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唐·复兴全集 > 第七章:长安之行(下)01

第七章:长安之行(下)01

2025-03-31 05:19:00

时光如同流水般消逝,李复来到这个时代后的第一个夏季马上就要过去。

天气已不再那般炎热,没完没了的知了叫声也不再那么聒噪,到了夜晚,已能听到几声秋虫的鸣声。

工坊的一切都很顺利,也都在迅速的扩充着规模,制酒的作坊面积已经增加了两倍有余,制糖和冶炼的的人手也有所增加。

而织坊也再次增加了三百台织机,这次还是元结的建议,他认为以前说过多招人手,使之有工可作,能够以养家室,便是使民众受益的好事,此时已不再是开始时资金不足的情况,生意上也尚有所需求,那再增加织机和人手便是理所当然,李复听了持赞同意见,也知道这洛阳的诸事交与元结已绝无问题。

前往长安的准备都已做好,因为李复没怎么骑过马,李昭明专门准备了一辆马车,以便路上舒服一些。

李彭也禀明了李憕,专门办了过所。

唐代时行人来往关卡,都要持有公文,所谓驿使查验符券,传送则据递牒,军防、丁夫有总历,其余一般人等外出必须要请过所,若无这几种公文,而私自从关门经过,叫做私度,根据《唐律》,要处以徒一年的刑罚。

这过所类似现在的通行证,上面写明了因何事到何处去,带有什么人或牲畜,每到一处还要有勘查后的签字。

一般人要办理需要先向县里呈牒申请,再请保人,由县里核实签署,最后到州府发给,所经四道手续,颇为繁琐,幸有李憕照顾,直接给予办理了。

李复不由感叹这有人好办事的道理,自古以来皆如是也。

一切就绪之后,在一个晴朗的早晨,李复等一行告别众人,踏上了通往长安的官道。

李复起初以为有马车坐,一定就不会那么累了,可真的坐起来,才发现根本不是那么一回事,一天下来,就是腰酸背痛腿抽筋。

第二天开始,李复就和李彭一样,坐一会马车,再骑一阵马,这么来回的换,才觉得稍微好一些。

一路之上,都是住的客店,没有住过驿站,李复问起来,李彭说是只有官员使人才能住驿站,而且都要有符券的,从京城出去的,由门下省给券,从外地出发的,由各地留守及军、州等处给券,到了目的地要上交,办完事再领回来,最后交到当初发券的地方,所以朝廷对住驿站的控制是很严的。

像他们这样私人进京,那是不能够在驿站住宿的。

好在沿途旅店众多,服务也颇为周到,除了有旅舍可住,还有茶饭饮食,有的地方还备有炉子,便于客人自己烧饭。

除此之外,还有出行的器物可提供,不少旅店都有驴子等牲畜,可以租给客人,实在是很方便。

此时天下承平,路上行人众多,旅店里也是人头攒动,一派繁华景象。

杜佑的《通典》上说:至(开元)十三年……东至宋、汴,西至岐州,夹路列店肆待客,酒撰丰溢。

……南至荆襄,北至太原、范阳,西至蜀州、凉府,皆有店肆,以供商旅,远适数千里,不持寸刃。

李复一路行来,觉得此情此景和历史上记载的确实不差。

以前李复以为从长安到洛阳,八百多里的路程,来回差不多要十天,可是路上走起来,才知道自己实在太乐观了,十天只够单程的时间。

他们这一行人有马和马车,走起来一天也就是九十里左右。

李昭明安排的人很稳当,不匆忙赶路,总是不到百里看天色近晚的时候就找店住下。

李复虽然觉得这样不会那么劳累,可是想一想这样要走差不多十天,还是有些心惊。

想起在现代,就是坐火车,从洛阳到西安也就六小时,要是汽车走高速,四个小时就到了,这样的反差也实在太大了,不过后来想起此时的道路不能和现代比,特别是潼关一段的山路,简直就是恶梦一般,即使是后来通高速公路之前,别处的汽车司机走到这里还是不敢开的,都要请潼关的司机开过这一段,这时走起来自然就更慢的多了。

这天走到潼关,李复心中有着别样的感觉。

这历来的兵家必争之地,青灰色的城墙仿佛在冷眼旁观着这世间的一切,看着从它这里进进出出的每个人。

李复大学毕业后曾在潼关呆过半年,所以对潼关附近比较熟悉。

在城下望着沉默的城关,不由想起几年后,安禄山在范阳起兵,抱病出征的哥舒翰扼守潼关,以逸待劳,阻击叛军,杨国忠担心他立功对自己不利,一再怂恿李隆基命他主动出击。

哥舒翰大哭一场,不得不领兵出战,结果唐军中伏,遭到惨败,哥舒翰被俘,后来被杀,叛军直逼长安,李隆基弃百官出逃,结果长安也被叛军占领,遭受到建唐百多年来空前的抢掠和杀劫。

李复叹口气,默默的走过城门,不敢回头再看。

第九天的傍晚,李复一行终于到达了京城长安。

望着徐徐落下的夕阳和灿烂云霞之下巍峨的城墙,李复感觉自己的心跳都加快了许多,这就是那座带有无尽辉煌和绚丽文化的都城长安?李复曾在无数部书中看到过的,曾在多少人心中魂牵梦绕过无数次的大唐都城?长安都城的真正建立,是在刘邦即位,西汉建立,又经惠帝、武帝新建周长65里的汉长安城。

南为南斗形,北为北斗形,十二个城门,每门三门洞,可谓通达九逵。

城中长乐宫、未央宫及城外的建章宫宏大辉煌,在那个时代,那座大汉帝国的都城已经是壮观瑰丽,举世无双。

隋文帝杨坚统一全国后,重建大兴城。

由前隋宇文恺规划,大唐工部尚书阎立德领导修筑,历经多年兴建了这规模宏大、豪华壮丽的长安城。

全城同隋大兴城面积相当,东西宽20里,南北长17里,周长约70里,墙基厚3丈,至城门处达6丈。

城内中轴线朱雀大街宽逾300步,108坊如棋盘般的布局,井然有序,城内人口超过百万人。

这是当今天下最大、最规整、最宏伟壮丽和文化最为发达的一座城市,亦是当之无愧的天下文明之中心。

大唐帝国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充满自信的一切,都在这长安城豪放博大的胸怀和兼容并蓄的精神中体现着,吸引着无数异邦的学者、官员、商人、僧侣接踵而来,所以王维说: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

如今,这座都城就在李复的面前了,望着宏伟的春明门,李复忽然觉得眼角有些潮湿,禁不住在心中默默喊道:长安,我来了,一个千年之后的子孙来看你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