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龄娥正在为自己一时冲动说了犯禁的话而心忧,还好张武出来替她解了危机,听他的说话,心中一亮,知道只要能够说服他们,社勇就不会再管这件事了,当下笑着说道:张大哥,多谢你替我解围,其实大家想过没有,为什么我们打不过英夷呢?张武想也不想说道:英夷船坚炮利,火器凶猛。
宋龄娥点点头说道:正是,可是大家知道吗?这火药是我们老祖宗发明的东西,后来通过商人传到了西方诸国,经过他们改良,竟然超过了我们,转过头来又来打我们。
张武点点头说道:这个我知道,我们也有火药,就是打不到英夷,威力太小。
宋龄娥说道:英夷船快,自有其独特之法,而火药之秘,也有其法,还有落地开花的炮弹,这些都有其法。
我们想要能打败英夷,就需要学习他们的这些独特法门。
张武一怔说道:我明白了,我们要像从前英夷一样,先学他们的东西,然后超过英夷了,再来打败英夷。
杨夫子嗤之以鼻,插口说道:英夷之法都是些奇巧淫计,难登大雅之堂。
宋龄娥哼了一声说道:就是这些奇巧淫计,打败了我们。
杨夫子又道:如此一来,大家都去学习那些个奇巧淫计,我堂堂上国之学不是就要从此湮灭?宋龄娥微微点头说道:夫子终于问对问题了。
晚辈以为,这中学与西学只间,可以相互包容的,晚辈倒是觉得应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小女孩迫不得已将后世张之洞的话提前说了出来,无耻的剽窃了他人的成果。
杨夫子微微一愣,反复咀嚼她这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话,问道:小娃娃,此话何解?宋龄娥朗声说道:我国学历经千年,博大精深,我辈道德伦理、习俗文化,皆源之于此,应以为我国人学之根本,是以为体。
而西学本就源自我国之学,加之夷人改良、创新,自成一系,我国人可以学之以为外用,是以为用。
我们学习西学,是要致用,并非来动摇自己根本,若是国学精深,体用两分,分而学之有何不可?杨夫子听了哼了一声说道:要我堂堂天朝上国卑躬屈膝向那些个茹毛饮血的夷人学习,始终是荒天下之大谬。
宋龄娥冷笑道:西学提倡致用之学,一切皆以可用而创,而我国学讲究为体,就是自身道德修养。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两者并不冲突,可以相互包容的。
况且,洋人的这些东西都是源自我国,我国内的这些学问可能是失传了也说不定,现在我们把这些学回来,也没什么不对的。
况且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这话说的就是应该学习别人的长处。
这个应该叫师夷长技以制夷。
小女孩很是痛恨这些个腐儒,总是沉睡在天朝上国的美梦之中,曲解儒学,误国愚民,当下也顾不得许多,将人家魏源的话都给抢了。
杨夫子听了,喃喃念叨者这句师夷长技以制夷,沉默了片刻,说道:小娃娃,你一介女流为何有如此见识?难道有名师指点?宋龄娥微微一笑说道:我师傅叫李明彻。
杨夫子瞪大了眼睛说道:纯阳观的青来真人?果然是个学惯中西的名师,才能教出你这般的弟子。
宋龄娥说道:夫子可还记得道光六年,此地出现彗星等异像,民间流言四起。
当时两江总督阮元大人,怀疑广东将有战争,而我师傅和外夷学习过天文之学,认为种种异象是将有旱灾的前兆。
阮大人打算找道士设坛祈雨,但我师傅身为道士,却认为祈祷没有用,应当为旱灾做准备。
同年秋天广东果然发生大旱,因为准备充分、洋米大量进口,米价平稳,广东成功渡过旱灾。
这件事,在广州广为流传,宋龄娥到广州之后才听闻,很是佩服师傅的见识和气度,不应怪力乱神,而以科学的态度对待此事,并不愚民误国。
杨夫子一呆点头说道:这件事我记得,那时候大旱,如果不是青来真人和阮大人备米防旱,广东不知道要饿死多少人呢。
宋龄娥笑道:师傅身为道士,都敢直言防旱不应只靠法事祈愿,靠着西学所知,帮助百姓渡过难关,杨夫子,你还认为西学无用吗?我们不该学习西学吗?杨夫子一时语塞,片刻后恨恨的说道:但这西学引入,难保将来不会越俎代庖,鸠占鹊巢。
宋龄娥说道:夫子担心很有道理,但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只需谨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
学西学,必以中学为体,学生牢记儒家美德,尊师重道、克欲倡学、君子仁心,以为本体,何患西学会鸠占鹊巢?说完这话,宋龄娥想到后世的教育,过于偏重西方科学的教育,而忽略了中华文化传统美德的教育,导致后世世人价值观倾向西化,也就是后世人惊呼的文化入侵。
所以,宋龄娥现在在提倡学习西学的时候,就提出应该以中学美德为价值观、世界观培育世人思想,而以西学为外用之器,才能保持中华文化的发展和传承。
否则还真会出现杨夫子担心的状况,学了西学,却把自己原本好的文化给丢了。
但现在的情况却是必须要向西方学习,因为中国的科技已经落后了。
杨夫子听了长叹一声说道:青来真人真得道高人也,教出的弟子也这般了得。
青来真人,老夫不如也。
还是死要面子,不承认输给了宋龄娥这个小女孩,而是输给了李明彻。
张武听了点点头说道:连夫子也这么说了,我们大家还有什么好说的?大家散了吧,这几日府衙好像又开始有异动,大家都小心些,都先散了吧。
众人见领头的两人都这般说了,就慢慢散去。
而那杨夫子去不肯走,看着宋龄娥说道:小娃娃见识不凡,只是身为女儿身可惜了。
宋龄娥微微一笑,欠身说道:适才冲撞了夫子,请夫子原谅。
我倒觉得女子也可撑起半边天来的。
那杨夫子摇摇头说道:难呐,女子无才便是德,僭越太多终是不好,望你好自为之吧。
说罢摇着头去了。
方忠善回头看着宋龄娥说道:真是精彩,七妹的辩论当真是无人能敌。
我想要是里面的人都听了你的话,也用不着我绞尽脑汁的想办法让他们学西学了。
还得费一番功夫,在和里面的人说一遍。
宋龄娥微微一笑说道:那可未必,你打开门看看。
方忠善身边那伙计连忙打开大屋的门,只见门后黑压压的站了几十名孩童,都隔着门听着呢。
看到方忠善,众孩童一起大声说道:我们愿意学西学。
当先一名孩童说道:小方掌柜,我们知道了,我们会好好学的,将来一定要超过洋人。
很是质朴的话,但从一个十岁的孩童口中说出来,却带有一种无比的坚定之感。
宋龄娥原本郁闷的心情终于一扫而空,她知道知耻而后勇这句话对于这些小孩子是特别的有用的。
看着这些孩子崇拜的目光看着自己,宋龄娥不禁有些飘飘然起来,那开口说话的小孩问道:方掌柜,她是不是宋家的大小姐?我好像记得在慈幼局见过她。
宋龄娥不等方忠善回答,上前说道:各位兄弟,我叫宋龄娥,是宋家的大小姐。
那些孩子一听,齐刷刷的跪了下去,急的宋龄娥手足无措,问道:你们这是做什么?那小孩说道:叩谢恩公的救命之恩呐。
宋龄娥板起脸说道:你们全都起来,你们记住,人这一生,跪天跪地跪父母,旁人是不能跪的,今后凡我宋家的人不许这一套,你们要谢救命之恩,就好好的学,将来扬眉吐气,超过洋人,打败洋人,就算报恩啦。
众孩童陆续起来,方忠善说道:好啦,大家回课室吧。
看着小孩子们回课室去了,方忠善松了口气,唤过那伙计说道:顺官,今天你处理得很好,只是今后要把官话学好,否则人家听不懂的。
那顺官点头说道:是的。
东家,我也想学西学可以吗?方忠善奇怪的问道:你不是立志经商的吗?怎么想做学问了呢?那顺官眼中带着真诚神色说道:宋小姐说得对,要想超过洋人,就要学他们的东西,我们和洋人做生意,也要在生意上超过洋人,所以我想学西学。
宋龄娥侧头看了看那顺官,问道:你叫什么名字?我怎么没见过你?方忠善说道:他小名叫胡顺官,原本是在杭州于老板的钱庄里做学徒的,去年我们商号和于老板做生意时,我见他有些本事,就把他要了过来,帮我在这里打点些杂务。
宋龄娥声音有些颤抖的问道:你是徽州绩溪人?那顺官挠了挠头说道:是的,小姐听出我的口音来了。
你的大名叫什么?宋龄娥似乎有些欣喜。
胡顺官说道:我大名叫胡光墉,字雪岩。
宋龄娥高兴的想大叫,胡雪岩居然在乔家商号做学徒?真是太幸运了,当下对方忠善说道:二哥,过几天我们先找容闳和古兹拉夫夫人,把大家入学的事情办了,胡大哥也跟着一起入学。
胡雪岩听了一阵欢呼,道了声谢,飞奔着下去做自己的事了。
宋龄娥看着胡雪岩的背影说道:二哥,去美国的人选我找到了,就是他,胡雪岩。
方忠善看着胡雪岩乱蹦乱跳,跟着跌了一跤的样子,皱眉说道:他行吗?宋龄娥肯定的说道:一定行,你要秘密发展他入会,然后多让他学学怎么做生意,再加上学习西学,他就一定行。
如果他也不行,我还真想不出人来了。
(PS:第二更送到,这两章话题有些沉重,谢谢大大们的支持。
)。