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形象也能改变命运:形象决定成功 > 第五章 新鲜人职场礼仪(4)

第五章 新鲜人职场礼仪(4)

2025-03-31 04:40:06

餐巾在每个座位的前方,会有自己的整套餐具,大的上菜盘中会有一方折叠好的餐巾,入座后不要立即主动打开餐巾,这项动作被视为进餐开始的信号,通常在社交餐宴中由女主人开始启动铺餐巾的动作,宾客随后跟进,商务餐会中由主人或主宾启动,因此须等待启动后才跟着做。

打开餐巾铺放前的折叠法有两种,一是从对角线折起成三角形,二是从中间对折成长方形,折好放在大腿上。

餐巾放定后动作必须小一点,以免餐巾滑落,中途若要离席,可将餐巾放在椅子上。

餐巾可用来擦嘴或擦手,但仅限于擦拭嘴角边的汤汁或面包屑,不可用来擦拭过于油腻的嘴。

餐具餐具分为三大类:刀叉(Silverware)最早是银制品,因此英文是银器;碗盘(Stoneware)指陶瓷制品,咖杯杯也包括在内;杯子(Glassware),专指玻璃制品,因此多为酒杯。

刀叉西餐的取食器具与中餐的最大不同是每一道菜用一副食器,吃完即收走,每一种菜的食器形式都不一样,比起来中餐从头到尾只有一副筷子,实在是简单多了,但当我们熟悉后,一上桌看到食器就可以估算出这一餐的菜色与道数,这可能也是个好处。

在个人座位前方的餐具区,最多放上三付副刀叉,但右边的汤匙或开胃菜的小叉子可能会多出来,以上图为例,最右边的小叉子通常用来吃开胃菜,此处是吃生蚝的小叉,接下来是喝汤用的汤匙。

再往里面就是三副刀叉,最外侧的是鱼刀,鱼刀通常不锋利且形状特殊,再往中间最大的是主菜刀,这副是肉刀,肉刀最为锋利,最里面较小的是色拉刀,左边的叉子依序与刀成对。

有时会有甜点叉与匙,放在上菜盘的上方。

碗盘西餐多半用盘,极少用碗,即便是喝汤,也是浅浅的碗,有时还更像盘。

在个人餐具区通常有一个大盘子,称为上菜盘(Serving plate),每道菜上来都会放在这个大盘上,通常在上主菜前这个盘子会撤下。

在餐厅中用餐每一道菜每一个人有一盘,食毕盘就收走,但在家庭餐会中每人座位前有一个自己的盘子,菜上来用大碗盘装盛,轮流传递取菜,放在自己的盘中,传递的方向是逆时针方向,也就是传给右边的人。

在个人餐具区中靠左上方,还有一个小碟子,上面放置一个圆钝的小刀,这是面包碟与牛油刀,用牛油刀从大块牛油上切取自己所需的分量放在面包碟中待用。

有时候大家弄不清面包碟是在左还是在右,如果随手任意用了,会让右边的人陷入没有面包碟的窘境。

杯子西方人非常重视饮酒,食物必须与酒搭配合宜,因温度与口感的不同需求,每一种酒都有特定的杯子,通常一入座看到杯子就知道这一餐有哪几种酒可以喝,在个人餐具区右上方的一组玻璃杯是属于你的杯子,千万不要伸左手去取杯子,不然这回又弄得左边的人没有酒喝。

认识一下酒杯,图中最右边的小杯子是雪莉酒杯,这是餐前酒,跟着开胃菜一起饮用。

右二是白酒杯,搭配白肉,此处是与下面的鱼刀配合,这顿白酒配的是鱼肉。

中间的是红酒杯,搭配主菜红肉,左二的大杯是水杯,左一的瘦高杯子是香槟酒杯,通常是在庆祝的场合才会喝香槟。

餐具礼仪餐具的拿法必须正确才不会显得笨拙难看,执刀时用右手食指轻按在刀背上可帮助施力与控制方向,不可用拿笔的方法前后拉动。

叉子的使用有两种方式,主要是由于美式与欧陆式进餐的不同,美式进餐在用刀切取食物后,将刀放在盘子右上方斜边处,再将叉子换到右手,此时叉子可以翻过来以叉腹朝上,既可叉取也可以当作匙来使用,这样的吃法因为一直换来换去,因此又称为换手吃法(zig-zag)。

欧陆式的进餐,自始至终,右手持刀左手持叉,不能换手,左手持叉时叉背永远须朝上才行。

两种吃法各有使用上的优劣,美式吃法换手较麻烦,但有人认为右手比较灵活,叉子翻过来当匙,更便于取食。

欧陆吃法不换手动作较流畅,但左手执叉背取食,对于无法叉取的食物,只能放在叉背上送入口中,难度较大。

一般人还是认为欧陆式吃法更为文雅,因此建议年轻人勤加练习,并且在餐会中观察他人,通常主人与主客用换手吃法,也可以跟进,但如果大家都用欧陆式,最好也跟着这么做。

餐具的使用中还有一项重要原则,就是在进餐中,刀叉摆放的位置可以暗示食物还要不要继续吃,如果这道菜还要吃,只是由于聊天暂时中断,此时将刀叉放在盘中成大致的八字形,刀在右上叉在左下。

假使这道菜已经不吃了,必须将刀叉合拢斜放在四点钟方位,看上去有点像英文大写的Q字,可以这么记,Q代表quit停止了,服务生看到这样的餐具摆放,就知道餐盘可以撤了。

更多免费txt电子书,欢迎您到www.txtsk.com.cn下载声明:本电子书仅供读者预览,请在下载24小时内删除,不得用作商业用途;如果喜欢请购买正版图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