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钟有朋的请求看似在情理之中,但对于穿越团队来说却是比较为难。
最新最快的更新尽在..因为在此之前,穿越团队一直在尽力隐藏自己的军事实力,避免被契丹人过早发现在这幽云之地存在着这样一支强悍的武装。
为此,穿越团队不但花费大笔钱财购买大片的土地,特别是那些靠近山区的土地,以便以保护田产为由阻止外人进入团队的核心生产和军事区。
而且就连飞龙军为积累作战经验而出击时,选择的都是地处山区的草寇,并不惜千里迢迢跑到北汉去与当地的军队作战。
如今,为了满足钟有朋希望飞龙军能够展示一下自己的强悍的愿望而出兵与契丹人作战,那么穿越团队此前为隐藏飞龙军实力,以便关键时刻给契丹人致命一击所做的种种努力就等于是白费了。
因此,在听完钟有朋的请求后,在座的穿越者一时间都陷入了沉默,军事部的几位兄弟甚至开始腹诽这位钟员外太不通情理,如此强人所难的请求居然也会往外提。
特别是作为飞龙军前方总指挥的钱远山,更是有些忿忿不平。
如果对方不是有恩于己方,同时又是王峰的岳父,只怕这位钱十一爷此时已经拂袖而去了。
以钟有朋的阅历和眼力,自然也看出了对方眼神中的犹疑与不满。
原本就没有对这个请求会获得对方同意抱多大希望的他,当即便道歉道:朝议郎和诸位义士不必为难,老夫这个请求原就不过是顺口一提,诸位不用放在心上。
此前诸位同意让峰儿带老夫去看‘保安队’和‘飞龙军’的操练,已然是破了例。
老夫着实不该再‘得陇望蜀’,又提出这般不切实际的请求。
说完,钟有朋抱拳拱手,打算向王崤峻等人赔理道歉。
结果,不等他礼数做全,就被已经回过神来的王崤峻摆手制止。
在请钟有朋安座后,王崤峻说道:员外言重了。
俗话说的好‘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飞龙军’若是能名扬幽云之地,员外去游说别人也会容易许多。
毕竟实实在在的实力远比空口无凭的吹嘘更能打动人。
不过,虽然我‘飞龙军’一直隐藏自己的实力,以便‘一飞冲天’、‘一鸣惊人’。
但是,这并不代表‘飞龙军’只会躲在荒山野岭里操练,不敢踏出深山半步。
说到这儿,王崤峻略顿了顿,见钟有朋被自己的话题吸引,听得很仔细,而在座的其他兄弟也并没有反对他提及这个话题,这才继续说道:不瞒员外,此前为了增加官兵的实战经验,或者说是为了让官兵们经一经战阵、见一见鲜血,并更加熟练掌握手中的火器,‘飞龙军’曾经两次出山作战。
其中,第一次规模较小,动用的兵马不过数百,对手也只是几座占山为王的山贼草寇。
虽然几次战斗‘飞龙军’都取得了大胜,但一来战斗都发生在远离村镇的山里,外面的人很难知晓。
二来,被平灭的不过是几座绿林山寨,就算有一些常年进山或者生活在山野之中的百姓看到了,顶多也就是像其他绿林故事一样被拿来当成闲聊时的谈资,更不会引起其他人的关注。
因此,除了幽都府周边一些山贼草寇外,其他人根本不知道一举扫平那几座山寨的势力是什么来历――即便是那些所谓知情的山贼草寇,他们也只知道下手的是‘飞龙寨’的同行,却并不清楚‘飞龙寨’的真正实力,更不知道‘飞龙军’的存在。
王崤峻讲完砥砺一号行动,端起茶杯喝了一口茶,正准备接着讲砥砺二号行动时,却被钟有朋打断。
就听钟有朋恍然大悟的说道:原来一举扫平‘百花’、‘紫石’、‘飞云’三寨的那个所谓‘飞龙寨’就是‘飞龙军’。
怪不得老夫那些道上的朋友说起三寨被灭的事,一方面唏嘘感叹‘飞龙寨’实力超凡,做事干脆利落,扫平三寨如同砍瓜切菜一般,毫无拖泥带水的感觉。
另一方面却也有些猜疑、不信,认为那些个逃出来的三寨喽兵讲述时颇多不实夸张之处,根本就是被对手给吓怕了的样子。
因此,他们在向老夫讲述这件事情时,并未仔细向老夫说明那‘飞龙寨‘喽兵所使用的兵器,以及率兵执行这次作战的头领的名字。
可也正是他们的语焉不详,使老夫一直以来也没把这支奇特的绿林好汉队伍与’飞龙军‘联系在一起。
直到今日方知二者是一回事。
只是,尽管据老夫那几位绿林朋友介绍,这几战‘飞龙军’打得相当轻松、相当迅速。
但正如朝议郎方才所说,这些小规模战事都发生在深山老林之中,除了一些绿林同行外,外人很少有能够知晓的。
听完钟有朋的述说,王崤峻一边将对方所言,与绿林道上的人有联系的情况记在了心里,一边夸赞道:员外果然是结交广泛、朋友众多,连绿林道上的这些小事都了如指掌,真乃‘幽云万事通’也。
钟有朋听罢连连摆手,谦逊道:朝议郎谬赞了。
老夫不过是因为喜欢交朋友,这才道听途说的知道了这件事的一些皮毛,哪里敢称这‘万事通’三个字。
说完,钟有朋又与王崤峻客套几句后,接着又试探着问道:方才朝议郎说过,‘飞龙军’此前曾两次出山作战。
而且,后一次的规模远比平灭三寨时大得多。
不知,‘飞龙军’这第二次出山是与何人交战,战况又如何?王崤峻闻言则非常爽快的答道:这第二次出山作战嘛,规模要比第一次大得多,总共有两千人马参加。
而且作战的地点也不在辽国境内,而是长途跋涉,潜入了汉国,在汉**事要塞大堡戍与汉军进行了两次战斗,不但占领了大堡戍,而且还大败由汉国名将刘继业所率的一万五千汉军,并在回撤过程中兵不血刃的占据了汉国边关重镇瓶形砦。
砥砺二号行动虽然战果颇丰,但对自家队伍实力有足够了解的王崤峻自然不会把这种已经成为过去的胜利太放在心上,说得很是轻松。
可同样的话听在钟有朋耳中,其感觉却是完全不同,令他既觉得震惊又觉得理所当然。
钟有朋之所以觉得震惊,是因为朋友众多的他,自然听说过这场在汉、辽乃至周等国很有名头的大堡戍之战。
同时,他还知道这场战斗不但令一万五千汉军彻底崩溃、死伤过半,最后能够收拢起来的残兵不过两千来人,而且由于一直也没有搞明白到底是何方神圣打得汉军大败亏输,汉国朝廷为此头痛了许久。
虽说最后他们将罪名安在了一向与自己不和的周国的那支曾经在南征时大放异彩的神机军身上,但无论是汉国君臣,还是像钟有朋这样的局外人,都不相信这个论断――周国在汉国南边,就算神机军入境偷袭,也没有放着汉国南边几处县城、堡砦不打,反而穿越汉国全境地,跑到汉、辽交界的地方再动手。
至于辽国,一来辽军打草谷向来光明正大,根本没有不承认的必要。
二来,这支不明军队大量使用的火器也说明他们跟辽军没有一星半点的关系――迄今为止,全天下都只知道周国朝廷得高人指点,建立了使用火器的神机军,从没听说过其他国家装备过这种武器。
而以周、辽两国的关系来说,周国是绝不可能将火器的打造和使用技艺泄露给辽国的。
因此,大堡戍之战中那支大败汉军的队伍一直以来都笼罩在迷雾之中,令所有知道那场战斗的人琢磨不透。
这会儿听到这场战斗便是飞龙军所为,心中震惊不已也是情理之中的。
觉得理所当然,是因为在看过飞龙军的操练后,钟有朋对飞龙军的实力已经有了一定的了解,自然能够分析出对于如此强悍的飞龙军,无论是进攻大堡戍,还是凭据着大堡戍的高墙深垒固守,都不是什么难事。
可以说,这场仗打赢了是理所当然,打输了才是出人意料的结果。
在钟有朋看来,有了这样的战绩打底,飞龙军也就不再需要其他什么行动来彰显自己的强悍战力了。
因此,他在片刻的震惊之后,向王崤峻说道:原来汉国‘大堡戍之战’里的那支来路不明的强悍队伍是‘飞龙军’,这也就难怪汉军会败得那么惨了。
此战足以说明‘飞龙军’的强悍,老夫以此为说服他人的依凭已经足够,只是不知道朝议郎是否同意老夫将此事的实情讲与别人知晓?王崤峻听罢点点头,说道:在下既然将此事说与员外听,便是希望员外用这两件事情当说服他人的依据,又怎么不同意员外将实情告诉那些被说服的人呢?w-w-w.f-y-x-s.n-e-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