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明全集 > 第164章京师七上

第164章京师七上

2025-03-31 04:43:39

明代北京城也就是元朝大都城的改建,北墙南缩五里,南墙向南展出两里,成为东西向的长方形。

皇城位于京城中部偏南处,皇城南大门即承天门前,是大明中央机构各官署衙门,而东、西、北三面就是居民区了。

居民区仍以坊相称,坊下称铺,或称牌、铺。

北京城四四方方,街道笔直,各牌、坊依着街道而建,因此房子也大抵是进门后四四方方,东、西厢房兵力,面北即位正厅的格局。

这边是北京城著名的四合院了。

这些四合院一层一层的,以皇城为中心,向四周辐射开去,而越靠近皇城的地段,自然也是越贵。

而在北京内城东和城西各有一个向南分别通向崇文门和宣武门、向东向西分别通向朝阳门和阜成门的重要十字路口,明成祖在营建北京城时,在这两个十字路口的四面皆建有一座三间四柱冲天牌楼,以供居民住居,繁华京城。

这八座牌楼就是北京城著名的东四牌楼、西四牌楼了。

这等地带,自然地贵如金,一般人不敢仰望了,只有那些王公贵族、当朝权贵抑或是富商巨贾才住得起。

而宫城居于皇城之中,西郊是皇帝、妃子游乐的皇家园林西苑,东郊却是宫内个执事衙门,王公贵族们方便进宫游乐,多居于西四牌楼,商贾方便进宫送货物,多居于东四牌楼。

所以京城又流传有东富西贵的说法。

陈演,作为当朝首辅,自然能沾上这个贵字了,他便住在西四牌中了。

此时朱震身穿便衣,只带着刘峰一人,悄然来到陈演居住之处,寻了门房,递上名帖,称名要拜访首辅大人。

宰相家丁七品官,首辅家的门房自然也是个肥差,地方官吏、闲散生员等想找首辅的门路的每天不知凡几,这些人要过的第一关便是门房了。

他懒洋洋的接过刘峰递上来的名帖,满不在意的看了一眼,却见到名帖上书着‘山东朱震’四个大字。

脸上马上露出笑容来,恭敬的说道:原来是朱大人,我家老爷散朝回来后便吩咐,若是您来找他,便仍我直接带您去书房。

朱震笑道:有劳了!陈演虽然有钱,但是住的房子却不怎么样。

房子只有两进,前面一进为外院,是一个典型的四合院。

后面一进除了正房,便只有西侧一栋矮小的楼房了,连个花园都没有。

而据那个给他引路的门房将,这栋矮小的楼房便是陈演的书房了,只有一定品级的大官和一些皇亲国戚、王公贵族来访,陈演才会在书房接待的。

朱震进入书房时,陈演正皱着眉头,似乎在思考什么。

他手中还拿着一封信件,想来思考的事情和这封信件有关了。

他听见脚步声,回过头来,见是朱震,便放下手中信件笑道:今日听说贤弟进京,老哥哥我琢磨着凭着我们两的关系,贤弟一定会先来找我的。

没想到贤弟这么给我面子,来的这么快。

朱震道:下官既然进京,自然该先来拜见首辅大人。

陈演笑道:贤弟,你知道刚才老哥哥我在想什么吗?你肯定不知道,我告诉你吧,金虏头子,那个伪清皇帝皇太极死了。

说道这里,陈演紧紧的盯着朱震,想看到朱震惊讶的表情。

可让他失望的是,朱震脸上没一点变化。

陈演干笑一声,说道:贤弟不愧是在战场上磨练出来的,听到这么惊人的消息,却一丝意外都没有。

意外?或许别人听到这个消息,会赶到意外,但是朱震不会,虽然他不知道皇太极是哪一天死的,但却知道他死于明朝灭亡前一年的月间。

而且他还知道多尔衮会立年仅六岁的福临为皇帝,即顺治帝。

不过他听陈演这么一说,还是解释道:皇太极经常亲自上战场,长年累月,身上肯定种下了不少暗疾,突然死了,也没什么奇怪的。

陈演道:现在我说一个消息,你肯定会惊讶了。

那份是我在皇宫里的眼线送来的密报,信件中透露,皇上有意趁皇太极刚死,金虏内部不稳,兴师北伐,夺回松山、锦州。

朱震道:兴师北伐?朝廷还有能力兴师北伐?说句泄气的话,现在金虏不来进攻大明,皇上就要偷着笑了,哪还有兵力顾及关外啊!陈演道:我自然也知道,可是皇上特别爱面子,又好大喜功的毛病你不是不知道。

当年皇太极称帝那会儿,中原已经闹成一锅粥了,朝廷也穷的叮当响了,皇上还是不肯承认皇太极的地位,扬言要兴兵问罪,弄得皇太极恼怒,十几万大军突袭关中,北京城都被金虏围了起来。

皇上一直对此时耿耿于怀,现在皇太极死了,他当然想去讨回颜面了。

朱震道:首辅大人当真是手段了得,连宫中都有你的人。

不过这是皇上也就心里想想而已,你当他真会出兵。

何况这种大事,皇上一定会同朝中大臣商量,大家肯定会反对的。

陈演道:贤弟你不知道啊,如果皇上在朝堂上提及此事,那么肯定会让我先发言的。

我若反对,皇上心中肯定不喜,用不了多久,便会想着法子撤了我。

你看皇上的历任首辅,凡是和皇帝唱过反调的,不出一月便会被革职。

朱震心里不由鄙夷,身为首辅,连和皇帝唱一回反调的勇气都没有。

也是,他本来就是靠着事事顺着崇祯的心思上位的。

口中却说道:那大人就顺着皇上的心思好了。

反正此事也是雷声大雨点小,做做样子罢了。

真要兴师,皇上哪儿征集兵马去。

陈演道:若是皇上叫我督师怎么办?自圣上即位以来,我朝督师出征的大臣,不论结果胜败,还没有能安然无恙的回来的。

远的不说,就说那吴甡,大学士做的好好的,可是一旦南下督师,三个月都没挨过,就被抓回京师候审了。

若非蒋德璟、黄景昉二人护着,早就被治罪了。

而前首辅周延儒,今年三月督师北上,五月就被革职查办,他和金虏连面都还没碰上,这和战争扯得上边吗?朱震听了不禁一愣,难道大明真的就没有安然回朝的督师?若真如此,也难怪历来以出将入相为最高荣耀的书生们到了明末却无人敢要这份荣耀了。

朱震笑道:首辅大人可以推荐蒋德璟或者黄景昉去督师嘛!您手段通天,这点事肯定难不倒您的。

陈演苦笑道:贤弟又有所不知了,皇上虽然用文臣御武将,可是又有一天潜规则就是不治武事,不为督师。

杨嗣昌、丁启睿到周延儒、吴甡,他们都在地方坐过巡抚或者总督,也就是说有过统御武将的经验。

而蒋德璟、黄景昉都是翰林出身,不曾有过统御武将的经验,资历不够。

朱震奇道:这么说首辅大人做过总督了,下官却还不知道呢?朱震对陈演也调查过,这人也是翰林出身,历任吏部、兵部、最后做到户部尚书。

十四年以兵部右侍郎兼武英殿大学士的身份入阁辅政,十五年迁户部尚书、次辅,今年五月间周延儒被革职后,才升任首辅的。

陈演道:巡抚总督我倒是没做过,十五年我担任兵部右侍郎时,曾经平定了山东一场叛乱。

我也因为这次平乱有功,才升任户部尚书、次辅的。

听他这么一说,朱震这才想起去年六月间山东有个叫徐义的人,自称是徐鸿儒明末第一个起义反明的人,在天启年间便利用白莲教起义造反了,声势也颇为浩大。

的儿子,在山东聊城一带聚众造反。

朝廷让担任兵部右侍郎的陈演前去平叛,陈演还未到山东,这次雷声大、雨点小的叛乱就被平定了。

陈演喜滋滋的回京报功,说自己亲临前线督师苦战,斩首若干,终于平定叛乱。

屡吃败仗的崇祯见自己终于打了一次胜仗,龙颜大悦,马上升任他为户部尚书、次辅,并引为肱骨之臣。

想通此节,朱震笑道:没想到首辅大人除了能辅佐皇上,处理政务,还能统兵决战沙场,平定叛乱。

倒是下官失敬了。

陈演苦笑道:贤弟你就末取消我了,那次全是运气,真说道打仗,我哪能比得上你啊。

唉,早知道有今日,当初就不该吹嘘冒功了。

朱震道:下官倒有一策,便是一个‘拖’字。

皇上若是提出要兴师夺回松山、锦州。

你不要反对,只是推说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先拖上几个月。

而大人您只要能在这几个月里,扳倒蒋德璟、黄景昉。

倒是内阁只剩下首辅大人您了,皇上便舍不得让你督师出征了。

陈演道:说得倒是容易,要是蒋德璟、黄景昉这么容易被扳倒,我还会留他们到今天吗?朱震道:下官心中倒是有些想法,请首辅大人参考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