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新唐·复兴全集 > 第三章:自立门户(上)

第三章:自立门户(上)

2025-03-31 05:19:00

送走了崔国辅,李复心中一直像缺了什么一样,觉得很是怅然。

和李彭一起回到书房,翻了几页书,却怎么也看不进去。

抬头看李彭,也是眼望着门外,心思根本没有在书本之上。

便叹道:没想到郎中这么快就身受贬谛,朝廷之黑暗可见一斑。

他说没有想到这么快,那自是知道崔国辅要有此事,但李彭没有听出他的话意,随口接道:是啊,崔伯父一生清正善良,为人热忱,从来不与人为敌,想不到还是遭了奸臣贼子的毒手。

李复想了想道:左右是难有心情看书,不若我们出去走走?李彭喜道:好啊,我心里也十分烦闷,出去散散心也好。

李复自来到这个朝代,一直就在留守府中,还从未出去过,此时勾起外出游玩的心思,倒颇有些迫不及待,当下就与李彭一起离了书房,一路向外行去。

这时的洛阳城,在李复的脑海中,还只是历史书中的片言只语,和留守府中的这些建筑,并没有太多的直观印象。

历史记载中的洛阳城,兴建于隋炀帝大业元年,唐时又不断扩大,逐渐形成周长五十二里,拥有百万人口的东方大都会。

全城东临西涧,地跨洛水南北,是个南宽北窄的不规则长方形,有宫城、皇城,外廓城。

城内设三市,比京城长安还要多一市。

通远市南沿洛河,北傍漕渠,丰都市通运渠,大同市通通济、通津两渠,都紧邻可以行船的河渠,交通更加便利,市场也更繁华。

城内共有一百零三坊,周围有坊墙,墙正中开门,坊内正中设十字街。

城内街道纵横相交成棋盘式布局。

唐初时,曾废东都之名,到太宗贞观六年称为洛阳宫,高宗显庆二年改洛阳为东都。

后武则天临朝听政,光宅元年改东都为神都。

天授元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唐为周,即以神都为周都,并徙关外雍、同、秦等七州户数十万,以实洛阳。

中宗复位后,仍改神都为东都。

总的来说,唐代洛阳和长安的地位同等重要,甚至有时超过长安,也是其十三朝故都史上的鼎盛时期,有上阳宫、明堂及邙山翠云峰上的上清宫,都是最为辉煌壮观的建筑。

唐高祖和唐高宗都常往来于东都、长安之间,称两京为东西二宅和东西两宫。

隋炀帝在营建东都的同时,在大业元年三月,即动工开凿运河。

运河修成后,自洛阳,西到长安,南到杭州,北抵涿郡,东至海,水路运输四通无阻,使洛阳的交通更加方便,经济更加繁荣。

正因这样的位置,洛阳设有多处粮仓,如城东北部设有大型官仓含嘉仓,计有窟穴四百余座,每窟穴储粮多者达万石以上,此外还有洛口仓、回洛仓等,负责为京都和国家储存或转运粮食。

唐代的洛阳还是丝绸之路的东端起点,又是水陆交通的枢纽,外国商人经由广州、扬州而抵达洛阳,然后再去长安。

除去以上种种,洛阳当时的佛教也极为兴旺,白马寺、风穴寺等早已辉煌许久,而龙门石窟也正在继续建造,还有城西方圆两百里的西苑,把这一切加在一起,可以想像当时洛阳的盛况。

出得府院,拐出一条街巷,李复便望见西北方向一座硕大辉煌的宫殿,青砖碧瓦,在自己那时代难以一见的纯净的蓝天白云之下,竟如仙境中的天宫一般,不禁一下子就迷醉之中。

李彭见他望着那宫殿很是痴迷,笑道:那便是宫城内的乾阳殿,算是宫城内最高的一座殿堂了。

李复读过介绍长安与洛阳两都的历史资料,对其建筑介绍也有印象,知道当时的壮观富丽,但如今亲眼看见,却仍深深的为之震撼。

一时之间自己脑子里一片空白,竟找不到什么合适的词语来形容这面前的壮丽与辉煌,听了李彭的介绍,又站立了片刻之后,才依稀想起史书上的一些记载,说这洛阳的宫城内殿堂错落,主要有乾阳殿、大业殿、文成殿、武安殿等。

殿庭周围遍种批把、海棠、石榴、梧桐及奇花异木。

其中以乾阳殿最为壮观,居城外百里能望之。

此外在宫城西南还有规模巨大、风景优美的上阳宫。

李复注视良久,才慨然一叹,这乾阳殿居城外百里能望之,虽有些夸大,但自己此际所见,仍被其巍峨的气势所震动,真的在内心深处为此时劳动人民的伟大而赞叹。

站在这样的宫殿之前,真有一种自身渺小的感觉。

李复不禁有些恍忽,在这滚滚的历史车轮前进的脚步中,每一个孤单的人究竟有多大力量,即使自己决意改造这社会,能否真的改变这车轮的方向?李彭见他面色一时变化不停,不知道李复到底在想些什么,疑惑的问道:李兄,你这是怎么了?李复这才回过神来,只得掩饰道:我是看得这一派非凡气象,深为之折服啊。

李彭笑道:只是远观洛阳的宫殿便是如此,那若是李兄亲眼见了长安的宫殿,岂不更要折服的五体投地了!李复一笑,道:若有机会,我定去亲眼看看。

李彭也又笑了一笑,二人再继续前行,转过几个街道,然后顺洛河而行。

洛阳城中商人数量确实众多,一路之上,除去大量的酒楼和旅馆,各色店铺,还有不少小商小贩在随街叫卖。

甚至偶尔还能看见明显异于常人长相打扮的外国商人,买卖物品也是五花八门,不能尽数。

二人边行边看,李复只觉得眼花缭乱,兴致勃勃的随口赞道:好一派繁华景象,此比《清明上河图》所绘有过之而无不及!李彭耳朵尖,听到这句话,茫然道:什么是《清明上河图》?李复一怔,《清明上河图》是宋代写实风俗画中相当流行的题材,其中以张择端《清明上河图》最为有名,不过所描绘的是十二世纪宋之首都汴京城和汴河两岸的风土人情,而这时是八世纪,何来的《清明上河图》呢?李复脑子一转,道:那是我在别处所见的一幅画,画的就是河两岸的市集人景。

李彭哦了一声,十分向往,道:将此情此景入画,倒是绝妙。

李兄一定看过很多的书画吧。

李复微微一笑,自己在现代时所看的书画,自是比此时的人所能接触的多的多,加上网络上获得的信息,更是浩如烟海,岂是这时人能想象?但也不便解释,只是略为颔首而已。

正在沉思之间,听得李彭道:李兄走累了吧,我们在此处吃点东西歇歇脚如何?李复抬起头,见正好走到一家酒楼的门口,这家酒楼看上去也很是气派,里面坐了不少客人,门口的小二见衣着不差的二人走至门口,往里面打量,连忙迎上来,道:二位里面请坐,要吃饭还是要酒菜,吃饭的话有饼粥糕点,酒菜的话有炙脍脯臛……正说之间,后面忽有风声,李复急转头,见一人一骑已到自己身后,马上那人三十出头,一身灰袍,眉宇间一股英气,神采不凡。

只见他一勒马缰,纵身跳下,顺手已将缰绳扔给门口的小二,道:店家,把这马牵到后面好好喂料。

说着大步便进了酒楼。

那小二手中握着马缰,连连答应着,见那人已进去,又向李彭二人满面堆笑,还不忘招呼他们:里面有好酒好菜……李彭一笑,拉着李复一并进去。

李复对刚才那人很是感兴趣,见那人上了楼,也跟上去。

二人在那人旁边的桌子坐定,李复向李彭道:刚才那店家说饭有饼粥糕点,我是知道的,但他说酒菜有什么至快扑获,都是些什么东西?李彭有些奇怪李复连这菜肴叫法都不知道,但未多想,当下给他一一讲来:炙是炙品,是用石炭木火烤各色肉类,肉有牛、马、驴、羊,鹿、鹅、蛙、鱼等。

李复一笑,道:就是烧烤。

李彭道:正是,脍是生鱼生肉切成极薄的薄片,配上香柔花叶等,为至佳味也……李复点头,心想就是生鱼片之类的,还记得历玄宗、肃宗两朝宰相的房琯,就是食脍而病死的,以后要是见到他,是不是得提醒提醒,不过此人似乎有些自高自大,也不知到时候能不能听的进去。

生鱼片这个东西以前别人请客时也点过,但当时自己就迟疑甚久,终究还是没有敢下筷子,喃喃道:这个…有些不卫生…李彭疑惑的看看他,继续道:脯和肉干相似,就是腌好的肉,有鹿脯、野猪脯等;臛羹则是汤类,如羊羹、虾羹、香芹羹、驼蹄羹等……李复听得有些流口水,暗中咽了几口唾沫。

李彭虽然年轻,但也是见过市面的人,常在酒席中出入,对菜肴很是熟悉,随意点了几个菜,一会儿便摆了上来,接着又要了一小坛酒,先给李复斟上,再给自己的杯里倒上。

李复看杯中的酒颜色发红,知道这应该是黄酒,不由想起李贺的一句诗,轻声吟道:琉璃锺,琥珀浓,小槽酒滴真珠红。

李兄说的真好!李彭由衷赞道,李复暗道一声惭愧,这是号称诗鬼的李贺诗句,只希望号称后来去给仙界作《白玉楼记》而逝的李贺不要那么见怪。

旁边的灰袍男子听见,手中的筷子也略顿了顿,稍稍点头,口中道:这位公子此句绝妙,毫无人工痕迹,可算是鬼斧神工也。

李复心里却一惊,就这么一句,旁边这人就能看出神鬼之气来,看来这李贺号称诗鬼还真不是盖的,而旁边这人对诗有如此的认知程度,亦恐绝非泛泛之辈。

更加有心结识,忙谦虚道:随口一言,怎敢当此大赞。

并向那人抱拳道:这位兄台若是不嫌,何不一席同饮?那人一笑,起身道:如此甚好,兄有此美意,某怎敢不从?说着便将自己桌上几碟菜端到这边桌上,才在李复身旁坐下,道:在下元结元次山,独自一人刚到洛阳,很有些孤单,正愁没人说话,就得兄诚意相邀,在此多谢了。

李复听言,倒是吃惊不小,这大唐有名的诗人实在太多,自己第一次出来,就这么随随便便的就遇上一位,倒是出乎自己意料,不由得多了几分敬意,但还未说话,就听身旁的李彭奇道:岂非师从名士元德秀,作有《元子》十篇的元结元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