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消费者自创内容(2)

2025-03-31 04:43:58

企业网站大多有让人提供建议的机制,而70%的消费者除了会在企业网站上张贴意见之外,也会张贴在其他网站。

企业若能快速处理企业网站上的抱怨声浪,便有机会遏制问题发生,但一旦这些抱怨扩散到更广、更难监控的平台上,问题便一发不可收拾。

很多第三方网站便是专门设计来搜集抱怨、批评和客户响应的。

如果某个网站被称为维基,那么意味着该网站的内容能由访问者新增和编辑,是大众共同写作的基础工具。

维基的英文原字是夏威夷语快速的意思。

刚开始,很多人认为维基会让蓄意破坏者得以轻易篡改内容、故意发表错误信息或做其他破坏的行为,也就是大家俗称在网络社区中钓鱼的行为 (指有人故意散布诱饵,使他人作出情绪化反应,试图阻挠正常讨论)。

然而,大多数维基都有注册系统,并需经过一段时期的等待,内容才可能出现在网站上。

维基让意见领袖习惯于在维基上参与内容创造,是早期驱使消费者创造内容的原因。

博客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免费的软件和主机空间,使任何人皆可建立一个看似专业的博客。

虽然博客发展之初以记录为主,也就是网络日记功能,但事实上大多数博客和网站很难明确区分。

现存博客大多由个人经营,以个人兴趣为主题,不过,其中有些特定博客对某些领域产生不容忽视的影响力。

这些博客的成功让很多公司和组织也开始建立博客。

如同之前讨论过的,RSS可以把用户订阅的新闻标题或摘要喂给他们,用户可在浏览器上看到新闻标题的下拉菜单(菜单会自动更新),选择想进一步阅读的标题。

一位澳洲人开发的Particls()甚至可在浏览器上以走马灯的形式呈现订阅标题,并借助智能助理原型(prototype smart agent)挑选出用户可能感兴趣的内容,再喂给用户。

消费者张贴照片,和特定群体甚或全世界分享,他们也可以在自己或别人的照片上贴标签,使他人更容易搜索到这些照片。

贴标签和群众分类(folksonomies)会在后续章节中讨论。

多数的照片分享网站都是免费的,获利来源是广告(如Flicker, Twango, Ringo等),另外像照片加工网站的获利来源,则是照片冲洗或储存照片。

手机可以操作的博客,让用户通过手机轻松上传照片和视频(而且比上传文字更容易),手机博客的出现,使世界各地涌现了一群通过手机在各地漫游的记者。

也有人称这些移动博客为手机视频博客(Mobile Vlogging),也就是利用手机拍摄视频后,上传到网站上。

许多手机都提供拍照和上传的功能,只要轻轻按下一个按键,动作就完成了。

整体来说,我们必须注意,博客正同时走向两个方向。

一方面,博客因为视频和其他功能而更趋精致;另一方面,却也变得更简单。

以Twitter为例,这个博客的文章通常只有一两句话,让嚷着没时间的人也可以通过手机撰写博客。

网络播放是在网络上以流媒体技术传送声音或视频。

网络播放顾名思义,就是在网络上播出,现在几乎所有非数字广播电视台(BBC、CNN、AIJazeera 等)都拥有网络播放机制,另外也有一些小型组织和个人成立网络播放电台。

网络播放所使用的流媒体机制(持续传送而且下载文件的方式)虽然使录制更困难,却也能提供某种程度的知识产权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