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虎目吐泪,这是激动的泪水,仅凭今天的汉灵帝的表现,灵帝绝不昏庸,就算是,那也表示灵帝还有清醒的时候,大汉江山有望,大汉江山有望呀!臣,愿意。
曹操真心的拜伏下来:臣愿意为陛下肝脑涂地,臣愿为陛下舍生望死,臣愿为陛下开缰扩土,扬我大汉国威,至死不休。
好,好,好。
刘鸿拍了拍这个年纪比汉灵帝大两岁的曹操:那孟德对现今朝局有何看法。
陛下。
曹操起身躬手说道,现今天下,灾荒不断,流民失所,臣认为,陛下理当尽早救治,朝中官员,尸位素餐,贪赃枉法,臣认为,陛下应当尽早清理,十常侍卖官鬻爵,蒙鄙圣聪,臣认为,陛下当尽屠奸宦,释放党固,陛下亦应当厉精图尽,亲君子,远奸臣,否则大汉江山危矣。
曹操说这段话的时候脸色很平静,非常的平静,好似眼前的这个人不是汉灵帝,而是他自已般,有了汉灵帝今天的表现,他相信汉灵帝不会因言杀他,就算真的杀了他,他也心满意足了,大汉江山有望了,他还有什么不高兴的呢。
孟德!刘鸿拉起曹操的手:你可知我命你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孝廉朗为西园副校是何用意?啊。
见刘鸿问出这个,曹操心里一动,如果说之前他认为灵帝任命自己当这号将军只是因为他是已故十常侍之一的祖父曹腾,那么现在他会认为此汉灵帝此举大为深意。
啊。
一旁的贾诩也低声的啊了一声,神色大讶,抬头看了一眼灵帝,神色怪异,只一会儿,目光闪躲的低下去。
看来文和是明白了。
刘鸿瞄了一眼贾诩,转对曹操笑道:孟德明白了否。
啊。
曹操又啊了一声,疑惑难解的神色马上换成大喜过望的色彩:微臣定当不负陛下所托。
很好,尔成功之时,就是我动手之日。
刘鸿拉住曹操行礼的手,又拉住贾诩冷冰冰的手,仰头看着屋顶:朕沉醉了那么久,他们也该斗累了,是时候醒来了。
双开二人,刘鸿转向贾诩:文和,可愿留下与朕一起创那大汉盛世。
看到贾诩低不语,刘鸿知道,贾诩是没那么好说服的,要留下贾诩很简单,只要拨出刀来,架到他脖子上,贾狐狸必然会同意,但刘鸿不能这么做,属于他自己的力量实在是太小太小了。
他需要君臣相得的臣子,他需要全心为他谋划的智,犹其是贾诩这样的毒士,要是强行留下他,难免让对自己前任早已死心的贾诩给自己来一招狠的,那就得不偿失了。
贾大人,留下来吧,陛下现在正是用人之际,留下来,定有大用。
曹操见贾诩不说话,不禁有些不悦,他看得出来,汉灵帝是诚心相请,做为一个皇帝,做了这样一个姿态,你一个小小的管粮仓官还在那边摆架子,也未免太说不过去了。
陛下。
贾诩寻思了良久,抬起头来正色说道:诩有一话,请陛下回答,要不然,还请准臣告病还家。
大胆。
曹操一听气得面色通红,头都竖了起来,刷的一下拨出长剑,指着贾诩怒道:陛下,贾诩目无君上,罪当问诛,请陛下下命,臣定当斩这无君无上的奸人狗头。
为什么谋士归顺时总得来这一套,刘鸿心里无奈的叹了一句,自己可是皇帝耶,可不是那些诸候,人家普通穿越到三国的人士,都可以三言两语收服一个,更有的虎驱一振,王八之气一放,贾诩郭嘉就哭爸喊娘的扑上去喊主公了。
而自己,身为皇帝,要收服一个人才还得幸幸苦苦的谋划,先出其不意,攻其不备,待其阵角大乱,再以势压人,以理服人,以情勾人,以高官厚禄引诱人,就差没有化身兔子,跟他们喊:来吧,只要你臣服我,我就把菊花卖给你。
苦命呀!刘鸿心里暗骂了一声前任,笑了笑,拦住曹操,孟德不必如此,君择臣,臣亦择君,文和此举虽有不妥,但并无不当。
贾诩听到这话,双眼神彩一瞬间爆起,汉灵帝能讲出这样意味深长的话?这样宽容的话?这样软弱兼施,兼收并蓄的话。
陛下。
曹操不甘的收回长剑,犹愤愤的瞪着贾诩。
好,君择臣,臣亦择君,如此,臣就问了。
贾诩拱手说道。
文和请讲。
刘鸿施施然的坐了下来,又拉着曹操与自己做在了一起,现在曹操可是他的希望,大依靠,这段时间,他总感觉芒刺在背,危机四伏,有曹操这个千古枭雄在一起,他会感觉安全点。
可是殊不知,这一举动更让从小没人疼,没人爱,因长相丑陋自卑判世离家出走的曹操感动莫名,死心塌地,终其一生,做了一个治世之能臣,死后葬在皇陵,墓上有汉灵帝亲手提的字。
已故汉之忠臣朕之知已征西将军曹公之墓,刘鸿立。
没人会认为英明神武雄图大略智惯天下博古通今肩比圣人的大汉皇帝会把自己的名字写错,但也没人知道这位伟大的帝王为什么偏偏就把他写错了。
:曹操幼年因相貌为人所不喜,所以幼儿年孤苦,极其自卑,从其少时离家出走,常常穿扮得奇里奇怪四处捣乱搞恶作剧可看出一般。
他后来回忆自己的童年,写了一《善哉行》,感叹说:自惜身薄祜,夙贱罹孤苦。
既无三徙教,不闻过庭语。
由此可以看出曹操少年的孤苦。
:孤自幼孤苦。
引自三国志。
:(引自《管理三国志》)曹操是一个迷茫的人。
他的迷茫,使得他的人生变成了一次历险。
他的迷茫和风险意识,又使得他一方面感到痛苦,另一方面像嗜好毒品一样嗜好暴力和权谋。
就像我们这个时代的某些企业家一样,尽管他的事业做得很大,但他的人生却是一场令人百感交集的悲剧。
那么,曹操的悲剧人生究竟是怎么造成的呢?我以为,与他小时候的家庭教育有关。
曹操的祖父和父亲,都是有权有势的高级官员。
他呢,也算是口衔宝玉出世的。
但这个家庭有一个毛病,那就是:它既不像书香门第那样谦和明理,也不像庄户人家那样忠实厚道,而是像奸商一样喜欢投机取巧。
曹操的祖父曹腾,是一位深得汉桓帝宠爱的宦官,曾经做过大长秋,也就是宦官集团的领。
他的父亲曹嵩,是宦官曹腾的养子,先后做过司隶校尉、大司农、大鸿胪和太尉这样的高级官员。
所谓司隶校尉,相当于国家都所在城市的公安局局长。
大司农,相当于农业部+财政部的双料部长。
大鸿胪,相当于外交部部长。
至于太尉,则是负责全事的最高长官。
所以,曹操虽然是一个宦官的后代,说起来不太好听,他的家庭却是相当富贵的。
但是,曹操从小并没有受到良好的教育。
这也可能是曹操写《善哉行》的感想之一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