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C 趋势2:微兴趣激增微小众(Mirco-niches):消费者自创内容特别符合小众的嗜好、兴趣和关心的事,这为数字营销人提供了一个更精准的营销武器。
微小众的网站正开始对营销人露出笑脸,也有系统帮助我们在网站上执行营销活动。
例如:是一个在旧金山的新手妈妈建立的网站,为新晋父母提供养育子女的建议,用户会互相回答问题,也可以开辟一个独立的讨论群组,讨论跟养育子女相关的主题。
在18个月内,这个网站就拥有了1万个会员,以及一些小广告。
现在,它正在发展成一个可以容纳更多营销,却不会让会员反感的网站。
CCC 趋势3:网络的新形态网站正用自己的方式解决筛选的问题。
为了对消费者自创内容进行分级和分类,就有了标签和群众分类。
标签并不是新鲜物,它只是对照片、网页、文章、人或书的一小段叙述性文字,让这些内容在未来更容易被找到。
标签是一种元数据 (metadata),是用来叙述数据的数据。
如今的标签跟以往我们看到的传统目录不同,已经不是专业图书馆员或索引人员的领域,任何人都可以贴标签。
标签通常没有硬性规定词汇,消费者只要自发地给出最适合的文字作为标签即可。
这种由下而上贴标签的方式就叫做群众分类。
依赖消费者自己的语言来下标签,而不使用编目录的专门用语,有人则认为依照专门用语会比较好。
有些系统(例如,)认为消费者会根据其他人已经设定的标签,或消费者使用过的标签,决定应给出的相关标签。
贴标签在某种程度上会帮助群众的分类趋于标准化。
群众分类与下一个要谈的趋势――群体智慧有关。
群体智慧有可能接过以往发行人编审内容的工作,评选消费者自创内容。
群体智慧如同群众分类提供可搜索的元数据,新媒体模型也正在创造有质量的筛选方法,这原本是发行人和审查者的工作。
根据各种合作筛选模式,一些新模式逐渐浮现。
就像第3章提到的,通过联合筛选机制,各种相关的信息便可过滤出来,让消费者互相帮助。
这就是群体智慧,也就是三个臭皮匠胜过一个诸葛亮。
正因如此,信息不但能够被组织,其价值也可以通过众多消费者的行动来预测。
这个想法认为最有趣和相关性高的项目都会浮到消费者自创内容的最上方,浮到最上方是用一些方法纪录群体智慧后才能做到的。
接下来我们要进入更精密的重要性筛选――口碑。
口碑口碑主要是为了知道谁可以相信。
令营销人汗颜的事实是,消费者可能相信任何人,却不太相信营销人或媒体。
Forrester Research发现消费者建议是最容易让人相信的广告方式,其可信任度约是付费广告的两倍。
名誉可能是未来网络上的关键要素。
我们精明的广告代理商可以根据口碑筛选信息,并通过学习,提供用户在他们眼中最可信赖的信息。
名誉与隐私之间存在着根本的紧张关系。
名誉借由特定身份的多次交易而建立,隐私则是由多次交易中抽离身份而获得保护。
通过口碑可以解决这种紧张关系,而这也正是未来网络的重要转折点。
在这本书的最后提到数字策划时,会再回头讨论数字影响的重要问题及网络名誉管理。
小结:消费者自创内容● 消费者创造的内容可能是本书所讨论的改变中最值得长期关注的。
● 无论从营销或商业角度来看,消费者原本不是制作人,但消费者现在可以代替制作人,并能把工作做得很好。
● 数字营销人需要很小心地处理认同品牌的消费者自创内容,在民主的数字媒体中,不能让消费者觉得有人介入或逾越他们的权利。
● 这也是数字营销人最需要学习的部分,在建立品牌的同时要学习放手,让消费者贡献内容并掌控主动权。
从传统上看,微妙的敏感度和营销并没有紧密结合。
但在未来,如果营销要成功,营销人就必须把敏感度和营销紧密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