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这名剑之事,众人都不陌生,《吴越春秋》里面记载说:阖闾……请干将铸作名剑二枚。
……干将作剑,采五山之铁精,****之金英,……而金铁之精,不销沦流,于是干将不知其由。
……干将妻乃断发剪爪,投于炉中,使童男童女300人,鼓橐装炭,金铁乃濡,遂以成剑,阳曰干将,阴曰莫邪。
见李仁言点头,李复继续解释道:古时候炼铁用的是气囊鼓风,用木炭来炼。
但气囊所鼓风太弱,如今用排囊或水排鼓风,效能虽大大提高,但还尚显不足。
木炭虽然好用,但烧炼过于费事,所得也有限,现在用煤,得之虽易,但也有缺点:一是所含杂质较多,会渗入生铁,二是炼渣多,炉子容易坏,三是煤容易爆裂,影响炉中透气。
李复的故乡,春秋时是传说中的古帝柏皇氏后裔的封地柏子国,后为楚所并。
战国时属韩,称合伯,是著名的冶铁铸剑重地,当时有天下宝剑韩为众的说法,战国时纵横家苏秦曾说:韩卒之剑戟皆出于棠溪、合伯、龙泉,皆陆断牛马,水截鸿雁,当敌则斩坚甲铁幕,著名的龙泉宝剑便是那里的龙泉水淬火制成的。
至今也是国家的特宽特厚钢铁基地所在,所以李复以前对钢铁铸造也下过一番功夫,在这里竟派上了用场。
赵老四和那两名铁匠怎么也没有想到,面前这看起来养尊处优的公子哥,竟然对炼铁锻造如此熟悉,他们干了一辈子,也都是凭借上一辈相教和自己慢慢积累经验,并没有形成什么理论,如今面前这人说来,竟样样都对,听的他们心中很是痒痒。
李仁言也没有想到,李复真的了解锻造之术,见他说如今的鼓风和燃料都不足,忙向其问道:李兄既知不足之处,那定是有改进之法了?李复道:自然有,鼓风可用风箱,燃料可用焦炭。
风箱?焦炭?几人都没有听说过,不由互相对视。
这‘风箱’和‘焦炭’都是什么物件?李仁言问道。
李复想这风箱说起来不如画出来容易看懂,自己小时候在姥姥家里,还经常烧火拉风箱呢,对这个东西相当熟悉。
但一时找不到纸笔,想了想竟用指头蘸了茶水在桌子上简单画了起来,一边画一边讲:风箱两端各设一个进风口,口上设有活瓣,箱侧设有一风道,风道侧端各设一个出风口,口上亦置有活瓣。
通过伸出风箱外的拉杆,驱动活塞往复运动,促使活瓣一起一闭,以达到鼓风的目的。
赵老四、李仁言等盯着那茶水画出的图苦思冥想,李彭也想了一阵,才说道:二哥是说,这风箱拉杆往一个方向拉动,那反方向的活瓣就开启,风就进来,然后再推回,这边的活瓣则开启,如此反复?李复笑道:正是,彭弟明白的很快。
李仁言等人也慢慢一边听一边想,逐渐也清楚了是大致怎么回事,不禁都喜形于色,道:如此巧妙的设计,却又如此简单,真难为是怎么想出来的。
李复道:不错,这风箱最大的一个好处就是容易制做,绝对不复杂,而且可以再想些办法,将水排的推动之力融会其中,那风力就可以更大了。
赵老四看的高兴,也说道:这东西是好作,要是给木匠讲一遍,估计就能做出来,风力也应比以前的大的多。
李复微微一笑,继续讲道:至于焦炭,简单说来,其实就是将煤埋在地下,使之燃烧,到了一定时候,将其密封,待余火熄灭,便成了。
不过具体办法好坏,会涉及出焦的多少与热力,其中也深有讲究。
这焦炭既有煤的长处,又避免了煤的缺点,烧制若有经验也不算难,对锻造所用要比煤强之甚多。
几人都听得入迷,都在细想焦炭会是什么样子。
好一会李仁言才叹道:实在没有想到,木头能烧制成木炭,连煤也能烧成炭。
今日李兄真是让我等眼界大开,受益非浅。
李复一时快意,笑道:这有什么稀奇的,煤本来就是远古的木头变成的,所以能烧,自然也能炼成焦炭了。
说完之后,见众人用惊异的眼光看着自己,还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自己也没有说错什么啊?不由疑惑的望向李彭,李彭也是一脸意想不到的深情,见李复看他,明白其意,便道:世人用煤已久,但从来不知煤的来历,二哥所说为远古的木头变成,真令人惊奇。
李复恍然,道:确是如此,远古之时,森林和草原遍布大地,后被埋入地下,天长日久,变为煤炭。
若仔细看煤块之中,也许还能看到和木材相同的纹理,即是此因。
李仁言和李彭没有干过什么活,几乎没有接触过煤炭,所以还无印象,倒是赵老四应道:恩公这么一说,还真是,我们打煤饼的时候,确实常见煤块中类似木材的样子。
李仁言听得,叹道:李兄懂得如此之多,真教人佩服。
李彭却是一笑,心想二哥不愧是仙师之弟子,远古时是什么样子都知道,那定是看了神仙留下的书籍了。
赵老四还是惦记着本分,又说起冶炼,道:这风箱、焦炭看起来并不算难,但以前无人做过,此时若从头做起,恐怕还需要不少钱财投入,像我们这小小店铺,便是有心也无力了。
他说的倒是实话,一个不大的铁铺,要自己投入做这些,财力也实在相差甚远。
李仁言也点头道:确实如此,要做这笔投入,普通店铺恐怕无能为力。
李复心中倒是一动,自己本就有心改造这冶炼的,此时虽已有酒和糖的生意能做,可赚些钱,但棉布一时却难以织造,李昭明欲制千台织机,自己只让做了三百台,还有不少资金可用,再说近来也没有别的事要做,还真不妨现在就动手改造冶炼之事。
想到这里,李复说道:投入不是问题,在下如今便正要准备做这些事。
改造若成功,也算是为改良大唐的军器出一份力。
李仁言见他如此说,不由喜上眉梢,道:若李兄功成之后,我大唐军士皆佩新造铁甲利器,那是何等威风啊。
说完又问李复道:李兄财力是否充足,若是不够,我可帮上一把。
李彭先笑道:这位兄台放心,我想这一点投入我们还是能拿出来的。
洛阳新开的‘太白酒坊’,还有刚刚开张的大织坊,都是我们的产业,做这些事还是有余力的。
赵老四等人惊叹道:恩公就是那‘太白酒坊’的东家?怪不得懂得如此之多,我们有朋友在那里做事,都说他们的东家是‘酒神’下凡,什么都会的。
还有那新开的织坊,也有一些街邻去做工,都说新织机织起布来快的出奇,而且还不累,工钱也多,让没去的后悔的要死呢。
李仁言似有所思,也说道:‘太白烧酒’的美名已有人在长安提起,想不到竟是李兄所酿。
既然李兄财力充足,我就更为放心了。
到时候李兄改造成功,我必请为军中制造兵器,尽快配给军中使用。
李复见他一再强调装备大唐军队,已对他的身份很感兴趣,此时又听他说届时可让其接造兵器,更是怀疑。
因为此时大唐的军器制造都是由军器监垄断的,而冶炼是由少府监下掌冶署统治各地诸冶监,如果他能够改造成功,那李仁言有什么门路,能让其专门接造军器呢?李仁言看出李复眼中的迷惑,却淡淡一笑道:李兄放心就是了。
此事既已说定,我还有事,就此告辞,日后相见再叙吧!说着站起身来,李复也随着起来,才觉得后背的衣服全湿透了,都是这铺内的打铁炉蒸的,倒像是洗了个桑拿一般。
李仁言看起来像是确有要事在身,和众人匆匆告辞之后,便跨马而去。
赵老四见李复送走了李仁言,才在一旁道:恩公,你改造冶炼之事,我等能在其中出些力吗?李复想具体铸造细节还要专门的铁匠来做,这赵老四等人倒是可以用的,便道:你们要是想随我做事,也并无不可,不若我就将这铺子买下来,你们以后就专门做改造诸事。
赵老四等人大喜,他们平日辛苦异常,其实也赚不了多少钱,如今能够跟随一个具有如此高深水平的人物,每月领取钱禄做事,那可是上辈子修下的福分了,连忙说愿意愿意,一再的道谢。
当即说定,赵老四等分留人手,看着铺子,而有经验的几位铁匠都跟随李复全力投入改造中去,等改造成功,新的铁器还能经此铺售出。
这几日他们就先收拾一下,然后准备风箱和炼焦炭,等这些都成了,众人再一起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