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唐·复兴全集 > 第五章:戊子有风(下)02

第五章:戊子有风(下)02

2025-03-31 05:19:00

次日晚,李憕在府中设了酒宴,请了众人。

而李复先到,李憕请他去了书房。

两人落座,李憕道:我请李郎此来,先要代洛阳的百姓致以谢意,若不是李郎提醒,恐怕此次洛阳城中会有不小的损失。

李复忙回道:使君言重了,我只不过偶尔对天气有所感知,提醒了使君而已,若使君不去安排,洛阳一样会难逃此难的。

李憕略一点头,又道:前日李郎对我说起此事时,我原是不信的,只是想盛夏将至,暴风暴雨都难以预料,才做了些安排,未曾想李郎所说完全准确,看来李郎跟随仙师所学已有大成。

李复心中稍一思量,便道:后生只是学些数算之术,对于天文气象只是略知一二。

李憕望着他,道:李郎的记忆现今都已恢复了?李复知道这是重新编造身世的时机,道:恢复已多,之前诸事大多已能记起了。

于是便将这几日来心中想了多遍的谎言说了一遍:说他自小被师父带入一山中学习,在山中一学就是二十余年,从未下过山,所以口音不同,对世间了解不够,却从读过的书中学得这诸多改良的本事。

至于师父,李复就按照道家高人的形象予以描述,说已近百岁高龄,自称是李淳风之弟子,精通天文、历算、阴阳之说。

可惜自己到了现在,还不清楚父母何人,祖籍何处。

说着想到自己的家人,恐怕此生已无缘再见,心中酸楚,声有哽咽。

李憕听着,不时微微点头,见他真情流露,又劝了他几句。

见李复说的差不多了,忽然问道:李郎所在那山是什么山?李复一怔,道:那山甚高,挺拔入云,听师父提起时,只说是仙峰,曾有道家的重要人物在中居住。

他此时不能指出是具体何处,只得如此敷衍。

但唐代对道家颇为重视,李淳风也是道家之人,就连其父都是道人,故搬出一个不知道名姓的道家人物,为自己的说辞加重些砝码。

李憕却思量了一阵,洛阳附近山脉不少,况且稍有些名气的山峰,都会扯上一些神仙人物,所以觉得定有此山,只是一时难以确定是何处而已。

忽又想起一事,又问道:那李郎可记起为何出现在城外的水边吗?李复道:此事我已有些恍惚了,但下山之前,师父曾说过我有一劫,料是此事。

也许是跌入山涧或河流,后被水流带到城外。

李憕点头道:原来如此,之后崔郎中才会遇见你,将你救回我府中。

李复心中正在惴惴不安,不知李憕会不会相信这些,却听李憕又道:今夜我还宴请了几位同僚,他们也是专程为谢李郎而来。

日前他们问起这事,我只说是你提醒,但未提到你说是何日之事。

李复看李憕已经改变话题,心中稍微松口气,知道已差不多蒙混过关,此际他这么说,是要自己尽量低调,而自己也正是这个心思,忙道:使君说的是,这件事最好不要提起,也免得生了什么误会。

李憕见他非常明白事理,不由很是高兴,赞许了他几句,道:时间已不早,恐怕他们都要到了,我们还是去前院迎候吧。

李复笑道:听使君吩咐,使君请。

二人迎得众人,入了席间,觥筹交错,谈笑不止,气氛很是融洽。

卢奕、蒋清二人说起这场大风之事,连连拜谢,慌得李复连连回礼。

元结这几日在织坊忙碌,不知此事,此时知道了,也是惊叹不已,笑道:我说胜之改完了织机之后,却不愿管织坊里的杂事,原来却是在观天象,测风雨,快要成仙了!李复甚为尴尬,以前他三人分工,他管织造,但织坊真的开了起来,他却不愿管那么多杂事,就都丢给了元结。

好在元结虽管制糖,但此时去南方购糖的人还没有回来,暂时无事,所以也就先代他接管了织坊诸事。

只好笑道:我确是怕织坊里那许多杂事缠身,次山再辛苦一阵,待织坊走上正规,便交给别人去管就是,今日就别再嘲讽我了!众人大笑,又说起李复等人开设酒坊、织坊,以及未来制糖等事,李彭又告诉他们还有冶炼诸事也要开始启动,引得卢奕等人赞叹不已,都说李复不愧为仙师之徒,学得这许多才艺。

这夜众人喝到很晚,李复也略有酒意,元结与李彭送他回去安歇。

回到他的房中,元结才问道:胜之真的是先朝李淳风的弟子?他在席间听得此言,当时并不便询问,所以到现在才开口。

李复此时怎能说不是,只得含糊应答。

元结叹道:难怪胜之知之甚多,世人难及也。

李复怕他再追问,对元结说谎话可有些对他不住,便装作醉意已浓,倒下就睡。

元结见状,和李彭将他安置好,各自回屋,室内忽然一下子静了下来。

李复躺在床上,睁开双眼,望着窗外那一轮欲圆的明月,却怎么也睡不着了。

这时的月亮似乎比现代的亮的多,也许是空气没有受到污染的缘故吧,只是不知道自己的家人是不是也在看着这一轮月亮,也感觉着这淡淡的月光。

不知道父母会不会不时望着房前的那条小路,期盼着他早日归来。

李太白的诗句一下子闯入了李复的脑海,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这被后人篡改的诗句以前自己读过多遍,也难以体会到的感觉,现在却笼罩着自己的全身,鼻子不由有些酸酸的。

自己来到这里,已经整整两个月了。

但这究竟是好事还是坏事?好的是能够看清历史真正的发展进程,史书有太多的虚假和模糊了,就连李白如《静夜思》这样有名的诗句也难以逃脱被后人篡改的命运。

不过李白原本的诗句到底是不是床前看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山月,低头思故乡的版本,也还有待于证明,自己如今就有这样的机会。

也许,也许利用自己的所知,真能做一番事业,为大唐的发展做一份贡献,使此时的天下民众从中受益。

可是,对于自己,又能够得到什么呢?别的不说,就是与家人和朋友分离的痛苦,自己就得承受终身,却不会有人与自己分担……想到分担的人,李复心潮一阵翻涌,一首歌忽然浮现出来:我静静的躺在床上,看着窗外不太圆的月亮,想啊,想啊,我想念我那在远方的姑娘,我心里充满着幻想,盼你回来面对你把歌儿唱,想啊,想啊,不知不觉的进入了梦乡,别怪我是多么怪的模样,别怪我是多么坏的形象,啊哈,我梦想,你何时才做我的新娘……眼泪轻轻的滚落下来,滴在方枕上,和自己的初恋情人分离已经十余年了,那个曾经让自己魂牵梦系,伤心喜悦的女孩,此际不知道是在何处。

曾无数次想过,去找寻她,但自己一直天南地北的奔波,终究没有成行。

如今自己到了这里,就连找寻她的机会也再也没有了,难道真的就此终身难以再见了吗?这一夜,李复失眠了,整个脑海都是那个女孩清纯可爱的脸庞,可又要仔细端详时,却又模糊不清了,毕竟十多年了,连她的模样都将要记不起来了。

又是一声长叹,东方已经发亮了,新的一天又开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