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惭,羞红,问之,儒答,上不明下昧,上不正下歪,上不醒下乱。
帝叹曰,知屋漏在宇下,知政失在朝野,由是拜其为黄门侍朗,时时提其非,百官震惊,百姓震惊,由是信帝之言。
唾帝李儒,名扬天下。
熹平三年七月,边关夏育传来捷报,击退鲜卑入侵,帝悦,称新朝由夏育始,以宗正刘洪之《乾象历》为本,施行新历,改元为汉纪,曰,日后汉不改纪,皆于大汉几年为纪元,以熹平三年为大汉一年。
大汉纪年2年,六月,天下大灾,帝下令,免受灾百姓税,下诏,命凡踊跃捐款于国家,赏候,见官不跪,数量巨大,见朕不跪,百官拼死劝晋,称帝之命,有辱皇威,实乃祸根。
帝言,百姓之苦,皆朕之过,朕心难安,若有善,解之于百姓,莫道见朕不跪,就是要朕向他下跪,朕也愿意。
由是,士家大族商贾之辈纷纷踊跃,得封无数,有老子,姓卢名月,捐赠全部家资,数量之大,全国之,据查,其对陛,颇有不满,以捐所有家私,见陛之丑。
陛力排众议,以众目睽睽下,果向其跪之,老子愕,以面掩目,泣不声音,曰:若陛下早有今日之善心,老汉死得所。
原,因其家资巨厚,招十常侍所忌,向其索要,其子刚烈,拒之,十常侍暗恨,杀之,其因对陛恨之入骨,但见,陛为百姓,果愿向其下跪,老子愧,当晚自杀,陛痛之,封其为善人,立祠。
九月,于阗国王安国攻拘弥国,屠其拘弥国王室,唯拘弥太子逃脱,向汉求之,汉已巳已校尉,西域长史,全线出击,杀于阗国王安两国,扶拘弥太子。
同年,议朗蔡邕上疏,称三互法有碍国举才,有害无益,请求废止,引起巨大反响,帝拒之。
大汉纪年3年,冀州蝗灾,南方水患,流民失守,帝言,望天下有仁之士,有钱捐针,有物捐物,然所得不多,帝裁减后宫8030名少女,言赐与百官,为奴为卑,每名少女只收万钱,百官无奈,皆买之。
民间有人言,帝卖妾,救百姓,仁君在,不惧灾。
八月,鲜卑入侵,羝族不稳,帝命深受羝族爱戴之已故护羝校尉皇甫规之侄皇甫嵩为护羝校尉,前往凉州,统领羌族之事。
大汉四年,荆州水患,帝实无钱,再次缩减内宫开支,使宫内侍女不超五十人,创有史以来最少,宫内仅留宋皇后,王美人,其余,均嫁与大臣,袁术娶二女,帝悦,曰,公路为国捐灾,朕甚悦,拜其为散骑常侍,士家大族皆娶。
时,荆州有长沙太守张机,灾祸之时上表曰,朝廷应彩取有效措施防止灾后瘟疫,帝以手抚脑,长叹曰,朕如何忘了神医张仲景。
同年,帝,立排众议,以长沙大守张机,沛国谯郡华佗为成立疫病防治中心,活人无数,此后,凡有灾,皆二人监管。
大汉五年,边关再患,帝命夏育为四州督,雍,司,并,幽,四州军事,时任黄门侍朗,监管大将军印曹操曾劝阻陛下,言,此四州拥天下军事,于一人手,恐于国不利。
陛言,国,以国事为重,人,以天下为重。
夏育,大汉国人。
由此,国人之词,从此而来。
大汉6年,豫州大灾,颖川,汝南,颇为重,帝诏,出租长安宫殿,一间宫室,使用一月,万钱,所得钱财皆用于救济百姓。
有民谣唱之,卖候,送妾,租宫室,为谁言,一妻,一妾,十使女,为谁坚,天下有仁君。
大汉7年,豫州再灾,数百万百姓流离失所,司州,兖州,徐州全力救济,有徐州别驾縻姓大商,出钱十亿,帝悦,特封其为万家生佛,赐丹书铁卷,凡大臣见其,文官下车,武官下马。
有袁术不服,言,何有士家向商家礼?帝怒,叱责曰:若汝能救百姓,朕向你礼之。
大汉8年,鲜卑,匈奴,乌桓各族再入从平阳,安定等地全力入侵,有马伏波后人马腾,义兄韩遂,董卓,大败之,帝封马腾为凉州刺史,韩遂为安定太过,董卓为临洮郡守。
时人异之,问,董卓之功不下于朝遂,何赏其少。
帝无言以对,只言,董卓有大才,然性情爆烈,朕当磨炼之。
大汉9年,司州灾,赖张机华佗极一干医全力救治,疫情得以控制,死伤不过千,帝悦,欲封其为候,百官阻之,言:何其有贱业封候事。
帝怒,曰:医乃仁术,大慈恻隐,救死扶伤,普济含灵,省病诊疾,至意深心,详察形骸,纤毫分明,博极医源,刻求古训,广纳众长,不倦精勤,救苦之心,至诚至信。
此所谓大医精诚也。
此言乃圣言,善言也。
然百官仍不允,帝不语之,有李儒言,帝创新候,不入档,以别物替之,帝听之,封张机华佗为万民候,无级无品,然赐封丹书铁卷,众臣皆不知其为何物。
而知之曹操荀攸深羡两万民候之,可见,此物定有大用,然张机华佗一生不用,将此二物随其葬之,故后人皆不知此二物有何用。
大汉十年,天下再灾,边患之重,比往常更甚,几近百万兵马袭雁门,上党,有三韩袭辽东,玄菟,乐浪等郡。
帝再次租卖洛阳北宫,只存南宫,所得钱几十亿,皆用之于救灾与边患。
有大臣言,不如割地求和,帝大怒之,欲杖杀其人,大臣求免,帝言,大汉只有亡国之帝,无割地之帝。
有臣言,汉武曾割张掖等地,而得天下安。
帝言,汉祖之事事非非,后人难论之,然,陛宁愿卖妻卖女卖宫亦不卖地割地。
:第一卷终。
接下来官员任免与三国志会有很大不同,历史事件也有差别,比如早就该死的李膺到现在还没死呢,唉,让这一个一生为百姓话语权而努力的大臣活久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