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唐·复兴全集 > 第九章:再遇佳人(下)01

第九章:再遇佳人(下)01

2025-03-31 05:19:00

李复想不到自己一语中的,初时有些愕然,但随之便已想通,都说音乐无国界,其实真正的音乐也不会因时代不同而难以接受。

便笑道:古有钟子期明俞伯牙之琴意,后伯牙摔琴为知音,成为千古佳话,可知这曲子和文章一样,皆有其意,只要用心去做,用心去感觉,做到这点倒也不难。

刘滋大点其头,赞道:李兄此言,当真不错。

梅儿在一旁却不言语,原来她见父亲留李复吃饭,自己便赶紧琢磨,看有什么问题能难住李复,让他小小的出个丑,好证明他并不是自己吹嘘的那般无所不通,先前的言语只不过是牛皮大话而已。

她师承其父,自然习学的是天文、律历、音乐、历史、医算之术,但她听李复说要撰写天文地理等书籍,说不定在这方面他真懂得不少,也许难不住他,故而不提。

想来想去,最后决定在音乐上难他一难,于是在后院弹奏了一曲。

此曲是他刘家家传下来,乃刘子玄上下观数千年历史,心中感绪,才得以谱成,有遍观天下,古往今来皆如云烟的意思,外人少有听闻,李复自然更不会听过。

她原想这一问,李复必然张口结舌回答不出,定是一副尴尬模样,却想不到临时出的这一招,虽然起效,让李复承认有所不知,但最终却丝毫没有得到她想要的结果,真有些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局的滋味。

李复见她沉默之时,如同一株空谷幽兰,静起来也有静的美,实在令人心动不已。

便特意当着梅儿的面向刘滋说了自己的住处,请他无事时去走走,刘滋应了,李复又看她一眼,喜滋滋的告辞而去。

刚刚回到住处,便见两个管帐先生拿了几本账本进来,却是来到长安已一个月,这账目已结算过一次,自然要请李复这东家查阅。

李复接了账本,请二人坐下,才翻开来。

谁知一看之下,头一下子就大了,原来此时的账本,都是竖排从右至左的繁体汉字,记录着一笔笔花销,何日买进或卖出何物每笔多少钱,这么看实在太过复杂,很难看出某天一共花了多少,最终剩余多少。

便合起来放在桌上,不由挠挠头道:这帐目记的,也实在令人头晕。

这两位账房听了,心下很是不安,也不知是怎么回事,便取过账本,又翻了一翻,二人对视一眼,壮胆道:东家,这帐可有什么问题?我二人合计多遍,并无岔漏啊。

李复听他们会错意,笑了一下,道:不是帐目本身的问题,而是这种记法实在不够清晰,让人看着容易糊涂。

两位账房更是迷惑,又翻了一遍账本,道:东家,这记法有何问题?我等从来都是这般记法啊。

李复摇摇头,看着二人的样子,自己都想发笑,但觉得不合适,便又忍住,道:罢了,我给你们讲一种新的记帐方法。

恰李彭进来,李复对他点点头,又继续对二位账房道:帐目的格式要做改变,计算的方法也要变化,具体的格式……说到此处,忽然看见一人从腰间解下一个小布包,掏出一把十多厘米长的圆形竹棍,奇道:这是什么,做什么用的?几人面面相觑,用不太相信的目光看着李复,用了好一会确认他不是开玩笑,才说道:东家,这是算筹……李彭看清之后,也奇道:二哥,这算筹是合计数目用的,你…怎会不知?李复脸上有些发烧,实在没有想到此时还用这种办法来计算数字,此前他一直以为算盘是古代人使用的计算工具,却不知算盘虽是汉代甚至更早就已发明,只是一直没有得到普及,等到了宋、元以后才流行起来的。

李复取过几根在手中把玩,解释道:我一直用的是算盘和计算公式,没有用过这个,所以不知此物,惭愧。

李彭起了兴趣,问道:不知二哥所说的算盘是什么样子,还有什么‘公式’,不用这些算筹也能算出来吗?李复笑道:自然能,至于算盘,是一个方木框里面串着一串串珠子,回头要郑绍给做出来,我再教你们。

看几人还是一副迷惑的样子,便道:这样,你们随意说一个百千位的乘数,我用计算公式,你们用算筹,看谁算得更快。

李彭大觉有趣,便给李复拿了纸笔,随口说了两个百位数相乘,两位帐房先生忙取了算筹开始摆算,李复却在纸上列出乘法计算公式,眨眼之间便已算出,稍等片刻,两位帐房先生也得出了结果,却是一模一样。

这下几人都惊诧不已,看着李复在纸上写的东西,奇道:这是什么古怪字符?如何能够算的这么快?李复笑道:这是阿拉伯数字。

不过若是今后用算盘,应该比这公式计算还要快的多。

几人互相看看,谁也不知道这阿拉伯数字是什么东西,却对李复所说计算更快的算盘很是心仪。

却听李复讲道:这阿拉伯即萨拉森帝国,也就是俗称‘大食国’的,在极西之地,京城叫做巴格达,国土也是极为辽阔。

听到大食的名字,几人才点点头,算是大概知道。

阿拉伯数字实际上并非阿拉伯人所创,而是由古代印度人,也就是如今叫‘天竺’国之人创造的。

大约在百多年前,这些数字传到了阿拉伯地区,而外人大多从阿拉伯学得,所以多称阿拉伯数字。

说完,李复在纸上写下汉字的一、二、三至零,然后在汉字下面,分别再写上相符的阿拉伯数字。

几人都站了起来,聚到桌旁,看着李复写出的数字,觉得很是新鲜,一位帐房先生问道:数字倒是不难记,有的看起来比我们的文字写起来还要简易些,只是十、百、千、万等数如何表达呢?李复点点头,在一旁又写下十、百、千、万,道:阿拉伯数字最早是没有进制的,目前所使用逢十进一的十进制,却是跟着我们中华古人学习的,从右到左每位分别就是个、十、百、千、万……,只要你把数字列出来便可以了。

比如一百,便是一后面两个零,所以越大的数字用阿拉伯数字表达起来就越方便简洁。

说着写了一个一百二十三万四千五百六十七的数字,又在一旁写上4567,道:这便结了。

几人惊奇道:如此便捷!真是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