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兴明全集 > 第八十一章 上殿朝天子 下堂捞沉银

第八十一章 上殿朝天子 下堂捞沉银

2025-03-31 04:43:37

首先羔羊给支持我的大大们致以最真诚的歉意!整整四天没更新了!是羔羊对不住你们啊!郁闷哩!新人啊!不能很好的把握情节,写朱震在枣庄打金虏打的起劲,一口气就写了十几章,写完了才发现把中原、朝廷都丢一边去了!不过这些天挺难过的,人生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不如意的事全挤到这一块了,有点想自杀的冲动,不过想想还有这么多支持我的读者在等着我,我就舍不得了!哼哼!一切不如意的事都给我滚吧!有读者们的支持我就足够了!大吼一声:我胡汉三又回来了!……下面是第八十一章正文……枣庄会战,无疑是成功的,朱震击毙金虏统领级的大将二人(孔益林和哈吉图),生擒一人(洛芳),击毙金虏士兵五万八千人,而自己却只付出了六千伤亡的代价,这些成绩,足以让朱震骄傲了。

不过在朱震麾下将士兴高采烈的欢庆胜利时,从五莲远道而来的赵明玉可就不高兴了,没杀几个金虏抛开不说,自己还折损了三千多人,脸面也全丢光了。

不过人总是会去为自己的失败找理由的,赵明玉的理由便是朱震在骗他。

笑话!几万步伐齐整的金虏骑兵咆哮而来,你居然告诉我这只是一群残兵败将!但是事实上朱震的的确确打败了金虏,所以赵明玉给自己找的理由在理论上是不成立的。

因此他就算找到了理由却也无法推卸失败的责任。

然而在朱震送给他五千余颗金虏的首级,近千匹受伤了的战马时,赵明玉的战绩立即变成配合破虏将军在枣庄大败金虏,斩首五千余级,虏获战马一千多匹的骄人成绩!赵明玉也满意的带着部下回五莲去了,取得这么骄人的战绩,上面的赏赐应该不少吧!这个破虏将军朱震还真够意思的。

在送走赵明玉后,朱震手下的将士们颗不干了,我们辛辛苦苦杀金虏,总镇大人把功劳全让给了别人,这不是明显的在打击将士们的士气么?朱震自然有自己用意的,所以耐心的向将士们解释自己的用意,还好他麾下将士大多都视他为神灵一般,朱震解释了几句,大家也就释然了。

一切善后工作完毕之后,朱震一面带领大军进驻沂州,那里可有金虏半年来劫掠河北、山东的财富的一半啊!另一面上书朝廷请功,同时要钱药粮,虽然在得到沂州后朱震很富有了,但北京的钱粮迟早是李自成的,朱震记得李自成逃出北京城时带的金银珠宝都上千车呢?现在能多要一点就尽量多要一点吧!北京城里确实有很多很多的钱粮,不过朱震却不知道这些钱粮却不是朝廷的,朝廷现在都穷的开不了锅了。

要剿灭流寇,需要增加剿饷,要对付金虏,需要增加了辽饷。

大明朝的国税都征收到崇祯十八年去了,但还是入不敷出。

就在昨天朝会之时,崇祯皇帝手里还拿着几份崔要粮饷的奏章,苦着脸让大臣想对策。

一个个老奸巨猾的大臣哪里还有不知道崇祯皇帝的意思,他无非是想让大臣们都掏腰包捐钱粮给朝廷而已。

所以一个个都闷声发大财,平时争吵激烈的朝会居然变得鸦雀无声了,这倒也是一番奇迹。

最后崇祯忍不住了,点着张晋彦的名字问道:张爱卿,你身为兵部尚书,先把你的意见说出给来大伙儿听听!崇祯皇帝点张晋彦的名字是有理由的,张晋彦在几个月前还之时兵部右侍郎。

但是很善于察言观色,投崇祯所好,所以崇祯皇帝便找个借口罢退了原兵部尚书张国维,把他扶上了兵部尚书的宝座。

现在崇祯把这个烫手的山芋推给他,是在看他懂不懂的知恩图报,会不会继续投自己所好,充当自己忠实的走狗!崇祯皇帝从来就没把大臣没当人看过。

张晋彦接到这个烫手的山芋顿时有种想死的冲动!依照崇祯皇帝的意思,让大臣们纷纷解囊相助,并且自己来个大仁大义的带头捐献?这样崇祯皇帝肯定满心欢喜,自己以后在崇祯眼里的地位可以说是很牢固了,可惜在崇祯眼里的地位牢固有个屁用!因为这样一来,满朝的文武大臣、皇亲国戚、功勋权贵只怕都会视自己为眼中钉肉中刺,把自己孤立起来,甚至会采取某些行动置自己于死地了。

另外还有一个办法就是继续装聋作哑,陪着大臣们糊弄崇祯皇帝,这样满朝文武大臣该欢喜了,不会和自己作对了,但是崇祯皇帝是那么好糊弄的?丢官是小事,只怕明天他就糊弄一下自己的生命了。

崇祯看着满脸苦色的张晋彦,心里也知道他在想些什么,不过御下之道,在于先给个萝卜再打一大棒。

自己的萝卜早就给他了,也该到用棒子敲打敲打的时候了!所以崇祯皇帝丝毫不会去体谅张晋彦的难处,只是鼻子两哼,提醒着张晋彦不要忘了自己给他的恩宠。

张晋彦听到崇祯皇帝的哼声,知道这位主子开始不满了,要是自己还不说出个一二三来,只怕以后的日子就难混了,马上出列,颤颤的说道:启奏圣上,微臣想来想去,觉得要解决粮饷问题……说道这里,张晋彦眼睛瞄了一下端坐在龙椅上的崇祯皇帝,结结巴巴的继续说道:要解决粮饷问题,微臣想了很久,将士们在外面打仗,朝廷的粮饷是断然不能拖欠的。

说道这些套话,张晋彦又变的流畅起来:圣上还记得崇祯二年金虏偷袭京师,勤王之军因为粮饷问题中图哗变,造成京师差点落入金虏之手吗?所以对于镇守边关的将士,我们一定要善加安抚。

李自成等贼寇势力日益壮大,援剿大军崔要的粮饷也是不能拖欠的……看着张晋彦有意转开话题,崇祯皇帝怒道:够了,朕是问你怎么为将士们筹集粮饷,不是要你说这些天天讨论来讨论去的废话!难道朕还不知道将士们的辛苦?朕就是想早点把粮饷发下去安慰一下这些在为我大明江山浴血奋战的将士。

你们倒好,一个个身居高位,丝毫没有为大明江山去打算过,要是大明完了,你们也完了!看到崇祯动真火了,底下的大臣们一个个都跪在地上,高声叫道:臣等无能,不能为圣上分忧解难!崇祯荒地看着这群一个模子印出来的大臣,顿时有种哭笑不得的感觉,你们无能?你们能力大着呢!朕都被你们糊弄成这样了,你们不能为朕分忧?只要你们带头,每个人捐出一点点银子,朕就宽裕多了,哼哼,朕都知道你们的家产状况,你们每一个人都比朕有钱!不过,崇祯虽然眼热着文武大臣、勋臣权贵们的家产,但总不能伸手去要吧!所以他再次逼问道:张晋彦,你想到办法了没有?张晋彦战战兢兢的说道:启奏圣上,微臣思之,这钱粮……这钱粮……说道这里,张晋彦突然脑袋瓜一亮,‘朝廷穷,藩王富’洛阳、开封……无一不是富甲天下的地方。

洛阳被李自成洗劫一空,是没什么了,可是开封,不是被李自成用黄河水淹没的么?那么开封的金银财物应该都埋在城里吧!想到这里,张晋彦立马十分流利的说道:微臣听说,开封城里不时有人在淤泥中捞出金银财物,想那开封城自宋朝以来,一直富甲天下,周王一脉苦心经营开封二百多年,其积累的财富早就不少于朝廷,但是去年九月被穷凶极恶的李自成引黄河之水淹没开封,整个开封逃得性命的少之又少,那些金银财物应该都被埋在了城里吧!圣上可以派人去开封一带捞取沉积在淤泥中的金银财物,所得可全部充当军饷。

说到这里,张晋彦又瞄了一下崇祯皇帝,看到他还是那副阴沉沉的老脸色,心里稍稍安定了一些。

而两边的文武大臣们听到张晋彦这个异想天开的主意,一个个都对他露出‘你行啊!’的表情。

崇祯皇帝听到张晋彦的主意,确实有点心动了,毕竟要他去向大臣和权贵们伸手要钱,那是一件很丢脸的事,若不是被逼的没办法了,崇祯也不会用这一招。

现在有别的解决办法,那自然是最好的了。

不过朝廷派人去开封‘捞钱’,这要是传出去了,朝廷的脸面何在?他崇祯皇帝的脸面又何在?所以只得又把那副阴沉沉的老脸色摆了出来,想看看大臣们有什么反应!这个时候,参与朝会的大臣们也都知道崇祯皇帝的意思,就开始交头见耳,小声的嘀咕起来。

嘀咕了一会儿,大学士蒋德璟出列说道:启奏圣上,臣等认为朝廷派人去开封捞取金银财物的事,传出去有损朝廷天威,落下笑柄,但是沉积在开封淤泥中的金银财物不捞出来,又实在浪费,还有可能引起民间混乱。

所以臣建议派遣工部大臣以修建开封城的名义前去开封废墟,捞出来的金银财物明面上可以对外宣称用来修建开封,而暗地里却把它们充作饷银。

崇祯皇帝听了,立刻食指大动,这真是一个好办法啊,既不丢朝廷脸面,又能得到饷银,便马上说道:‘爱卿所奏甚是有理,而这事交给别人我也不放心,周爱卿,你就亲自去一趟吧!崇祯皇帝口中的‘周爱卿’是工部尚书周堪庚,他听到崇祯让自己负责此事,心里大喜,这可是一个肥差啊!假若开封城里真的是遍地金银,那么上交多少还不是凭自己一句话,就算一两银子也捞不到,也可以趁机离开这个见鬼的京城,到外面去游历一番嘛!所以很高兴的大声说道:微臣领旨,为了早日修复开封城,臣一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一场无聊至极的朝会便被张晋彦一个无聊至极的点子无聊至极的结束了。

?.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第八十三章 朱由检再闻噩耗 牛金星初论三胜晚上,上书房!暂时把饷银的事丢给那群大臣了,崇祯总算是舒了一口气,接下来该好好鞭打鞭打吴甡了,这家伙去湖广主持战局,都两个月了,怎么一点消息都不传回来。

其实吴甡不传回消息,崇祯皇帝也知道他在湖广一点进展都没有。

明朝的特务组织锦衣卫遍及各地,对大一点的官员吃喝拉撒都严密监视着,更何况吴甡这个总督各地援剿大军的督师呢?早在吴甡出征时,崇祯就在给他调陪的一千京营里安排了锦衣卫的人员。

根据锦衣卫传回来的消息,吴甡自进入湖广后,准备进取武昌的张献忠放弃攻打武昌的计划,投靠了李自成,而李自成原本有些混乱的部下在得闻朝廷派人督师后,反倒是拧成一团了。

挂这平寇将军印的左良玉二十几万人龟缩在安徽,吴甡对他是莫可奈何。

原本抱着很大希望的刘泽清部进入湖广后也把吴甡丢到了一边,剿灭起一些小股的土匪山贼很带劲,部下发展到了二万多人。

只是一提起进剿张献忠,刘泽清就能找出一大堆理由来。

再就是孙传庭,也一直以陕西军新败,士族多为新招募之兵,训练未熟练,暂未成军为由拖着,拒绝崇祯皇帝让他挥师东进的命令。

倒是山东,虽然在会宝岭大捷后一直没有取得大规模的胜利,但一直在和金虏交战不止,各有胜负。

崇祯皇帝也知道,朱震手下只有二万多人,要他去对付七万金虏,是有点为难他了。

看完这些军事情报,崇祯皇帝重重的吸了口气,看来的狠狠的鞭打鞭打吴甡了!在崇祯皇帝心里瞎琢磨的时候,一个叫王承恩的司礼太监小声的在他耳边说道:陛下,锦衣卫又有消息传回来了,是湖广那边的。

崇祯皇帝听了,微微点了点头:说道呈上来王承恩对着守门的卫士使了个眼色,一会儿,便有一名锦衣卫走了进来,看上去他应该是锦衣卫系统中的一名官员,而且地位还不低。

他首先向崇祯皇帝行礼道:皇上万岁!崇祯挥了挥手说道:免了!是什么消息,快给我呈上来。

那名锦衣卫官员手上拖着一个卷起来的书简说道:启禀陛下,这是陛下让臣安排在吴督师身边的锦衣卫传回来的最新消息,微臣还没来得及看,请陛下过目。

王承恩知道该自己去把那卷书简拿来放到崇祯皇帝书桌上了,便接过那名锦衣卫官员手上的书简,呈给崇祯皇帝。

崇祯打开书简,慢慢的开始阅读起来。

可是在一边伺候的王承恩发现这位主子读着读着,脸色变得难看起来,而且是越来越难看!似乎有满肚子的火气要爆发出来一般!现在他明白了,为什么刚才刚才那位锦衣卫副指挥使说自己还没来得及看这道情报了。

他分明是知道这道情报里面不是好消息,而且是很不好的消息。

故而说自己还没来得及看,也就不必说出这道书简里面的内容了。

如果他说自己看了,吃不准皇上想偷下懒,要他把消息念出来的,这满肚子怒火就会爆发在他身上了。

因为人往往喜欢把怒火发到给他带来坏消息的人!譬如大家骂乌鸦,就是因为乌鸦给大家带来的都是坏消息!或许只有一会儿,或许过了很久很久。

这名锦衣卫官员是锦衣卫系统的副指挥使,在这京城,也可以说是个权眼通天的人物了。

锦衣卫啊!大臣们晚上做梦都怕的一个机构!他们是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组织。

一个没有丝毫道理可言的组织。

不过他们和那些大臣还有一些不同的地方就是,皇上要罢黜一位有资历的大臣,还得找个理由,而罢黜自己这个锦衣卫副指挥使,甚至杀了自己,连理由都不需要!所以他小心翼翼的站在那里,感觉这时间似乎是静止了!不然皇上怎么还没有看完那份书简。

他在猜测着皇上看完这道书简后发怒的模样,不知道这滔天的怒火会不会波及到自己头上来!终于,崇祯皇帝叹了一口气,失望!他脸上尽是失望的表情!他对吴甡的督师出征是多么的满怀希望,他尽自己最大的能力五大营吴甡提出的要求,可是如今,吴甡让他失望了!是的,吴甡让他失望了。

让我们把时间回到放到一个月以前,把地点放到湖广襄阳!李自成诛杀罗汝才和贺一龙后,又故计重施,以勾结官兵,出卖义军的罪名杀了和他不大对眼的袁时中,尽降其众。

另外一个一直以来和他并称的张献忠也表示愿意归顺他,奉他为‘奉天倡议大元帅’,天下义军的总盟主。

李自成的野心顿时大涨,认为自己争霸天下的时机成熟了,便召集部下谋士和战将,商议进兵之策。

以刘宗敏为首的大批武将也都热情高涨,叫嚣着要打到北京去,活捉朱由检。

那位神秘莫测的军事宋献策也摇了摇自己的脑袋,故作高深的说道:十八子,主神器!这天下么,迟早是闯王的,迟早是闯王的!李自成听了自然大悦,便问自己手下第一谋士牛金星道:牛先生的意思呢?牛金星也是个有见识的人,他自然知道此时取北京的时机还未成熟。

不过看着热情高涨的武将派系和笑得合不拢嘴的李自成,咽了咽口水,违心的说道现在天下义军尽归闯王帐下,能征善战的精锐士兵,已经达到三十万人,义军总数,不下百万。

而且在钱粮方面,我们有洛阳、襄阳、承天等诸城藩王历代积累的财富作为后盾,支持义军征战两年到三年不成问题。

再说士气,士兵们一个个都热情高涨,诸位将军更是愿意为闯王肝脑涂地。

所以我们可谓是兵精粮足,士气旺盛了。

而去看看我们的对手明王朝,河南、山西等中原大地竟无一兵一卒镇守。

整个明王朝的可用之兵也只有龟缩在安徽的左良玉和驻守潼关的孙传庭,这两支军队也都多次败在我们手里,怎敢和我们交锋?明王朝的粮饷更加不能和我们相比了,中原久遭各种灾害,全靠着江南那半壁江山在支撑着,近十几年来两线作战,入不敷出,国库早就已经连一文钱都拿不出来了。

江南这半壁江山也快要被朱由检给压碎了。

如此三论,关系到天时、地利、人和。

现在明王朝三者都比不上我军,所以闯王若是在此时挥师北伐,必可一战而定乾坤!牛金星刚刚说完,刘宗敏等一班武将大声叫道:好!牛先生分析的清澈投递,是我们这般粗人比不上的啊!闯王,连牛先生都说可行了,您还在等什么呢?李自成摸了摸自己的山羊胡子,笑着说道:诸将勇气可嘉,牛先生分析得也很有道理!杨先生,我还想听听你的意见。

李自成口中的杨先生名叫杨永裕。

原本是明朝的钦天监博士,在李自成攻下承天时,这家伙无耻的跪在城门旁边迎接李自成进城,说愿意做李自成手下的马前卒。

李自成很高兴,能让明朝的文官帮自己牵马,传出去很有面子。

不过这还不是他最无耻的地方,他最无耻的是居然建议李自成去挖明朝在承天的祖陵,说这样可以聚集财富,还能打击明朝饿士气,一举两得!李自成对他提出的这个建议很感兴趣,果然派人去挖了承天的明朝皇帝祖陵。

也把杨永裕列为自己手下的重要谋士。

刘宗敏等武将一直以来都瞧不起杨永裕,听到李自成点他的名字,都带着鄙夷的目光向他看去。

杨永裕看着四周射来的鄙夷目光,干咳了一声,便开始说出自己的想法来!?.ppa{color:#f00;text-decoration:underli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