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得道高僧晚年想收一位徒弟,准备将自己的人生所悟原原本本地传授给他。
这个消息传出后,很多人慕名而来,经过挑选,高僧最后只留下了甲和乙两个人。
这两个人都聪明稳重,内心虔诚,这让高僧难以取舍。
经过考虑后他对这两个人说:你们在这里跟我修行一个月,一个月后看你们的悟道程度,然后我再作出取舍。
两个人欣然同意。
在这一个月里,两个人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地跟着高僧修行,不敢有丝毫懈怠,唯一不同的是,甲有点急功近利。
一个月的时间马上就过去了,高僧把甲、乙两人叫到一棵菩提树下,指着树下的明镜台让他们各自作一首诗。
甲慎重地作了一首,自信地吟道: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惹尘埃。
高僧听完后笑了一下,然后转过头问乙:你的呢?乙轻轻点了一下头,然后轻声念了一首诗,声音如塞外青烟,虚无缥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高僧听完后欣然大笑,指着乙说:就是你了。
对比两个徒弟,虽然他们都已经做到了清心寡欲,但为什么高僧独独留下了乙呢?因为两个人的寡欲程度不同。
甲的心里有菩提树,有明镜台,这就空相当于有了欲望的容器,有容器,自然会招来欲望的尘埃。
乙压根心里就无一物,可谓是和红尘彻底了断,所以高僧选择了乙。
尘世中的人不可能也不必要做得像乙一样。
我们是凡人,因此只需要经常清扫自己的明镜台,扫去多余的尘埃,扫却多余的欲望,让自己神清气爽,在清心寡欲的心境中体会平凡的快乐,享受幸福的人生即可。
欲望如果不加克制,就会像火焰一般熊熊燃烧,你就会上火,四周的空气就会像炎夏那样热得让你喘不过气来。
那个时候,你越想凉爽便越燥热,越燥热便越渴求凉爽。
你进入了一个难以摆脱的怪圈,你燥热无比,痛苦难当,却又找不到摆脱困境的方法。
或许你已经意识到是欲望在作怪,但就是不愿承认这个事实,所以你的火气自然也就消不下去。
智慧锦囊◆ 清心寡欲,人才能健康长寿,快乐也会随之而来,当快乐不断增加时成功就自然水到渠成。
俗话说:心静自然凉,我们不妨把这句话引申一下,变成没有欲望心里自然清爽。
那样的话,你就真正做到了心静自然凉,无欲一身轻。
◆ 清心寡欲,火气自消。
我们这里的火气,指的是那些过盛的火气。
这些火气应该消除,但这并不意味着要把人心里面所有的欲火统统消灭。
对于那些正常合理的欲求,我们还是应当保留的。
寡欲不等于无欲,消除欲望也不等于将人变成木头。
我们要把握好这个度,既要消灭过度的欲望,又要保留正常的欲求,这样我们才能够积极进取,保持良好的心态。
◆ 清心寡欲是一种良好的生活态度。
我们要善于调节自己的欲望,就像喝凉茶般及时消除自己内心的火气,让自己在炎夏般浮躁的社会里保持一份内心的清凉。
经常修剪自己的心灵花园,摒弃杂草,留下鲜花,你的生活一定会芳香四溢。
别让贪欲左右了你的人生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充满着各种各样的诱惑。
它们就像是各种各样的腐蚀剂,使你饱尝激情的同时也吞噬你那贪婪的内心。
欲望人人都有,我们不需要强迫自己去做到无欲,那样既不现实,也不利于个人和社会的发展。
但我们不应当去助长贪欲,贪欲让你眼里、心里都填满了你所没有得到的东西,让你对那些你所拥有的东西视而不见,不加珍惜,那么,你就会在烦闷和疲惫中度过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