黄昏。
我走进一间四四方方的大房子,房子里摆着几张桌子,坐着男男女女,没有一个我认识的。
我站在门口,不知道找谁好。
略站了一会儿,就鬼使神差地直奔右边大窗户跟前的女同志。
因为她正好扭脸看见我,她很漂亮,十分饱满的脸盘上,白净粉嫩,亮堂堂儿的,一双美丽的大眼睛,亮晶晶儿的。
一副聪明、善良、贤惠的模样儿,着实地吸引人。
我站在她的面前,一双亮晶晶的大眼睛审视着我,不等她开口,我便自我介绍道:我是ABC团的潘哥儿。
说着便从挎包里掏出团政治处出具的盖章的介绍信。
她接过介绍信看了一眼,随即转身,面朝左边大窗户跟前的一个人叫道:老苏,ABC团的潘哥儿来了。
说罢把介绍信还给我,说, 老苏是我们的头儿,你到他那儿去吧。
我转身朝老苏走过去。
老苏听说是我来了,早就把屁股从椅子上提起来,向我迎上来。
他一边走一边笑眯眯的说着绕口令:文与其人,人与其文。
我对老苏这绕口令般地恭维,似懂非懂。
我知道老苏一定是在夸奖我。
老苏和我握手,凭感觉,他是真诚的。
我们的手一至握到他的办公桌子旁边。
我首先将单位的介绍信交给他。
老苏也只是看了一眼,便把那张纸放在他的办公桌子上的玻璃板上,随即为我介绍编辑部的其他人。
老苏首先指着刚才和我接头儿的那位漂亮女仕说:她叫幽兰,我们的编辑,大学生,负责文教卫。
又指着幽兰对面的那位说:他叫杨子江,大学生,南京人,负责划版。
指着幽兰背后的那位说:他叫艾命廷,我们的老编辑,负责农林牧付业,老艾当过随军记者,很有经验的。
老艾是我们的资深记者.他指着门边那位胖女人说:她叫尚海英,我们偏辑部的收发员兼资料室管理员。
你来的稿件都是她登记的。
这时候进来一位年青人,老苏说他叫槐玉德,我们的美术编辑。
最后介绍他自己,说我叫苏勇文,副总编辑。
老苏介绍完了,大家伙儿就开始收拾桌面上的东西。
锁抽屉,起身离座,走出了编辑部。
原来到下班时间了。
老苏还陪着我。
哎呀,地委食堂已经开过饭了。
怎么办?老苏有些为难。
稍停了一下,他说今天晚上就到我家里吃吧。
那时候粮食定量到人头,各家各户都不宽裕,我怎好去扒人家碗里的饭吃。
于是我说谢谢!不用了。
我带有干粮。
那怎么行?老苏不好意思说.行啊!行的!这儿有开水,凑合一顿,行!我指着大铁桶火炉子上一个烧水壶说。
可是,我们的一个同志不在家,他一个人住一间房子,本来安排你和他住一起,他把钥匙带走了,你今晚上住那儿呀?要不,我带你到招待所去住一晚上?老苏又犯难了。
我怕住招待所要掏钱,连忙说,我带有铺盖,今天晚上住这儿行不?老苏把办公室扫了一遍,犹豫道:没有床呀。
我说没有关系,这么宽的办公桌子,两张一并够睡了。
那,就委屈你了。
明天早上九点你到地委机关食堂吃饭。
我说好。
老苏你回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