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唐·复兴全集 > 第六章:科技之光(中)01

第六章:科技之光(中)01

2025-03-31 05:19:00

接下来由李昭明安排,由赵老四带头,明确各人所要做的具体工作。

李复却找那几位木匠道:诸位帮我个忙,再做一件东西。

几位木匠忙道:东家客气,有事尽管吩咐便是。

李复笑了笑,道:我要做一个六尺长三尺宽的木板,拼的齐整一些,不要留缝,再刷上黑漆。

稍抬起头,仔细想了想以前农村小学里自己制作黑板的办法,接着道:木板表面要打磨光滑,除去灰尘,用腻子将不平处及缝隙嵌平,再刮涂一道腻子,待干燥后磨光滑,涂黑漆二道,每道间隔一整天,腻子要搅拌均匀,不要过厚,不能有刷痕。

对了,漆中还要加些碳黑。

一位木匠忍不住道:东家,这漆中加了碳黑,可是看不出这漆的亮色了。

李复微笑道:正是要看不出亮色才好。

几位师傅可明白了。

几位木匠虽有些奇怪,但见李复如此要求,还是点点头。

李复正要走,忽又想到让他们做了黑板,可是还没有粉笔呢,于是又对那几位木匠道:差点忘了,还有一物要劳烦各位。

见几人都在等他说明,便继续道:帮我去找些石灰石和石膏来,再把这两样东西砸碎,磨成细粉,然后混合起来,用水拌匀了,做成指头粗的长条,再晒干便可。

几人对后面这要做的东西更是摸不着头脑,但也不便询问,还是应了。

安排完众工匠的工作,李复便将精力投到焦炭的炼造上。

相对于风箱的制作,焦炭的炼制要麻烦和困难的多,也更为关键。

在李昭明的极高效率之下,很快在城东洛水边上购得了一块看好的地皮,又简单建了一排房舍,供雇工使用。

由于是初次炼焦,为保证成功,李复便和众人同吃同住在一起,酷热和夜里的蚊子实在是让他吃尽了苦头,好在李昭明安排得当,备有茶水和瓜果祛暑,又给他置了幕帐,才稍微好一点。

难得的是,从未吃过这般苦的李彭也坚持住在这里,看着每日各人脸上身上处处皆是的叮包,只好付之苦笑。

虽然李复小时候看过大人们炼焦,那时每座炉一次可炼焦二十吨,但这第一次实在不敢炼那么多,只好详细和建炉的工匠反复商讨,最终才确定建炉的大小。

然后开始动工,所建炉为长方形,炉底略高于地面,用砖铺平,四周筑土墙,墙脚深约一尺,墙高三尺、厚一尺四寸。

最终建成的炉宽约八尺,炉长一丈余。

火门对称修筑,火门间距约二尺。

火门形状是外方内圆,外大内小。

外火门高一尺四寸、深七寸、宽一尺,门下距地面三寸,内火门在外火门内层土墙上,偏凿圆孔,孔径六寸,斜上通入炉中,上沿约与外火门相齐。

李复亲自盯着,首先装末煤一尺三四寸,再用砖坯叠砌火路,使之四通八达,但每一相对火门的火路必须对直。

而后在每两相对的火门炉中心的火路上面,用砖砌一方形烟囱,而靠两头横墙边亦砌一烟囱。

各烟囱下的火路成一直线。

烟囱砌好后,用炉灰或洗矸石末铺盖三寸,使除火门烟囱外都无漏风之处。

一切准备停当,正好还是晴天,李复命一早开始用煤泥炭饼、木柴引火。

要求各火门之火力尽量要猛,不可间断。

约四个时辰之后,天色已近晚,各烟囱果然便有红火冒出。

李复忙让众人将各火门用砖封闭。

等烟囱已无烟,火色红白时,又将烟囱、火路拆卸掉,随之覆盖细灰,不让进风。

过了整整一夜,第二天用水浇湿面灰,熄掉余火。

又过了三个时辰,李复才安排众人取焦,自己却坐在房根的凉荫中,心中忐忑不安,也不知到底成了没有。

待扒开焦炉,李彭不顾弄脏了衣服,抢先挖了些焦炭出来,放在备好的一个小炉中点燃后,看着幽蓝的火苗越来越高,却又几乎没有一丝黑烟时,兴奋不已,大叫着向李复道:二哥,快来看,这焦炭可是成了?李复正盯着不远处河中缓缓的流水,不知自己在想些什么,听到李彭的大喊,不由忙起身快步奔至炉边,看着那仍在逐渐升高的火苗,知道这几天的辛苦没有白费,竟禁不住红了眼眶。

看着满手满脸都已是黑灰的李彭,真的很是感动,不由轻轻的拍拍他的肩膀,道:成了,确实成了。

他注意到,李彭的眼眶中,竟泛着些许泪光。

在此干活的工匠都围着这炉子,看着腾腾起伏的火苗,也都是激动不已,人人心中充满了成就感,毫不在意如此热天再加上一个熊熊燃着的炉子有多么烘热。

安排众人按照此法继续炼焦,接着开始往城中运已炼成的焦炭。

李复和李彭一起回到住处后,彻底洗了个澡,实在是又困又乏,一爬上床,就那么趴着便睡着了。

次日老晚李复才起来,使劲伸了个懒腰,只觉得充沛的精力又回来了,不由精神大震,随便吃点东西,便去铁铺后院看众工匠。

刚一进院,就看见一个工匠在一个木板前油漆,李复心知这就是他要的黑板,便走过去看,那工匠见是李复,忙恭恭敬敬的行了一礼,道:东家,这已是第二道漆了,明日就能全干。

李复看他不是用刷子,而是用一个什么东西蘸了漆在木板上搓,不由很是奇怪,便问道:怎么不用刷子,这用的是什么东西?那工匠愣了一下,重复道:刷子?举起手中的东西让李复看,又道:这是丝头,也就是蚕绸做衣服用的下脚料,我们漆工,从来都是用此物把油漆搓到柱子和其他需要上漆的东西上。

李复又尴尬了一回,不知道这刷子是后来什么时候的舶来品,只好解释道:刷子是一个上面有很多毛的东西,有木头柄,也是蘸着油漆刷东西用的,刷起来会快一些,也可以不让油漆沾了手。

那工匠哦了一声,道:原来东家说的是这个,这刷子只用来印刷时向雕版上刷墨,漆工是不用的。

想了想又道:若是用刷子上漆倒也能用,但决比不上这丝头,用丝头搓出来的油漆厚度,要比用刷子刷的要厚,而且搓的时候手能用上劲,便于油漆渗到漆器深处。

至于沾手,干这个的哪能怕脏了手呢。

李复听了,深深感觉古代老祖宗的东西就是讲究实在,绝不偷懒造假,哪像后来,做什么都是偷工减料,假兮兮的,别说还有专门制造假货的了,不由对此时的工匠肃然起敬。

点点头,笑道:这搓完了就算完了吧。

那工匠道:用这丝头搓三到四遍之后,油漆就算上完了,不过这时候的油漆还不够平整,还要用栓将油漆刮平。

见李复又露出迷茫之色,又补充道:这栓是由猪鬃编成片制成的。

李复真的是对此时工匠的认真态度佩服极了,看来今后的技术改造应该不像原来想的那么困难,只要自己能够提出正确的思路和办法,他们就能够比自己想象的做的还要好。

李复正在想着,却听那工匠道:东家,这漆加了碳黑,一点亮色都没有了,真的没有关系吗?李复都不知道该说些什么了,这工匠也太负责了吧,对这人很感兴趣,便道:不妨事,我就是要这样的东西。

这位兄长如何称呼?除了油漆活,别的可还会什么活计?那工匠见李复对他如此礼敬,竟有些结结巴巴的道:我是…叫…郑绍。

除去油漆,还会木活、雕刻,诸类杂活都能沾一些。

又听他提到雕刻,李复心里又是一动,想起刚才他还说到印刷,自己向李憕说过要改造印刷的,但这一段时间都未顾上。

见这工匠知道雕版、刷墨,便问道:你可知外面雕版印刷的情况?郑绍一笑道:东家可是问对人了,此前我在一家印坊做了两年的雕版。

近来因为坊主家中有事,准备离开洛阳,想把店盘出去,但一直无人接手,只好暂时停业。

我拿不到工钱,养活不了家小,只好出来另寻活路,想四处给人做些杂活,结果便让李管家找到这里来了。

忽然又想起什么,问道:东家是不是已经知道我做过雕版?李复喜出望外,忙问了他是哪家印坊,心中又想,这真是送上口的肥肉,哦,不对,这个比喻有些不当,应该说是瞌睡之中送个枕头?都不合适,最后才想起这算是歪打正着,那家印坊倒是正好可以接下来,郑绍此人也大有用武之地了。

郑绍看着李复变换不定喜滋滋的表情,哪里想到他心里想的什么,也不敢乱问,只好等着李复发话。

终于听李复道:我还真不知此事。

不过你既然做过雕版,那真是太巧了,我正有一件大事要做,还需要你大力协助。

郑绍忙道:东家尽管吩咐便是。

李复满意的点点头,冲他笑了笑,道:先不急,你做完了手头的事情,我们再详说。

刚要走开,忽然想起忘了问粉笔做得如何,便又问他,郑绍说是另一位工匠在准备,已经见他做完,就等晒干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